基坑开挖引起旁侧运营隧道三维变形特性研究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j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基坑开挖对旁侧隧道的影响问题,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系统研究了软黏土地层基坑-隧道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了隧道埋深和隧道与基坑水平间距对隧道三维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建基坑在运营隧道旁侧施工时,隧道拱顶和基坑侧拱腰的变形最大;当隧道埋深与直径之比从0.5增至2.5时,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水平位移降幅分别为69%和34%;当隧道与基坑水平间距与直径之比从0.5增至2.5时,隧道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水平位移降幅分别为46%和21%;基坑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避让距离,降低新建基坑施工对运营隧道的不利影响.
其他文献
为了更准确地调控弹条V型扣件用橡胶垫板RP5刚度,通过对比老化温度、老化时间、疲劳对其静刚度及变化率、动刚度及变化率、动静刚度比及变化率的影响,找出对橡胶垫板RP5刚度影响较大的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温度升高、老化时间加长,橡胶垫板RP5静刚度、动刚度均呈增大趋势,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变化率越大,但动静刚度比变化无规律性且变化较小;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橡胶垫板RP5静刚度、动刚度均有增大趋势,动静刚度比的变化无规律性且变化较小;老化温度和老化时间对橡胶垫板RP5的静刚度和动刚度影响明显大于疲劳作用
针对普速铁路繁忙干线,测试了累计通过总质量800~1100 Mt线路钢轨的硬度、廓形、磨耗和锈蚀深度、焊接接头平直度,调研了钢轨使用和伤损情况.结果表明:钢轨踏面中心硬化率不大于7%;打磨后钢轨实测廓形与60N标准廓形在轮轨接触区域竖向偏差不大于0.2 mm;钢轨垂直磨耗在3.0~5.7 mm,轨底角边缘厚度在8.35~14.52 mm;每公里钢轨重伤量0.2~3.4处,未超过钢轨大修所需的2~4处的上限;按周期打磨的钢轨无鱼鳞纹、波磨、擦伤、肥边等伤损;钢轨磨耗、锈蚀等伤损未达到轻伤标准,满足旧轨使用条
为了解决传统的第三轨人工检测效率低、误差大、数据管理不便等问题,研发了地铁第三轨检测系统.针对地铁第三轨的特点设计了该系统的检测装置和实时处理算法,采用车体振动补偿技术将相机基准由动态坐标系转换到静态坐标系,从而消除检测梁姿态变化引起的误差.通过实验室动静态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检测准确度,并在无锡地铁试验线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表明:系统检测值与检测尺人工测量值比较接近,该系统对地铁第三轨的准确高效检测有助于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和合理制定养护维修策略.
依托新建成都地铁8号线倪家桥车站换乘通道密贴下穿既有1号线车站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三种不同开挖工况下既有车站底板、新建通道初期支护结构以及围岩的力学响应.其中工况1为5部10导洞开挖,工况2为4部8导洞开挖,工况3为3部6导洞开挖.研究结果表明:工况1既有车站底板沉降最大值为4.13 mm,分别为工况2和工况3的89.39%和77.20%;工况1初期支护弯矩最大值为40.15 kN·m,分别为工况2和工况3的81.23%和74.78%;工况1的总塑性区面积为86.59 m2,分别为工况2和工
运用Reynolds平均法对一座大跨度跨海连续刚构桥的波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波浪-连续刚构桥空间振动的有限单元分析模型,计算波高分别为2、3、4、5、6、8 m时的波浪荷载以及波高为2.4 m时不同周期的波浪荷载作用在桥梁上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跨中横向位移和墩顶横向位移均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但波高增大到一定值时,跨中横向位移和墩顶横向位移的增幅会减小;跨中横向加速度随波高的增大而增大,但波高增大到一定值时跨中横向加速度的增幅不明显;当波浪周期增加到一定值时桥梁各位置的位移响应增幅也会减小,应综合考虑波
长联大跨连续梁质量较大,采用延性抗震设计方法难以满足桥梁抗震的需求.以宿淮(宿州—淮安)铁路跨徐洪河主桥大跨度连续梁为例,采用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和黏滞阻尼器并联的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通过对比分析减隔震方案与传统抗震方案的地震动响应,选定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球面曲率半径、摩擦因数、水平极限荷载、位移,以及黏滞阻尼器的阻尼系数、速度指数、地震行程等设计参数,并结合设防地震力,提出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的水平极限荷载取值方法.结果表明:减隔震方案可以大幅减少桥梁纵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力作用,优化结构尺寸,经
采用传统接触式测量方法对大型跨江桥梁结构进行测量时工作难度大且效率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桥梁结构几何参数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根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原理分析测量误差来源,从测角和测距两方面对三维激光扫描引起的误差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大型桥梁测量误差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测角和测距与测量误差均存在一定关系,在合适的测角和测距条件下三维扫描测量误差达到最小.采用远距离加密测点、布设控制网、减小测距和拼接误差等措施可显著减少三维扫描测量误差.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将拱肋的测试结果与高精度全站仪测试结
装配化施工技术是我国铁路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现场工作量小、自重轻、制备质量好等优点,在铁路特殊的施工环境中有良好的适用性.为进一步推动装配式钢-混组合梁在铁路中的应用与发展,本文分析了钢-混凝土组合梁中抗剪连接件对组合梁承载力、刚度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对比了铁路荷载和公路荷载组合梁的静力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铁路恒载、活载效应分别是公路的1.64、1.24倍;设置相同数量抗剪连接件时铁路荷载作用下,连接件承受的最大疲劳应力幅是公路荷载作用下的2.08倍;在分析装配式钢-混
以巴玉隧道为工程依托,综合分析工程区构造地质环境和现场地应力实测数据,通过构建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获取初始地应力场分布特征.采用微震监测系统对隧道岩体破裂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并对比分析现场微震监测和地应力场岩爆预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轴向三维地应力场总体分布规律表现为最小水平主应力σh<竖向主应力σv<最大水平主应力σH,最大主应力方向N9°W~N7°E;隧道最大主应力为43.46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隧道轴向近乎正交;现场微震监测系统结合微震事件数、微震释放能等参数实时监测发现隧道施工中有轻微
为了提高桥梁速度锁定器的产品质量,提供贸易便利化的关键设备认证,对比分析了速度锁定器剪切式和推拉式两种试验方案,依据欧盟标准EN 15129—2009《Isolation Device》最终采用推拉式中的垂直小荷载方式对速度锁定器进行慢速性能、快速性能、模拟动态和超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设计满足要求,该种结构速度锁定器慢速作用力为32.5 kN,能实现快速锁定且位移小于12 mm.模拟动态测试时零荷载到最大荷载的位移为8 mm,超载试验未出现渗漏和卡滞现象.试验装置可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