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津初中英语》由译林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出版。通过在南京和苏州开始的试用,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己在省内全面推广。有人认为新教材在教育观念和编排体系上的改革力度是八十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它带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面对牛津英语教材,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
一、译林牛津教材的诞生背景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花费了极大的人力财力,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关系越来越紧密的现状,尤其是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新的语言教学理念、教学任务和方法亟需要有一个载体。译林和牛津籍两大出版社之深厚积淀,聚中外专家之集体智慧,精心编撰,反复磨合推出这套教材。它的诞生因时应势,是改进基础外语教学的重要机遇和优秀平台。
二、译林牛津教材的特点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体观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册书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实践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会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2、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关注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听、说、读、写实践中学会学习。
3、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其遣词造句都出自英方专家之手,保证了语言地道,又经中方专家斟酌,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得情景鲜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全套教材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符合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
4、编排体例突破传统模式,体现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三、译林牛津教材的优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刚刚沿用了近十年的教材注重了语音、词汇、语法、交际功能等基础知识的编写,同时也强化了教材对学生听、读、说、写等四种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功能、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关注。可以说是过分强调以“语言”为本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牛津初中英语课程教材则着眼于促进每位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它围绕“传授知识,强化素质,发展能力”这一根本宗旨进行编写,把原有的推行语言为本的英语教学转变为发展学生素质的英语教育。学生在学到英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实现课程的生活化。
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实际。传统教材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而语言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的关联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的语言材料,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容易理解。牛津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comic strip)开始,主人公小狗埃迪(Eddie)、电子狗霍波(Hobo)个性鲜明,教材图文并茂,对话妙趣横生,语言浅显简洁,话题内容丰富。在朗读技能、语言构架、综合技能和中心任务的设计上都直指学生生活。也就是学生在具有了某项语言技能后,可以马上就在身边生活中运用。
3、教材理念先进、时代特征鲜明。
教材体现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原则,变英语教学为英语教育。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教学目标设计则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的教材是21世纪外语教学与时代结合的必然产物,是与我们江苏这个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相适应的。
四、使用译林牛津教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教师素质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陈冠英,2000.1)很显然,如何以德育德、以人育人,译林牛津教材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教师自身在个性特征、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上必然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主动增强自学意识;创造机会接受培训、进修;聆听学术报告并与同行进行讨论、交流;要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改革实验与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新教材的弄潮儿。
其次是教材难度把握上。《牛津初中英语介绍》的封面上明确注明是供小学学过英语的初中学生使用。而由于国家宏观决策上的原因,这套教材必须尽早推开。理论上讲,进入7A之前,必須有不少于700单词的语言储备,而现在还有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起点参差不齐,这成了摆在我们所有外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由于我们的中、高考这两项重要的考试是以大市(如南通)和省为选拔区划的,而这些地区的教学起点基本相同,这从客观层面上保证了以后学生接受选拔考试的公平。
再次是教材结构统揽上。在实验区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反映教材很散。这似乎是每一次教材更迭时的必然反应。这种看法在93年译林版教材开始使用时就有。八十年代的外语结构主义教学理念曾占据了主导地位,那时的英语教材都有一条非常明晰的语法脉络线,我们有很多教师的外语意识与思维方式就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表面上看,新教材由于其语言真实鲜活,情景丰富多彩,不可能像传统教材那样用非常明晰的语法脉络线把语言材料串起来,它的编排遵循了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形散而神聚。整套教材紧扣话题、活动、结构和任务四条主线,四线并行,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织出华美篇章成为可能,也为我们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再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对于语言教学中的信息处理,我们旧有的观点是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就一定要求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即输出=输入。而牛津英语的特点是输入>输出。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学生的学习则应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不能奢求教材上的每一个细节学生都掌握得透彻明了,否则凭新教材如此大的信息量,师生将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语音教学上要特别强化音标教学和语音规律意识的渗透,因为这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奠定良好基础。在词汇教学上,牛津英语的处理还是相当扎实的。它明确标明了四会单词、暂缓单词(*)、纲外单词(△)。教师应在确保学生掌握四会单词的基础上,尽量多接触新的单词并通过不断的反复强化印象。在教学要求把握上,根据牛津教材“入口低、中间宽、出口活”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班级、乃至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最后是教育评价和家长认同上。宏观上的教育评价,决策部门的专家已经有过缜密的考虑。我们要摒弃以往只强调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试或考查的评价方式,要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多元化。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自信心的建立、自主精神、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要有体现,让各种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面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要使评价过程化,以建设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不能一卷定乾坤。评价要坚持以正面激励和鼓舞为原则,要换角度看问题,即要看学生会了多少,而不是看他不会的有多少。牛津教材在启用之初由于跨度上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巨大困难,我们要主动将困难告知学生家长,并表明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许多家长认为英语考试动辄就应是90几分,我们要帮助说服他们转变这种观念,为我们的英语教学赢得宝贵的施展时间与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7月.
[2]牛津初中英语培训材料.译林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3]唐哲.对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
一、译林牛津教材的诞生背景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花费了极大的人力财力,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国际关系越来越紧密的现状,尤其是国家新的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新的语言教学理念、教学任务和方法亟需要有一个载体。译林和牛津籍两大出版社之深厚积淀,聚中外专家之集体智慧,精心编撰,反复磨合推出这套教材。它的诞生因时应势,是改进基础外语教学的重要机遇和优秀平台。
二、译林牛津教材的特点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编写,体观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新教材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册书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让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交流、体验、实践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学会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2、教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关注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听、说、读、写实践中学会学习。
3、教材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其遣词造句都出自英方专家之手,保证了语言地道,又经中方专家斟酌,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得情景鲜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全套教材语言表达规范,语言现象再现率高,符合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
4、编排体例突破传统模式,体现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三、译林牛津教材的优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刚刚沿用了近十年的教材注重了语音、词汇、语法、交际功能等基础知识的编写,同时也强化了教材对学生听、读、说、写等四种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功能、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关注。可以说是过分强调以“语言”为本而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本身。牛津初中英语课程教材则着眼于促进每位初中学生全面发展,它围绕“传授知识,强化素质,发展能力”这一根本宗旨进行编写,把原有的推行语言为本的英语教学转变为发展学生素质的英语教育。学生在学到英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自身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实现课程的生活化。
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和实际。传统教材注重了科学世界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而语言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的关联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的语言材料,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容易理解。牛津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comic strip)开始,主人公小狗埃迪(Eddie)、电子狗霍波(Hobo)个性鲜明,教材图文并茂,对话妙趣横生,语言浅显简洁,话题内容丰富。在朗读技能、语言构架、综合技能和中心任务的设计上都直指学生生活。也就是学生在具有了某项语言技能后,可以马上就在身边生活中运用。
3、教材理念先进、时代特征鲜明。
教材体现了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原则,变英语教学为英语教育。在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及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评价能力、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教学目标设计则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的教材是21世纪外语教学与时代结合的必然产物,是与我们江苏这个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对英语教学的要求相适应的。
四、使用译林牛津教材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是教师素质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陈冠英,2000.1)很显然,如何以德育德、以人育人,译林牛津教材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性的要求。教师自身在个性特征、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上必然有很多路要走。我们要主动增强自学意识;创造机会接受培训、进修;聆听学术报告并与同行进行讨论、交流;要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改革实验与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做新教材的弄潮儿。
其次是教材难度把握上。《牛津初中英语介绍》的封面上明确注明是供小学学过英语的初中学生使用。而由于国家宏观决策上的原因,这套教材必须尽早推开。理论上讲,进入7A之前,必須有不少于700单词的语言储备,而现在还有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起点参差不齐,这成了摆在我们所有外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由于我们的中、高考这两项重要的考试是以大市(如南通)和省为选拔区划的,而这些地区的教学起点基本相同,这从客观层面上保证了以后学生接受选拔考试的公平。
再次是教材结构统揽上。在实验区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反映教材很散。这似乎是每一次教材更迭时的必然反应。这种看法在93年译林版教材开始使用时就有。八十年代的外语结构主义教学理念曾占据了主导地位,那时的英语教材都有一条非常明晰的语法脉络线,我们有很多教师的外语意识与思维方式就是在那个时代形成的。表面上看,新教材由于其语言真实鲜活,情景丰富多彩,不可能像传统教材那样用非常明晰的语法脉络线把语言材料串起来,它的编排遵循了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形散而神聚。整套教材紧扣话题、活动、结构和任务四条主线,四线并行,使我们的语言教学织出华美篇章成为可能,也为我们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再其次是教材内容的处理上。对于语言教学中的信息处理,我们旧有的观点是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就一定要求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即输出=输入。而牛津英语的特点是输入>输出。所以在教学上教师要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学生的学习则应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不能奢求教材上的每一个细节学生都掌握得透彻明了,否则凭新教材如此大的信息量,师生将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语音教学上要特别强化音标教学和语音规律意识的渗透,因为这将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奠定良好基础。在词汇教学上,牛津英语的处理还是相当扎实的。它明确标明了四会单词、暂缓单词(*)、纲外单词(△)。教师应在确保学生掌握四会单词的基础上,尽量多接触新的单词并通过不断的反复强化印象。在教学要求把握上,根据牛津教材“入口低、中间宽、出口活”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班级、乃至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最后是教育评价和家长认同上。宏观上的教育评价,决策部门的专家已经有过缜密的考虑。我们要摒弃以往只强调对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试或考查的评价方式,要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层次、多元化。对学生的兴趣、态度、策略、自信心的建立、自主精神、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要有体现,让各种类型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层面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要使评价过程化,以建设和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不能一卷定乾坤。评价要坚持以正面激励和鼓舞为原则,要换角度看问题,即要看学生会了多少,而不是看他不会的有多少。牛津教材在启用之初由于跨度上的原因,学生在学习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巨大困难,我们要主动将困难告知学生家长,并表明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同时,许多家长认为英语考试动辄就应是90几分,我们要帮助说服他们转变这种观念,为我们的英语教学赢得宝贵的施展时间与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湛.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7月.
[2]牛津初中英语培训材料.译林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3]唐哲.对初中英语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