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自命为“具体而有限的少数人——知音者”写诗的诗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我一直很好奇。后来我从周瓒的诗中发现了一句很有神圣感的话,觉得这样的诗人恐怕就是她所说的,是一位从事“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的人,她们会把对诗的建构当作“内心之神”的建造一样来对待。当然,这并非是在思想上为个人立一个禁锢之神的牌位,而更多的是在诗歌写作中保持一颗虔诚和敬畏的心。
   周瓒曾说,“‘个人写作’重要的一点是,忠实于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对于自我的认识。”这本来是最根本最朴实的诗歌真理,然而在喧嚣以至混乱的当下诗坛,却并无多少诗人可以做到。也许这与诗人的品性如何有一定关系。周瓒甚至认为一个天分不足的写作者,其创造限度可以通过内心的朴实、坚毅等品质来弥补,由此我们仿佛可以见出周瓒大抵是一个什么样品性的诗人了。她的这一番认识发生于本世纪之初的两三年,如今十七八年过去了,她一直持守着这一写作的真理,将诗歌放到无尽的生活和自我之中,时刻注意缪斯女神与个人精神之间微妙而又繁复的关联性。就像她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书架上,打印出的未刊稿/蒙上灰霾又被擦净,忍耐着等待/文档里半成品的诗作/不时吵吵着,递来词语的眼神”(《遗珠,或踪迹》)。这是人与语言(词语)之间的一种相互找寻,一种互为精神慰藉的找寻。如果不是出于诗人生命与诗之生命的惺惺相惜,一个诗人怎会爆出如此驚人的诗性话语?
   一个诗人对于语言必然是敏感并且尊重的,为此不得不谈谈诗人对于语言甚至词语的深刻认知。周瓒在《思考诗》中曾反复谈及对于“词语”的理解,认为“写作中的词语是有生命的,……最好将词语放置在创造力的进程意义上。”我们可以放弃认为这一理解的“伟大性”,但却不能不承认这一理解的“重要性”,因为正是“词语”的生命力创造并决定着一首诗的“生命”。其实行文至此,我们应该体验一下周瓒诗歌中那些令人啧啧称奇的诗句到底有多让人吃惊:“我们时时回顾,不让初衷/变成遗失的珠玉,我们为寻找/而留下的脚印,也像一幅寻宝图”(《遗珠,或踪迹》);“在那个徘徊少年的好奇里/藏着最真实的你,不用羞耻/为那信仰的迫切性背后的匮乏感/我们都是卑微的仆人”(《交流》);“而我,愿意冒雨来去,仿佛我们/本就生在水中,有着明亮的鳞片/坚硬的背鳍,以及能让我们起飞的浮漂”(《等雨停》);“她舞蹈,故她存在/她熬夜,熬出心中最黑的影子/她裁剪早晨的彩云/拼接出一幅向日葵,或一株二月兰/以及一根驱魔的拐杖/她骑上拐杖,安顿好黑尾猫/她们腾空而起,给死神当邮差”(《舞者安·萨克斯顿》)。正是在这样一种以惊人之语建构诗歌的方式之上,诗人认为“词语的联系方式造就了诗人照面世界的方式,是诗人性情和思想的凯旋,验证着诗人的生命力。”当然,也验证着诗人之诗的生命力。这从诗人“为知音写作”的诗歌理念也可以深刻感受到,而深潜的寻觅恰是无法掩藏的盎然。
   由诗人对语言(词语)所做出的“惊人之举”,我们可以想象,诗人一定不会忽略诗歌的技术生成。在很多场合,周瓒也都谈到技术的重要性。当然,这不意味着她仅仅是一位偏重技术写作的诗人。正如她对一首好诗的认识:“一首好诗大概是这样的:美妙新鲜的修辞技术构成其骨架,真挚质朴的情怀生成其血肉,只有二者自然的交融方能组合为诗的生命。”这与平时很多片面强调语言或情感乃诗歌本质的诗人不同。的确,有时候,诗人受制于语言的变化。而修辞对于以语言为血脉的艺术而言是一种必须,否则诗歌不成其为“语言的艺术”,而只能成为“情感宣泄的工具”。周瓒的很多诗歌都可以验证出“技术生成”这一点,如前所举的几个例子,无不有这方面的体现。
   在谈女性诗歌时,周瓒曾指出:“要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要有与‘整个世界抗辩’的勇气、耐心与毅力,要使女性主义这‘最漫长的革命’取得成果,就必须拥有直面自我的真诚与深入现实的眼界。”其实,我无意强调周瓒女性写作的身份意识,但其身上所体现出来诗歌写作的精神品格和眼界却与这一评判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能这与其长年关注女性诗歌的写作有关。她深明这其中的关捩和门户所在,在写作中能够摆脱各种牵制与纠缠,始终保持“拒绝”和“探问-省思”的立场,为诗歌生成提供了更多新鲜的可能性。
  
   赵目珍,青年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首届“大益文学双年獎”日前颁发,《女王》《兴凯湖》《在埃及》《城与年》《伤心情歌手》五件作品,分别获“特别奖”“最佳小说奖”“最佳诗歌奖”“最佳散文奖”“最佳域外作品奖”。据介绍,“大益文学双年奖”每两年颁发一次。首届评选从初评、入围作品公布、终评,到评出大奖名单,历时半年。其中,作家残雪的短篇小说《女王》获特别奖。残雪是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也是近年在国际文坛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并于2019年获诺
《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2019)揭晓   由《十月》杂志社携手松山湖高新区、东莞市文联创办的“松山湖·《十月》年度中篇小说榜(2019)”于近日揭晓,历经推荐、初评和终评等各阶段工作,尹学芸的《青霉素》、孙频的《狮子的恩典》、陈楸帆的《无债之人》、凡一平《我们的师傅》、东君的《卡夫卡家的访客》5部中篇小说上榜。《青霉素》恪守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刻画了主人公陈陈相因的命运;《狮子的恩典》把个体的精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日前在华盛顿举行了《如何读中国文学》系列丛书启动仪式。哥伦比亚大学协理教务长、哥大出版社社长珍妮弗·克鲁在启动仪式上告诉新华社记者,在她看来,了解一国文化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阅读其文学作品,因为这些作品描绘了这个国家人民由古至今的生活与思想。她认为,《如何读中国文学》丛书将文学赏析和语言教学成功结合到一起,受到美国广大汉语学生和学者的认可。这套丛书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
七十九岁的加拿大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正在续写其警世小说《使女的故事》(以下简称《使女》)。《证词》的故事发生在《使女》最后一幕十五年后,具体情节不明,但与葫芦剧《使女》的演绎无关。出版于1985年的《使女》形同女权主义者的《一九八四》,也是妇女解放运动中常读常新的现代經典。书中描写美国演化成极权主义的基列共和国,奉行政教合一,实施军事独裁,建立秘密警察机构“上帝的眼目”,又奉《旧约》时代为社会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应用,借助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成为获取知识便捷有效途径,微课能将内容以碎片化、视频形式呈现,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针对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中教学的现状,尝试将微课引入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专业教师将每一个焊接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将每一个小任务做成微课进行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效果较为明显,改善了传统实训教学中指导不足的缺点。  关键词
近年来,阿翔的写作愈来愈宽广,这一定是源于他对人世和诗歌的体验愈来愈深邃。失去一种感官的灵敏,“遇见”和“洞见”的体验方式反而使他更加剧了对传统诗歌创作方式的狐疑与颠覆。把实实在在的排斥在外,把想象的和巧妙关联视为一种终极的景象,似乎已成为一种写作的必须。也正因为此,他的诗歌在修辞与风格上才显得更加“壮观”,以至于成为了当代诗坛上一帧迥异于众的风景。  阿翔的诗常常即景即事而发,比如因在桃花潭而有
内容摘要: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底层社会深受教会所推崇的禁欲主义与来世主义的束缚,压抑了人性。女性的地位更是卑微低下,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毫无话语权。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环境下,群众对于人性的解放就愈加渴望,而黑死病的席卷更加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十日谈》就此诞生。作者薄伽丘揭露了教会的伪善与黑暗,提倡现世主义和人性解放,同时肯定了女性的地位,《十日谈》也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宣言书,带领
内容摘要:在我国学校教育体系构建中,职业高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职业高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中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专业课程教学,另一部分则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则是根据职业高中不同的职业设置所展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对于文化基础课程来说,它设置的内容就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的知识课程。在这些传统知识课程之中,语文课程是最为基础的,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
内容摘要:地方性大学在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面前,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营建书香校园,传播经典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 书香校园 城市文化软实力  随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沧州打造成为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
总有这么一类文字,使手中的笔还没开始述写时便已重若千钧。围绕着刘大先的文学批评而展开的批评,俨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名初入文学批评茅庐的“九零后”萌新,意图描画一位已颇负盛名的“七零后”批评家的批评世界,听起来颇有“蚍蜉撼大树”的意味。因此,自立题以来,我便常常深陷于一种悖论式的困境中:一方面我唯恐自己笔劲不足,不能描摹出刘大先批评精彩面貌的十之一二。另一方面,随着对刘大先批评著述的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