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处治炭质泥岩路用性能研究

来源 :西部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0418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炭质泥岩多具有易崩解的工程表现,故其作为填料修筑的路基多发生边坡滑塌等病害,给施工及服役期内的高速公路带来潜在威胁.为避免大量施工成本与资源浪费,有必要对炭质泥岩这一不良填料进行处治以完成路基填筑.为此,文章对天然以及石灰处治炭质泥岩展开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分析显示,未经处治的炭质泥岩填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而石灰的加入使其最大干密度减小而最佳含水率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且8%的石灰掺量可使炭质泥岩路基的现场实测回弹模量达到控制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急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2例患者按照平行分组体系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46例予缪刺联合掌背部全息动气针法治疗.2组治疗3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即刻止痛率、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包括腰部前屈和后伸)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目的 探究丹紫康膝冲剂延缓膝骨关节炎(KOA)模型大鼠软骨退变及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建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丹紫康膝冲剂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Hulth法建立KOA模型.建模成功后,双氯芬酸钠组予5 mg/kg双氯芬酸钠灌胃,丹紫康膝冲剂组予1.67 g/kg丹紫康膝冲剂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日灌胃1次,连续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番红-O-固绿组织染色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软骨病
目的 观察中医适宜技术综合治疗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干预,干预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穴贴压、推拿按摩、中药溻渍综合治疗干预.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2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后1、3、7 d疼痛VAS及术后1周、术后2周PSQ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治疗+亚低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及血清脑损伤指标[活性氧(RO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S100B蛋白]、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中虚气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RE中虚气逆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镜下食管黏膜改变,治疗前及治疗4、8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治疗结束6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32/40)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患者痛经症状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2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后脱落1例)予经期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治疗3 d,治疗组41例(后脱落2例)予雷火灸治疗,经期灸3 d,经期后1周后再灸10 d.2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1个月随访1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PGF2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以“五脏一体观”理论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五脏均相关,病位虽在心,但肝、肾、肺、脾都与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肝、肾、肺、脾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都可能影响心,最终导致发病.临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防治应着眼于心,同时重视肝、肾、肺、脾的综合调治.
目的 对元代以前、明清时期及近现代骨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骨痹内治方药的用药规律.方法 查录秦汉至近现代医学著作,建立骨痹治疗的方剂数据库,对不同时期所用方药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时期治疗骨痹所用方药在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方面用药特点的变化规律.结果 元代以前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明清时期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近现代应用频数最高的3类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元代以前补虚药使用频率与明清时期比较差异有
我国是世界上胃癌高发国家之一,如何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为代表的胃癌前病变是胃癌的早期表现形式,与胃癌的发生高度相关.我们拟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整理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分析中西医诊疗现状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情况,展望构建CAG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模型,以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对于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防控,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优势.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典型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平滑肌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细胞,研究证实ICC数量减少、超微结构异常、细胞活性降低等是FC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单味或复方在治疗FC方面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虽然复杂,但通过调控ICC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促进ICC增殖、调控ICC自噬、抑制ICC凋亡、调节ICC内外离子浓度、调节神经递质含量、增强肠神经系统网络完整性.现归纳总结有关中药通过调控ICC治疗FC的机制研究,旨在为临床创新用药及实验研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