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9501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7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7例子宮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8~6 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肿瘤以形成不规则腺样和裂隙样结构,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为组织学特点,伴有平滑肌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及细胞角蛋白(AE1/ AE3)均为阳性,呈双相表达;S2100 蛋白14 例阳性(82.35%)。结论 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关键词: 子宫肿瘤;腺瘤样瘤;病理分析
  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也被认为是输卵管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组织发生一直有争议,由于临床无特征性主诉及表现,术前难以诊断。我院2012—2013年收检子宫切除标本共 466例,从中检出子宫腺瘤样瘤17例,本文对17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探讨其组织发生和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水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例子宫腺瘤样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年龄27~54岁,平均40.5岁。临床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出血6例,痛经2例,下腹部包块2例,无自觉症状,但在查体时经B超检查发现子宫包块6例,剖宫产发现子宫浆膜下多发性结节1例。临床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13例,子宫肌腺病4例。所有病例在B超检查时均未能正确诊断。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在最初收检时经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SP法,标记抗体为即用型CK(AE1/AE3),抗体和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使用0.01 M柠檬酸缓冲液高温高压抗原修复,以PBS代替第一抗体做阴性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步骤按SP 法进行,工作浓度1∶50。
  2 结果
  2.1 临床和病理 17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16%,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8~6 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大体标本:17例中病变为单发者13例,多发者4例。位于子宫浆膜下者11例,位于肌间者6例。位于子宫底8例,子宫体5例,子宫角3例,子宫角及子宫体1例。病灶均为实性结节,灰白色,有编织状或旋涡状纹理,颇似平滑肌瘤形态,多数边缘界限较清,但无包膜,部分病例无明确边界,与周围子宫壁平滑肌组织移行。4例病灶切面观察到细小裂隙或微囊。病变质地韧或稍软。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空隙内衬扁平、立方或低柱状的细胞,有如脉管,腔内可见粉染的物质或脱落的上皮细胞,肿瘤散在大小不等的空泡细胞,呈“印戒样”,无细胞异型性及核分裂象,肿瘤间质为不等量致密或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与周围子宫平滑肌组织无明显界限见图1(略),子宫腺瘤样瘤常伴有平滑肌组织的增生。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7例腺瘤样瘤中波形蛋白及AE1/ AE3 均为阳性。见图2(略),图3(略),S2100 阳性14 例(82.35%,)见图4(略)。
  2.3 合并症 17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8 例(47.06 %),子宫肌腺症4 例(23.53%),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3例(17.65%),妊娠1例(5.89 %),子宫内膜腺癌1 例(5.89 %)。
  3 讨论
  3.1 临床病理检出率 以往子宫腺瘤样瘤报道较少,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由于多伴有多发性平滑肌瘤,病理检查时未能将多发结节逐一取材,所以不少病例可能漏诊。如果细致检查,注意病变结节小裂隙样或微囊性结构特点,可能检出率会进一步提高。可以认为,子宫腺瘤样瘤可能并非少见疾病。
  3.2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组观察女性腺瘤样瘤发病年龄27~54岁,平均40.5岁。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8~6 cm,临床表现类似平滑肌瘤。发生于卵巢者位于卵巢巧克力囊肿囊壁一侧稍厚区,似可见微囊结构,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发生于子宫者常伴有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组织,有时旋涡状排列似乎掩盖了腺瘤样瘤的结构。关于肿瘤与平滑肌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刺激引起平滑肌的增生,并提出这些病变中至少有一些是反应性结节状间皮增生性病变[1]。本组中观察子宫腺瘤样瘤合并平滑肌瘤8 例(47.06 %),子宫肌腺症4 例(23.53%),其间有何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大部分肿瘤术前无特征性临床症状,仅在手术切除后镜下偶然发现,术前难以确诊。鉴于腺瘤样瘤肉眼观察呈灰黄色,边界不清似有浸润,以及冷冻切片中肿瘤的腺样结构及胞质空泡,应注意与腺癌、印戒细胞癌等恶性肿瘤相鉴别;其特有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可排除平滑肌瘤、血管平滑肌瘤、淋巴管瘤等。本组病例经随访6个月至8年均未见复发及恶性变,认为腺瘤样瘤的生物学行为是良性的,与文献[2]报道一致。
  总之,子宫腺瘤样瘤并非少见,来源于间皮,是良性间皮瘤的一个类型,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常与平滑肌瘤或腺肌病并发,了解其组织学特点,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别,可避免误诊和漏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预后良好,很少复发。但也有人提出,局限性间皮瘤即使组织学形态为良性,绝大多数生物学行为仍为恶性,术后必须严密观察,5年以上无复发转移,才可视为良性[3]。
  参考文献:
  [1] 廖谦和,胡树红.子宫腺瘤样瘤49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4,20(5):544547.
  [2] 朱力,李宝珠.子宫和卵巢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1):4345.
  [3] 李小强,杜光烨,陆玲娟,等.9例子宫腺瘤样瘤病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5):46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清热化湿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化湿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喘和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肠术后的场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50位胃肠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对两组的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体重和蛋清白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手术后对胃肠患者进行肠内外的营养能够更好的对身体状况进行改善,并且对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细菌性阴道分泌物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分析。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77例,将患者按照检查方法分为4组:I组44例患者采用线索细胞检测法,II组44例患者采用BV快速检测法,III组44例患者采用胺试验检查法,IV组45例患者采用pH检验法。结果:I组与II组所用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III组和IV组的方法,P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结果:66例AMI患者中有64例安全渡过危险期,死亡2例,有效率97%。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Acute myocardial in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胎死宫内的相关因素,讨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胎死宫内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胎死宫内最重要的病因有妊娠合并症、脐带因素、胎儿畸形、羊水过少等。结论 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时诊断与治疗,并要重视孕期保健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胎死宫内的风险。  关键词:妊娠;胎死宫内  胎死宫内是死胎儿亡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胎死宫内的相关因素
期刊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失代偿期可出现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其中门脉高压导致脾大及脾功能亢进,此时患者外周血象呈白细胞减少、增生性贫血和血小板降低[1]。近年来,我科在治疗不同程度粒细胞减少治疗过程中,配合清华德人西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血宝口服制剂,以纠正上述疾病带来的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室2013年1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白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9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均给予吸氧、脱水、利尿、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注射液0.8~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静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扩张型心肌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心肌病伴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并进行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定时定期心电示波监测记录,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100%,室性心律失常的有43例,占61.4%,其患者数量最多。其次为房性心律失常较多。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
期刊
冠脉痉挛(CA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平滑肌一过性的节段或弥漫性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临床上有典型心绞痛、ST动态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仅轻度狭窄(管径50%)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冠脈痉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本文针对CAS的研究现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中具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思密达,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5.3%,显著优于对照组(81.3%),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