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禁断的魔术》被疑“炒冷饭”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畅销书作家东野圭吾的《禁断的魔术》简体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在受到一部分“推理迷”的追捧外,该书也存在一些争议。有网友指出,《禁断的魔术》是由东野圭吾早年的短篇小说《猛射》改写而成,质疑“炒冷饭”。《禁断的魔术》依然以离奇的案情开头。自由撰稿人长冈在家中遇害,生前反对一项“新城计划”,并在调查该计划的发起者。负责此案的草薙警官在向汤川学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其与“新城计划”有关……有读者说,小说延续了东野圭吾一贯的风格,多重线索层层递進,推理精巧细致,情节跌宕诡异但又写得合乎逻辑。但是,争议很快出现了。其中之一,是对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的吐槽。琐碎、情节不连贯是一些读者给《禁断的魔术》打上的标签。更大的争议点,则是有关“炒冷饭”的质疑。有眼尖的读者发现,《禁断的魔术》和东野圭吾之前一部短篇集《禁忌魔术》名字非常相似,内容似乎也是由该短篇集中的《猛射》扩展而来。东野圭吾曾表示,《禁断的魔术》是由《猛射》大幅改写而成,并解释了前因后果:“反复阅读后,我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个故事总是在我心里了——难得有这么大的主题,我自己都没完全理解透这一点,只看重了形式。”但“改写”显然没得到一些读者的认可。有人评价:“虽然不太记得短篇的内容,但这本能读出来是在刻意注水,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故事如此平淡乏味。”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底层社会深受教会所推崇的禁欲主义与来世主义的束缚,压抑了人性。女性的地位更是卑微低下,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毫无话语权。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群众对于人性的解放就愈加渴望,而黑死病的席卷更加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十日谈》就此诞生。作者薄伽丘揭露了教会的伪善与黑暗,提倡现世主义和人性解放,同时肯定了女性的地位,《十日谈》也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宣言书,带领
内容摘要: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构建中,职业高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中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专业课程教学,另一部分则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则是根据职业高中不同的职业设置所展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对于文化基础课程来说,它设置的内容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的知识课程。在这些传统知识课程之中,语文课程是最为基础的,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
内容摘要:地方性大学在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面前,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营建书香校园,传播经典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 书香校园 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沧州打造成为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有这么一类文字,使手中的笔还没开始述写时便已重若千钧。围绕着刘大先的文学批评而展开的批评,俨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初入文学批评茅庐的“九零后”萌新,意图描画一位已颇负盛名的“七零后”批评家的批评世界,听起来颇有“蚍蜉撼大树”的意味。因此,自立题以来,我便常常深陷于一种悖论式的困境中:一方面我唯恐自己笔劲不足,不能描摹出刘大先批评精彩面貌的十之一二。另一方面,随着对刘大先批评著述的深入探究
一个自命为“具体而有限的少数人——知音者”写诗的诗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我一直很好奇。后来我从周瓒的诗中发现了一句很有神圣感的话,觉得这样的诗人恐怕就是她所说的,是一位从事“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的人,她们会把对诗的建构当作“内心之神”的建造一样来对待。当然,这并非是在思想上为个人立一个禁锢之神的牌位,而更多的是在诗歌写作中保持一颗虔诚和敬畏的心。   周瓒曾说,“‘个人写作’重要的一点是,忠实于
蒋子龙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年纪越来越大,锐气没有了。60岁之前,我想写,很快就能写出来。现在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写得少了,但看到一些现象和信息,脑子里常常会冒出很多感受和思考,所以写的散文和杂文多。”谈起长篇,蒋子龙有些压力,不过他觉得,搞文学创作,一定还是要写长篇的。蒋子龙的小说多涉及现实,他说:“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最好的小说”。蒋子龙始终认为,现实生活永远大于文学艺术,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坛,现实
北京时间10月8日晚,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77岁的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瑞典文学院认为她用“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露易丝·格丽克的诗歌创作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围绕生与死、爱与性等人性相关主题展开探索,塑造了相当独特的诗人形象。她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虽然在血缘上属于犹太民族,但格丽克认为自己的诗和語言之根是英语及其文化传统。17岁时,她
2017亞马逊年度阅读盛典以“挚爱阅读”为主题日前在北京举办。盛典盘点回顾了2017年阅读热点与趋势,并发布基于亚马逊阅读大数据产生的一系列年度阅读榜单。正如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艾博儒先生所说,亚马逊中国通过对中国读者阅读特征的深刻洞察,在为社会各界提供参考的同时,也能激发更多人的阅读热情,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生活。2017年,社科类图书受青睐,经典作品呈回归之势。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
著名作家王蒙日前來到四川省图书馆,向广大读者讲述“永远的阅读”。讲座一开场,王蒙就鲜明地指出,要永远阅读。他从古人对待阅读的态度讲起,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大家都十分推崇阅读,也诞生了很多倡导读书的名句。有人质疑,阅读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其实,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王蒙说,读书读得多,各种道理就知道得多,从阅读中习得人生智慧。在王蒙看来,读书也是锻炼思维的最好方式。“你可以看手机,浏览各种东
弋舟《庚子故事集》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兰州理想国度书店华联店举办。《庚子故事集》是弋舟继《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之后第三本以中国传统纪年方式为书籍命名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这部短篇小说集,收录《核桃树下金银花》《鼠辈》《人类的算法》《羊群过境》《掩面时分》五个故事。书中有193斤的失敗的胖子,有像男生的外贸公司女职员,有属鼠的年轻人……这部短篇小说集带有弋舟特有的明暗交界的美学风格,作者对物理人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