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记叙类习作的修改与提升对策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受其生活阅历、写作兴趣、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像理科教学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出现以学生习作的误差为实际终点的种种误区:或由教师精批面改,一一矫正;或是教师评以分数,草草讲解了事;或举优、中、差几类评其长短,再由学生自行领悟、交互修改……总之,教师要么疲于奔命,无暇他顾;要么不得要领,让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教师深感事倍功半,学生慨叹收效甚微。作文教学常因此陷入令师生头疼不已的“老大难”的境地。
  其实,经教师指导而成的学生习作,只是写作过程中的初步产品而已,真正能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莫过于对习作的多角度反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仅以记叙类习作为例,谈谈修改与提升初步作文的对策。
  一、素材的调整
  正如建立高楼大厦用的砖石,素材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文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甄别选取紧扣中心的精当、新颖和艺术化的素材以增强感人的力量,凡不符合如下条件的素材应当坚决予以更换或调整。
  (一)选材宜精当
  即所选取的素材要能恰当而精妙地表现中心,力戒“三忌”。一忌偏离主题。主题犹如全军主帅,素材则如主帅手下的千军万马,后者不听指挥,不能为前者所用,后果可想而知。如题为“眼睛告诉我”,文章却大写特写妈妈的微笑对“我”的激励作用,这就难以表现中心了。二忌胡编滥造。不符合逻辑的素材经不起推敲,当然也就达不到感人的目的了。如一学生为凸现自己的诚信,半夜醒来猛然想起要为伙伴寄信,毅然下楼向邮箱投信,竟然碰到邮递员开邮箱。另一位学生为凸现劳动出成果,竟然种下“草莓树”,第二年秋天吃上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漏洞百出的素材只会贻笑大方,令人反感。三忌眼界狭隘,一写母爱,就必写她的白发和深夜背“我”上医院;一写老师必写“我”生病了他来补课;一提到成功就是考试考了多少分。如此单调的内容怎么能印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公式呢?要反思习作中素材是否有以上三种毛病,有则坚决予以更换。
  (二)选材宜新颖
  作文应该像每个人的外表一样,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会选取具有个性化的上乘素材。如作文《礼物》,一般学生多写在特殊的日子里收到或送出礼品,一学生却写父亲在去商场补买生日礼物的路上帮“我”找优点,让“我”重拾信心——精神礼物,独辟蹊径;还有学生写为了得到今年的神秘礼物,不得不坚持三个月的晨跑,终于得到了妈妈给“我”的神秘礼物——不再羸弱的身体,真可谓别具一格。应仔细反思已写成的习作有没有写出生活中细小而带有个性的事例来。
  (三)提炼宜艺术化
  许多习作往往是生活的实录,虽有闪光点却难以有力地突出中心,这就要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追求素材的艺术化与典型化。一是化肤浅为深刻,挖掘素材的深层含义,如《换位》一文,不只写交换座位这么表层的现象,而由换位后看黑板的全新感受,联想到换位思考,生发出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悟,则立意深刻。二是化零散为典型,生活的节奏是散漫自然而无序的,习作必须在有限的篇幅最大限度地集中体现,可以借用“杂取、合成”的艺术创作方法,将几周内发生的事集中到一天来写,将发生在几个人身上的事综合到一个人身上去写,使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三是化单薄为丰厚。往往一两件事不足以全面、充分地表现中心,必须由点及面,增强素材的层次感、立体感。如以父爱为中心的文章,可详写一两件事,再以镜头闪现的方式回顾、联想父爱的点点滴滴,令人想到父爱无处不在;还可以写在父爱的感召下自己感恩回报的举动,使中心得以深化,思想得以升华。
  二、布局的创新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亮丽的布局形式犹如优秀的包装,常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给人以迥异于常规作文形式的直观感受。对于用传统方式写成的作文,若能采用如下方法科学优化,往往会取得新颖之感。
  (一)板块组合法
  有些文章涉及的素材时间跨度较长、内容丰富,若采取常规的习作方式,就难以充分全面地表现主旨,但如果采用几个板块组合的方式则不仅因节省了过渡文字而层次井然,还因简洁明快而便于阅读。常见方式有四:一是镜头剪辑式,借用影视蒙太奇的手法,将不同时间、地点的人、事、景、物组合起来,从不同角度突出中心。如考场佳作《生活需要我》就从家里“我”为争执的父母化解矛盾,学校里“我”帮老师誊写资料,社会上“我”为清洁工人推车上桥几个方面撷取场景,很全面地突出了主题。二是小标题连缀式,即采用精短生动的小标题挈领每一板块的内容,化繁为简,凸现主旨的方式。如刚才的习作也可以用“家庭调节员”“老师的好帮手”“义务清洁工”几个小标题一线贯穿。三是数字标示式,即只用数字标示板块的演进进程,多用于有关联的程序性的情节发展之中。四是语句小结式,即于每个板块之后用整齐的语句标明层次的推进,画龙点睛地点明有意义的做法。
  (二)应用文体法
  应用文体多有固定的格式,内涵丰富,若能巧妙地借用其独具一格的形式,再加上充实的内容,往往能收到“旧瓶装新酒”的不同凡响的效果。
  1. 日记连缀式。作为日常行为实录的一种文体,日记往往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先后感,巧妙地选用往往能表明一件事的曲折进展,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考场满分作文《家庭风波》由三篇日记连缀成文,先写爸爸投资失误,家人劝慰;再写几天后爸爸又遇商机,亲友们纷纷解囊相助;最后是几个月后爸爸又获生机,完整而有跳跃性地展示了整个事件。日记连缀还可以用不同人物的日记从不同方面表现主题。如重庆一考生作文《历代贪官的日记》就以古代和绅、现代林彪和当代张开科等人的日记的形式进行写作,突出了“贪官必遭唾弃”的主题,构思出类拔萃。
  2. 书信代言式。有些抒情性强或便于倾诉转述的习作,若用书信体则常有特殊的好处。如:《 ,我想对您说》《再说一声,谢谢你》等。考场佳作《雷鋒就在我身边》,就是以一封写给转学不久的同学的信,描述了班级一次春游过程中遇到的几件好人好事,角度巧妙,发人深思。   3. 采访对话式。借用影视媒体记者、主持人采访的形式,往往使有些习作收到自由灵活、亲切可感而又层次分明的效果。如:《鹰妈妈专访录》一文就以《森林日报》记者身份采访鹰妈妈的方式,探讨了子女教育问题,借物喻人,方式奇特。
  此外,还有实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小品短剧、创意广告等方式,灵活选用将提升习作表达的效果。
  (三)题记、后记式
  作为题目与正文辅助手段的题记与后记,往往以其精要、生动、含蓄的语言传递着耐人寻味的丰厚信息。或画龙点睛,突出中心,如中考满分作文《陶行知爷爷的声音》就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题记,开宗明义;或耐人寻味,富于哲理,如《人生处处有机遇》一文就以“机遇是一条鱼,只为结好网的人准备着”为后记,巧妙地揭示了文章的内涵;或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如鲁迅《伤逝》题记——“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悲伤,为子君,为自己”。
  题记与后记可以用言简意赅的议论句,也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抒情句,还可以借用现成的名言警句。
  (四)散点铺排法
  有些作文题便于也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予以表现,就可以考虑散点铺排法,紧扣中心,从不同侧面发散和铺排。如湖北考场满分作文《我的梦想》就如此尽情发散铺排:
  梦想是一艘在大海上的航船……
  梦想是一个拾级而上的阶梯……
  梦想是一匹狂野驰骋的骏马……
  大气磅礴地从不同角度抒写了梦想对人生进取的激励作用,立意高远,文气恣肆。
  三、内容的铺展
  相声表演讲究“抖包袱”,美食厨师追求烹调厨艺。有了好的素材后,习作也要讲究内容的巧妙铺展。许多习作就是不注意组织材料,不注意巧妙表达而令人扼腕。以下方法的有意识选用常常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一)抑扬法
  即在习作中,为了突出后来的情况,往往以先前的相反情况为之铺垫烘托。根据写作目的,有先扬后抑(欲抑先扬)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之分。如一学生习作《冰冷的爱》写冬日妈妈为迟回家的自己留饭菜的事,平淡单薄。若先写自己与妈妈赌气,摔门而去,误以为她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则先“抑”——贬低妈妈的形象,再“扬”——故意迟回家,发现妈妈留下的饭菜虽冰冷却饱含爱心,进而联想到平时妈妈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爱,则中心更为突出。
  (二)点面法
  即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的铺展方式。它可以造成一种群体效应,使文章立意更深刻、内容更丰富。如:习作《致富之星》初稿只写了一个养鸽专业户如何从一万元到三百万元的发家致富的故事。修改后在末尾加上了由他一人联想到“南粤大地——华夏神州”千千万万类似的例子,中心得以升华,发表于《江门日报》上。除了同类的人物,还可以是同类的事件、类似的情景或有共同指向的现象。如果采用排比的句式,则可以在内容充实之余,收到形式优美之效。
  (三)情景法
  古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若能巧妙地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往往能使文章增添含蓄、委婉的动人魅力。如习作《同学之间》写的是一位女生不顾老师和同学的非议,长期帮助一个成绩落后的男生的故事。内容虽然具体,却总觉得缺少一些韵味。于是建议以《圣洁的雪花》为题,多次以雪花飘舞的场景烘托该女生纯洁美好的心灵,暗喻美好纯真的友情,实虚相应,美不胜收,结果作文获全省二等奖。
  (四)悬念法
  即设置层层悬念,却总不作出回答,让读者在一次次的误会和欲罢不能的期待之后,再给出一个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达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目的。如佳作《礼物》就是一再渲染“我”的生日快到了,妈妈许诺要给“我”十五年来最神秘的礼物却又一直不肯明言,只是一味要“我”守诺晨练。等“我”身体越来越健壮时,生日到来时才告知,以健康为礼物,使读者在会心一笑中体悟了母爱的智慧,用心巧妙。
  四、语言的锤炼
  语言是作文的载体,直接决定着习作质量的优劣。“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古训生动地写出了锤炼词语的艰辛。对习作语言的锤炼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忌空泛,求具体
  记叙文追求生动传神的细节,细腻的描述才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以叙述代替描写,结果读其文,如同隔着玻璃看景,模糊不清,味同嚼蜡。
  原文:“老师念完分数后,她坐在座位上伤心极了。”
  这种空泛的叙述几乎不能让人如见其人,更不用说“感同身受”了。比如老师怎么念的?心里想了些什么?其他感官有什么反应吗?毫不具体。不妨修改如下:
  她独自坐在窗前,两眼凝望远方。眼,已哭得红肿,泪,还在肆意地流淌着。她没有擦,让泪流到嘴边,湿湿的。她任泪水打湿桌上的书和刚发下来的试卷。她只是木然地看了看。
  这段改后的文字通过神态刻画、心理描写细腻地表现了“她”考差后心情的沮丧、悲哀,不再是粗线条的空洞陈述了。
  (二)忌平庸,求传神
  许多学生写作文,很不注意锤炼语言,往往随心所欲。其实,如果从修辞手法、修饰性的词语等方面稍加修饰,原本平庸的语言会有一种传神的奇效。如:改“月亮出现在深蓝的夜空中”为“一弯清冷的新月孤零零地挂在幽蓝幽蓝的天幕上”,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了一种寂寞、忧伤的氛围。又如:改“树叶儿从空中落下来,真美”为“树叶儿像一群蝴蝶,在空中翩然飞舞,时而盘旋,时而上下纷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尽情地演绎着自己的美丽。真美!”。用生动的比喻细腻地刻画了落叶飘零的凄美情景,形神兼具,使人感同身受,叹为观止。
  (三)忌呆板,求鲜活
  语言平淡如水,呆板似木,这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只有思维开阔、笔法灵动,才能有鲜活可感的语言。请比较如下两则文字:
  原文:夏天的雨很狂暴,总是冷不丁地敲打你的玻璃窗、你的铁皮雨棚,还常常和闪电一起来肆虐。
  改文:夏天的雨没有那样好脾气,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注意,它就一路蹦跳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它噼里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玻璃窗上,好像在提醒你:注意,一曲精彩的摇滚已经开始啦!然后你再用心去听,你会听到美妙的旋律。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它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热闹。
  改文以拟人、比喻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人格化,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想象,倾诉着对夏雨的喜爱,令读者为之动容。
  无数前人的创作经验告诉人们:经典的优秀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删改、审阅之后才定稿的,不经修改的习作往往错漏百出。为了让考场作文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比较优质地完成,更为了让学生进入社會后能拥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平时的作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写前指导,尤其要狠抓写后的反复修改、润色,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语文的生命之源。在提倡“新教育”“新语文”的今天,教改之风吹绿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语文主题学习”找准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欠缺自主阅读”的“病根”,给它开了一剂“良方”:阅读,阅读,再阅读。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文章指出,语文教师的才情和智慧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教师要用真情演绎,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此外,课内海量阅读、自主批注阅读法、多彩的语文活动、以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效的阅读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创新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讲究课外阅读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掌握、运用适当的方法,提高阅读实效,并能持续深入地自主阅读,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有效性
期刊
【摘 要】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将“和大人一起读”纳入了教学计划,这是符合时代需求的举措。文章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中的情感效应、目标引领长期阅读、微写作引发创新意识等四个方面阐述家长如何配合教师指引学生喜欢上阅读,如何保持学生的求知欲,以有效开发和应用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教学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如何将其运用在作文教学之中,从而解决写什么、怎么写、写不好等教学难点呢?文章从思维导图的使用角度,立足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分别从“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打开构思之路,解决‘写什么’的难题”和“利用思维导图的简洁性,打开布局谋篇之路,解决‘怎么写’的难题”两方面进行实验性的教学尝试,力求提炼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教学;写作思路  作文教学,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又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就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章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落实阅读教学,从而使学生能有自己的阅读见解,能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大内容,相对于其他教学内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受到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文章结合实例重点论述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合作互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名著阅读;阅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课标的要求,基于学生
期刊
2017年初,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进行了系统的顶层设计,首次提到“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中“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是高考的四层考查目标。必备知识包括基础性、通用性知识。基础性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  高考考纲的要求从2016年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到2017年的“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
期刊
【摘 要】在高考语文备考中,与知识和能力同样重要的是答题意识。笔者在高考语文备考中发现,学生答题失分,既有知识和能力因素,也有答题意识因素。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提出“树立八大意识,提高备考质量”的观点,“八大意识”即时间意识、学科意识、审题意识、文本意识、文体意识、关键词意识、比较意识和扣题意识,这些意识如能在高考语文备考中不断加以强化,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从而提高备考质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专题教学是落实“选修模块”课程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阅读整本书、选择和确定专题,自主研读、合作学习,选题写作、深度体验,能够让学生增加阅读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选修课程的目标。文章以《论语选读》为例,介绍专题教学的途径和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模块;论语选读;专题学习  《论语》以专著选读的形式入选高中语文选修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之列。《论语》是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深入研究文本,将文本的意蕴充分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探寻、理解和感悟文本,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在心灵上和作者形成共鸣,真正感悟文本的语言,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研学后教;小学语文;中高年段;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主要是指教材里的一篇篇选文。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