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生的数学解题途径

来源 :中国教研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lovest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是非常辛苦的,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收获不尽如人意。数学的解题方法太多,让人无从选择,关键在于提高解题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结构连接点
  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数学学科的教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层次也由原来的全面应试到现在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的转变,然而教育的改革始终解决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这一能力反应在学生的解题上:不论教材上写了多少方法、多少思想,教师应用了多少优美的词汇,采用了多少生动活泼的语言来激发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讲过多少解题的策略,学生对在不熟悉的环境下或者是老师已经讲过的熟悉环境下的数学问题都很难解决的,甚至于无从下手。无论这个学生是什么级别的学校的什么学生,都是无法逃避的解题现状。在现有的生活条件下,如果避开学生认知水平,那么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都大致相当的,所以,老师应该如何解决学生解题时存在的这个问题呢?
  20年前我发现了这个问题,20年后的今天我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办法,那就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连接点来解题,即结构论解题理念。发现这一理论纯属偶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汽车的维修,亲眼目睹了修车师傅拆卸汽车的全过程。从中我了解到汽车的构成是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电路系统、控制系统、操作系统等,而各个部件的连结是很简单的,比如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就是用一块小小的钢板连结的,我把它称为连接点,汽车行驶过程就是它的各个部件之间及其连接点的相互配合的结果。由此我联想:如果老师和学生都建立数学各部分知识结构系统,在解题的时候,只要能够找到他们之间的连接点,那么解决问题不就轻松多了吗?
  首先,为了让大家明白结构论到底是什么,它在解题究竟是怎么使用的,以下面这道题的分析过程为例。
  对于以上的结构关系,我们用树图来表示就很容易发现各个结构之间的依赖关系:从以上这个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结构论实质上是把已知条件中所产生的结构,根据解题的需要,找出对应的连接点,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理念就是去寻找各个结构与解题需要的连接点。而连接点的寻找并不困难。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仍然不能解决数学问题。究其原因不是学生的智力问题,而是学生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不熟悉,更有甚者,学生的头脑里没有这些概念,所以他不能对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作出正确的反应,自然就不能对数学问题作出解答。比如:“函数f(x)在x=π处有极大值”,这一数学语言表达的含义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反应:(1)必须求出该函数的导数f′(x);(2)函数f(x)在x=π处的左、右邻域内单调性的变化规律,即在x=π处的左侧为增函数,在x=π处的右侧为减函数;(3)在x=π处的左、右邻域内恒有f(x)≤f(π)成立。
  由此可见,学生是否能够恰如其分运用结构理论解题,基本条件是熟练地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在这样方法,那样思想上下功夫.无论哪一年的高考考纲都提出了很多的数学方法、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随着高考年数的增加,数学思想和方法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无论是什么样的思想和方法,离开了基本知识点一切都是空谈,与其慕人网中鱼,不如退而结网,用多一点的时间去研究知识点的连接点,主动去寻找知识点的交叉处,。这样做,教师的教学显得简单,学生的学习也就显得轻松。这就是结构论解题的基本理念。可以这样讲,每一题对每一个学生来讲都是新的,但知识点都是旧的,由于连接点和连结方式的不同,解法自然就不相同了。
  其次,如何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就成为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教师要先有结构意识。这是结构论解题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透彻地研究教材,考察教材编写的合理性,把看似不相容的内容融汇在一起,形成一条的连结点链。例如组合的概念及其性质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是将两部分的内容分开写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对此可以这样处理:首先让学生形成组合的概念,即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形成一组,则称该组为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像这样的组合的总个数,就叫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为Cmn。然后我就针对整个概念做如下的理解:1)该定义关心的是是否形成一组,与组内个元素的顺序无关。2)该定义与排列概念的区别,从而产生组合数的计算公式。3)该定义中关心的是取出m个元素形成一组即可,至于n个元素的某个元素是否参与,没有做任何说明。为此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可能:一种可能是取出的m个元素中含有指定的元素a1,那么就有Cm-1n-1种取法;另一种可能是取出的m个元素中不含有指定元素a1,那么就有Cmn-1中取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总的方法数为Cmn=Cmn-1+Cm-1n-1。4)取出的m个元素的组合与剩下的n-m个元素的组合的关系,进而产生了Cmn=Cn-mn这一重要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融合,组合的定义与性质的连接点,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留足了创新的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对教材中概念与概念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认真把握,树立自己良好的结构意识,才可能正确而又恰当地找到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所以教师自己要有结构意识。
  第二、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语言识别能力。这里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作为学生来讲,在日常的学习应不断地积累数学语言,理解数学语言的真正的内涵,教师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上来完成新的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听不懂课,究其根本原因应是学生的数学语言与现在的数学语言没有连结上造成的。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某楼有4层,进入该楼有3个大门,楼内有2道楼梯,试问从底楼道4楼有多少种走法?学生很容易对“楼内有2道楼梯”这句话产生误解,因而得到6种走法。其实结合第一句话的含义,第二句话表达的意思是每一层楼都有2道楼梯,故正确的答案应是3×8=24种走法。诸如此类的语言在数学领域还有很多,只要题目给出,它就必须用各种语言来表达。所以只要能够识别这些语言的含义,就不愁数学题不能解,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织方式,许多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仍旧比较模糊,不能从根本上抓住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形不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实际出发,对任务型教学的概念、特点、分类、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行任务型教学的探索。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有效  近几年来,任务型教学越来越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有很多教师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寻求任务教学的有效模式。
期刊
【摘要】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同学们自己、老师、家长和社会都认为中考是严峻的考验,而数学复习又尤为重要。为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主动,得到优良的成绩,就必须在中考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总复习。现结合近几年中考复习情况,谈谈初中数学总复习。  【关键词】中考引导思考数学复习  1.思想上有张有弛  这时候有的学生思想高度紧张,生怕自己考不好,有很多东西掌握得还不牢,整日趴在桌子上苦学,不放过一分一秒
期刊
【摘要】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的心中老师是伟大的、神圣的,神奇的。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在百花盛开的花园里,花儿们争奇斗艳,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孩子对老师充满无限的崇敬和热爱。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果教学实践无悔  十五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十五年的辛勤耕耘,十五年的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
期刊
【摘要】抽屉原理即把多于n个球放进n个抽屉,则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球。本文通过国际上有代表性的四个不等式例子,介绍抽屉原理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巧妙应用。  【关键词】抽屉原理不等式证明应用  通俗地讲,抽屉原理是:多于n个球放进n个抽屉,则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2个球。抽屉原理也叫鸽舍原理,是以著名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P .G .Dirichlet)的大名为它命名。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原理
期刊
【摘要】作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所举的高考题,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对例题的精挑细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精挑细讲创新思维课堂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正因如此,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呢?  
期刊
【摘要】爱心,是转化后进生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期望和信任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基础,增加后进生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后进生师生关系充满爱心激发兴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获得也不尽相同。正是有了这样的差异,我们的教学才有一定的挑战与难度。对我
期刊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超越的必需的能力。处在一个“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世纪,任何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得以其内部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前提。作为人的启蒙和发展的摇篮,作为承担、传递和发展文化知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学校,只有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才能为学习化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尤其是我
期刊
【摘要】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
期刊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而运用“阅读与写作联动教学法”,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语篇分析培养构建篇章的能力,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既能从更高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又使每一篇阅读材料成为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有充分的写作模拟训练,缩短了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