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房水蛋白质组学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急性发作期房水蛋白表达差异。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拟手术治疗的APACG急性发作期合并白内障患者(APACG合并白内障组)与白内障患者(白内障组)各10例(10只眼)。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术中借助手术通道用1号针头接1 ml针筒进入前房中部吸取50 μl房水,注入无菌收集管中,-80 ℃保存。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房水中提取的蛋白,采用Maxquant significances A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差异倍数>2的标准筛选得到两组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将生物学大数据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对两组患者房水差异蛋白的功能及调控的信号通路加以注解。

结果

APACG合并白内障组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68±6)岁;白内障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71±8)岁,两组性别分布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与白内障组比,APACG合并白内障组房水中共检测到91个差异蛋白,包括50个上调蛋白(如膜联蛋白A1、波形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A8、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层黏连蛋白β2等)和41个下调蛋白(如角蛋白85、γ-晶状体蛋白D、突触结合蛋白5、脑信号蛋白4B、母系蛋白2、组织蛋白酶O、钙黏蛋白4、脑信号蛋白3B、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β等)。GO分析显示两组房水中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诸多方面,其中膜联蛋白A1、CD163、S100钙结合蛋白A8、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参与炎性反应,钙黏蛋白4、层黏连蛋白β2介导细胞黏附,母系蛋白2、波形蛋白、层黏连蛋白β2等参与组织纤维化。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两组房水中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相关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黏附斑激酶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

结论

APACG急性发作期房水中膜联蛋白A1的表达显著上调,转化生长因子β、钙黏蛋白4和母系蛋白2等蛋白因子下调,房水中蛋白的改变可能与APACG急性发作有关。(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87-694)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泪点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的成像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至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泪器病中心自愿接受检查的泪点结构正常的健康成年人59名(90只眼),其中男性21名(34只眼),女性38名(56只眼),年龄18~65岁。以受检者下泪点为研究部位,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OCT检查,测量裂隙灯显微镜下泪点最大横径、OCT泪点外径及深度为100 μm及200
目的分析改良Yokoyama术联合内直肌后退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收治的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9例(14只眼),所有患者行改良Yokoyama术,即将上直肌颞侧1/2肌束与外直肌上方1/2肌束于肌止端后12~14 mm处联结,并联合内直肌后退术,观察术前及术后6个月眼位、眼球运动的改变,行眼眶
既往临床认为角膜移植手术后植片水肿的主要原因为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和植片内皮细胞丢失。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在眼科普及,临床发现角膜移植手术后病毒感染是导致植片功能失代偿的重要病因。本文从角膜移植手术后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13-716)
探查性玻璃体切除手术(EPPV)可使1/4的外伤性无光感(NLP)眼获救。过去临床常规依据伤情评估和初步观察决定NLP眼是否摘除眼球,而EPPV可发现NLP眼的内部情况,这些发现可为救治NLP眼开辟新的途径。本文通过阐述NLP眼无光感的病理基础以及EPPV的优势和作用,提出由EPPV决定是否摘除眼球应成为临床治疗NLP眼新的常规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45-646)
期刊
目前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临床逐步推广,而其适应证、术前准备和手术流程、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等亟待加以规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及相关领域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意见,以期为屈光手术领域的眼科医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52-657)
期刊
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广泛开展了眼外伤的急诊救治工作,但是急诊救治效果参差不齐。眼外伤急诊患者伤情复杂、病情急,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和处理,且急诊救治效果与预后相关。为了提高救治水平,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使用。(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47-651)
期刊
目的评价三维打印联合手术导航及内镜应用于眼眶骨折整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间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28例(28只眼)眼眶骨折患者(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在10~61岁,单纯性眼眶骨折22例,复合性眼眶骨折6例)行三维打印联合手术导航及内镜进行眼眶骨折整复术治疗。借助三维打印的模型与导板、导航的定位引导和内镜下的可视化性能,通过松解眼眶骨折区域嵌
1例1.5个月前高处坠落伤后视物成双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科及颅脑CT检查后临床诊断为左眼外伤性展神经麻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行颅底薄层MRI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显示左眼展神经从脑干处撕脱,最终诊断为左眼外伤性展神经撕脱,左眼展神经麻痹。7个月后行左眼斜视矫正术,术后左眼可略微左右转动,各方向无明显复视。(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03-704)
期刊
1例主诉为外伤后左眼视物不见10 d的老年男性患者就诊眼科,经CT检查提示左眼球脱位于左侧筛窦内,诊断为左眼球脱位。左眼球复位术后3个月患者左眼视力由无光感恢复至0.05。(中华眼科杂志,2019,55:700-7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