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研究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96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均给予吸氧、脱水、利尿、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注射液0.8~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静滴;乙酰谷酰胺注射液0.5~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例在静滴纳洛酮注射液时出现恶心感,经减慢静滴速度及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纳洛酮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纳洛酮;乙酰谷酰胺;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纳络酮近年广泛用于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肺性脑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昏迷,有独特的疗效[1]。乙酰谷酰胺为脑功能、神经功能改善药,具有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机能及降低血氨的作用。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内科使用纳洛酮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4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96例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2~66岁;乙肝后肝硬化40例,慢性酒精中毒8例;对照组: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34~65岁,其中乙肝后肝硬化41例,慢性酒精中毒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肝性脑病诊断标准:(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2)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3)肝性脑病的诱因;(4)明显肝功能损坏或血氨增高。扑击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1.3 治疗方法:两组肝性脑病住院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均给予吸氧、脱水、利尿、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注射液250ml,每天1次静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纳洛酮注射液0.8~1.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静滴;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0.5~1.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天1次静滴。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指24h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消失;有效:指24~48h内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明显改善;无效:超过48h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无明显改善[2]。
  2 结果
  2.1 疗效: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在静滴纳洛酮注射液时出现恶心感,经减慢静滴速度及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并发症,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发病机制包括氨中毒学说,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GABA/Bz受体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近年來研究发现,阿片类物质在肝功能不全时明显升高,其中肝性脑病患者血浆中β-内啡肽水平明显升高,认为其与肝性脑病有一定关系[2]。纳洛酮为羟-2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易透过血脑屏障,通过竞争结合阿片受体,而阻断中枢性抑制,逆转阿片肽明显增高所致意识障碍,促进意识恢复,从而降低β-内啡肽水平,阻断内源性阿片肽的继续损伤,增加了脑血流量及脑灌注区,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3]。它还可以与分布在脑的阿片受体结合,解除β-内啡肽对呼吸及心血管交感神经功能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同时,增加了脑部血液供应[4]。纳洛酮还有抑制氧自由基释放,稳定肝溶酶体膜等非阿片受体作用。因此,纳洛酮具有改善脑代谢和脑复苏的双重效应。乙酰谷酰胺为谷胺酰胺的乙酰化合物,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后分解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谷氨酸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γ-氨基丁酸能拮抗谷氨酸兴奋性,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改善脑功能[5]。可见,纳洛酮注射液联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见效快,治疗方便,降低死亡率及减少医疗费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林克荣,高阿元,张捷.实验性肝硬化血浆内内源性阿片肽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7,7(4):317-319.
  [2]刘锦堂,王培珍,高峰,等.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及纳络酮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0,15(16):747-748.
  [3]孔宪牛.肝性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及纳洛酮治疗作用研究[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1,39(1):42-44.
  [4]夏乡.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85例临床观察[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49.
  [5]冯均明,黄英海.纳洛酮配合乙酰谷酰胺对改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症状的作用[J].广州医药,2005,36(3):33-34.
其他文献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之一是指首次发病于60 岁以后的以持久的抑郁状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主观痛苦明显并往往影响原有的躯体疾病同时老年期抑郁症也是常见的老年自杀原因之一,因此重视和完善老年期抑郁症的诊治,显得非常重要。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1 年6 月收治2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结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老年严重脓血症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水平的改变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严重脓血症患者55例,作为A组实验组。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非脓血症老年患者55例,作为B组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和N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NA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患者NAP和h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收诊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50例,随机分成对比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进行对比,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组使用丙酸睾丸酮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清激素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对比治疗前后血清FSH?LH?E2?P 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当中E2?P 的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超声科门诊2013年1月~2014年8月共收治61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以三维超声宫腔造影检查,以Voluson 730D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SVFW5-8型三维经阴道容积探头,检查频率为5~8MHz。对61例观察组患者行内膜病理检查。结果:以三维超声宫腔造影的诊断结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清热化湿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支气管炎患儿,将所有患儿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化湿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咳喘和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胃肠术后的场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50位胃肠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对两组的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体重和蛋清白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手术后对胃肠患者进行肠内外的营养能够更好的对身体状况进行改善,并且对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细菌性阴道分泌物细菌临床检验方法及分析。方法: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共收治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77例,将患者按照检查方法分为4组:I组44例患者采用线索细胞检测法,II组44例患者采用BV快速检测法,III组44例患者采用胺试验检查法,IV组45例患者采用pH检验法。结果:I组与II组所用方法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III组和IV组的方法,P0.05)。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有效心理疏导。结果:66例AMI患者中有64例安全渡过危险期,死亡2例,有效率97%。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Acute myocardial in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胎死宫内的相关因素,讨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胎死宫内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胎死宫内最重要的病因有妊娠合并症、脐带因素、胎儿畸形、羊水过少等。结论 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及时诊断与治疗,并要重视孕期保健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胎死宫内的风险。  关键词:妊娠;胎死宫内  胎死宫内是死胎儿亡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胎死宫内的相关因素
期刊
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失代偿期可出现门脉高压、肝功能减退。其中门脉高压导致脾大及脾功能亢进,此时患者外周血象呈白细胞减少、增生性贫血和血小板降低[1]。近年来,我科在治疗不同程度粒细胞减少治疗过程中,配合清华德人西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血宝口服制剂,以纠正上述疾病带来的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取得良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室2013年1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