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等生化指标在不同孕期的代谢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妊娠期孕妇血清中生长激素、骨代谢等生化指标的代谢特点及其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筛查的早孕期(11~14周)孕妇75例,中孕期(15~21周)孕妇135例,晚孕期(31~40周)孕妇62例,产科产后1~3 d产妇28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未孕体检女性55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生长激素(GH)、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N端片段(N-MID)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水平测定,速率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采用方差分析及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对照组血清GH水平分别为(4.54±2.26)、(9.04±3.23)、(20.16±4.89)、(0.55±0.4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037,P<0.01),各组孕妇血清G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孕早、中、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中、晚孕期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25.60±14.48)、(27.10±12.05)、(25.45±9.85)nmol/L,与对照组(39.93±14.88)n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早、中、晚孕期、对照组血清TP1NP水平分别为(44.44±11.80)、(48.41±20.87)、(102.63±41.73)、(54.73±24.0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27,P<0.01),晚孕组TP1NP水平显著高于早孕组、中孕组、对照组(均P<0.01)。早、中、晚孕期、对照组血清N-MID水平分别为(5.91±2.64)、(7.45±2.27)、(17.24±6.47)、(18.52±6.9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99,P<0.01),早、中孕组N-MID明显低于对照组、晚孕组(均P<0.01)。早、中、晚孕期、对照组血清ALP水平分别为(49.74±10.14)、(77.76±26.90)、(168.34±45.15)、(52.81±10.3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349,P<0.01),晚孕组ALP水平与孕期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产后1~3 d产妇血清GH、TP1NP、N-MID分别为(1.44±0.99)、(73.41±34.27)、(12.10±5.64) μg/L,与晚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72例孕妇血清中GH含量与TP1NP、N-MID、ALP、妊娠时间、孕妇体质量呈正相关(r=0.509、0.720、0.862、0.827、0.324,均P<0.01)。TP1NP、N-MID、ALP和妊娠时间呈正相关(r=0.603、0.722、0.901,均P<0.01)。TP1NP水平与N-MID呈正相关(r=0.849,P<0.01),其余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不同孕期孕妇生长激素、骨代谢表现不同,GH、TP1NP、N-MID、ALP与胎龄呈正相关,骨形成处于活跃状态,且孕期维生素D缺乏较为严重。

其他文献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脓毒症所致的弥散性脑功能障碍,需鉴别并除外其他脑病、脑炎等。SAE的核心临床特征是不能定位的弥散性脑功能障碍,基本临床表现是精神状态改变,尤其是认知功能障碍和意识改变。SAE的先决诊断条件是存在颅外感染。SAE尚无明确的诊断、排除标准,也没有精确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但神经电生理、头颅影像学及生物标志物的改变对其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目前,SAE的治疗有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微小RNA(miR)-155/miR-21对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儿50例,以15例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MC)TLR4蛋白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水平,脓毒症患儿以30%为界限分为HLA-DR升高组和HLA-DR降低组。同时检测程序性细
期刊
儿童侵袭性曲霉病(IA)发病率逐年增加,并造成病死率增加,严重威胁到儿童易感人群的健康。现将近年来儿童IA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儿童IA组织标本难以获得、体液培养敏感性低;IA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使儿童IA早期诊断具有很大挑战。近年真菌生物标志物检测取得很大进展,现作主要阐述。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仍是儿童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脓毒症的最佳治疗途径仍不肯定,但一致认为其初始管理至关重要。
目的总结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共有25例患儿诊断为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男童占68.0%(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有基础疾病者4例(16.0%),其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1例(4.0%
目的探讨外源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高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生12 h内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rhEPO治疗+800 mL/L高氧组(A组),9 g/L盐水+800 mL/L高氧组(B组),9 g/L盐水+空气组(C组)。A组每天给予颈后皮下注射rhEPO 1 000 IU/kg,共5 d。B组和C组给予同样剂量9 g/L盐水。A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症状性急性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市第一医院介入科8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血栓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及门静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明确诊断。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右侧门静脉分支穿刺,将4F造影导管植入肠系膜上静脉造影明确血栓诊断后,经交换导丝置入械性血栓抽吸导管。所有患者均在术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