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油松林、锦鸡儿灌丛、本氏针茅草原、百里香草原和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显著提高土
【机 构】
:
南京大学,内蒙古草地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教育厅资助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油松林、锦鸡儿灌丛、本氏针茅草原、百里香草原和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水平,增加速效养分的数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2)土壤肥力的提高效益大多随深度增加而明显减小,其中油松林的土壤有机质的表聚性最为明显;(3)人工植被相对于天然植被对总氮的固定作用更为明显,而对总磷的固定作用劣于天然植被.最后,对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机理和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的恢复效应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资源分布和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日益突出,教师相对过剩与硬情短缺、人才资源开发与浪费并存现象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教师在外兼职的类型和特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1 200℃下制备了Eu2+激活的BaSrMg(PO4)2高亮度白光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由两个谱带组成,其中
2007年9月起,一起《苏城区海事罚字(2007)120096》行政处罚案件在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开庭。这是一起由于对海事部门将船舶作为处罚对象而引起的行政诉讼,通过这起行政纠纷,由于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区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时空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种子库中共统计到37个物种,隶属于16科,其中禾本科、菊科、唇形科、豆科和毛茛科的植物占优势。(2)从返青期到枯黄期,种子库中豆科、禾本科、堇菜科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唇形科和菊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种子库的密度也显著提高。(3)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在垂直分布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