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推动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古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一块绚烂的瑰宝。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意义出发,分析有关推动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开展的有效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经典古诗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文朗诵;有效策略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长河中的艺术瑰宝,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文、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积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只会做题不会背诵,学生懒得动口也羞于动口,甚至对古诗文的朗诵方式不屑一顾的现象。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现状,笔者把“背诵经典古诗文活动”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出以下适合农村小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诵读环境,营造诵读氛围
  精心布置校園的环境,通过书香文化长廊、诗文展板等形式,让校园弥漫着浓郁书香。教室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在班级布置方面下足功夫。如我校各班都建立了有班级特色的学习园地;黑板报等都固定有古诗文一角,并画上图文并茂的古诗文配图、经典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此外,我校还在六一儿童节汇演中安排了古诗文诵读比赛。各班级积极报名参加,百花齐放,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走近了经典古诗文,更好地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
  二、注重把握诵读的节奏
  所谓“诵读”,就是在抑扬顿挫中理解古诗文。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句依音节可以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以上是第一种划分方法,第二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必须读断。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一句中,“于斯”是两个单音词,不能连续读,这句的节奏应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而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三、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我校除了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组长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诵读以外,还安排了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文吟诵表演。例如,笔者班把一学期的所有古诗文按教学的顺序来安排背诵进度,第一周要背诵的是《泊船瓜洲》;第二周要背诵的是《秋思》;第三周要背诵的是《长相思》等等。
  四、家校形成合力,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并设计“家庭诵读经典表”,要求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较好的家校合力,无形中驱使学生自觉去朗诵去学习古诗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给学生的诵读活动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地植根于中国古诗词文化的沃土上。从小让学生学习古诗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一场“智慧的觉醒”。通过一系列诵读经典古诗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开展,学生能够积淀丰富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真正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岩.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J].祖国,2016(16).
  [2]陈婵.论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4).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考语文备考中,与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的是答题意识。笔者在高考语文备考中发现,学生答题失分,既有知识和能力因素,也有答题意识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提出“树立八大意识,提高备考质量”的观点,“八大意识”即时间意识、学科意识、审题意识、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关键词意识、比较意识和扣题意识,这些意识如能在高考语文备考中不断加以强化,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从而提高备考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专题教学是落实“选修模块”课程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阅读整本书、选择和确定专题,自主研读、合作学习,选题写作、深度体验,能够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文章以《论语选读》为例,介绍专题教学的途径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模块;论语选读;专题学习  《论语》以专著选读的形式入选高中语文选修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之列。《论语》是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深入研究文本,将文本的意蕴充分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探寻、理解和感悟文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在心灵上和作者形成共鸣,真正感悟文本的语言,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中高年段;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主要是指教材里的一篇篇选文。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
期刊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受其生活阅历、写作兴趣、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像理科教学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以学生习作的误差为实际终点的种种误区:或由教师精批面改,一一矫正;或是教师评以分数,草草讲解了事;或举优、中、差几类评其长短,再由学生自行领悟、交互修改……总之,教师要么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要么不得要领,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教师深感事倍功半,学生慨叹收效
期刊
【摘 要】单元整合教学,就是以现有的教材单元为单位,打破原有的结构安排和分化设计,以单元为核心,以特定的目标为中心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的教学方式。其操作过程是确定整合点,制定单元学习目标,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训练各知识点或方法,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单元整合,使学生系统地认知语文,实现大语文教育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材;单元整合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其他所有核心素养得以养成的基础,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而培养的方法有多种,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传承文化密码——汉字”“对于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对于文体特征的敏锐把握——文感”三方面入手,落实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
期刊
【摘 要】班主任除了有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班级管理的重任。这给许多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压力。因此,探索提升班级管理工作实效的方式对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尤为迫切和必要。文章以具体的案例分析说明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难题,提出了运用适宜的教育温度提升班级管理工作实效的策略,以期能为广大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教育温度  一、具体案例分析  期末
期刊
【摘 要】谈及中国传统文化,必定绕不开儒、释、道。在这三种学说中,儒学在很长时期占据主导地位。自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以后,儒学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儒学的基本精神(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出发,阐释“儒”的基本要义,进而比较“儒”的基本要义与语文教育之间的交集,再来反观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从而希望可以从“儒”的基本精神中获得智慧与启迪,从
期刊
新环境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表现为面对新的环境时,内心充满恐惧,不愿意与新同学、新同事交流,常常一个人独自待在一个角落,很难融入新的环境。患有该恐惧症的人们以前曾有过惊恐发作,由于对再次发生类似情形十分担心,所以避免前往任何他们认为可能引发惊恐的环境,最后只剩下自己家以外的少数几个地方能使他们感觉舒适。  续说:应对新环境恐惧症,应主动学会与人交流,建议从做好自我介绍、记住别人的名字、积极发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中能从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来进行学习,使课堂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从而实现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特别是在诗歌教学中,利用网络在线朗读、利用PPT再现创作背景、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