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育人的化学教学设计r——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为例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导向的学科育人方式,已受到化学基础教育领域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在执教苏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时,尝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凸显了化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化学教学中的学科育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绘本是儿童文学形式当中非常独特又深受欢迎的作品,展现了独具童心童趣的儿童文化,为儿童了解世界提供了一扇窗口.在幼儿教育当中,将绘本引入到区域活动中能够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当中探究与发现的需求.以绘本为载体进行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逐步进入到幼儿教师的视野,成为深受幼儿欢迎,同时又有助于推动幼儿教育创新改革的有效措施.教师要积极挖掘绘本资源的教育价值,使其和不同类别的区域活动结合起来,拓展绘本阅读功能,满足幼儿的综合成长需要.
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语象”,领略音乐语言的色彩缤纷;把握“语势”,领会音乐语言的舒张有致;潜心“语蕴”,领悟音乐语言的神思邈远.要善于将音乐语言这一静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的活动建构,将抽象的音乐符号转化为具体鲜活的活动体验,让学生于多彩的音乐语言中涵泳情感,丰富经历.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施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便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起小学音乐课堂,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学习,在愉悦身心的同时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色彩教学在小学美育课程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是小学美术课程的关键.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在培养学生色彩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与应用,结合小学生美术课堂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作用,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探讨开展色彩教学有效措施.
单元整体备课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引发了教研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时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容易将学科核心素养不加分析的套用,而单元整体备课是将单元中课时内容先分解再重组,将各课时内容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单元内容梳理—单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解读—核心素养阶段性达成特点分析—单元素养目标达成策略—课时教学设计”的教研和教学模式.
游戏与音乐都是幼儿喜欢的事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幼儿的天性出发,以幼儿为本,充分确认幼儿的天性.基于此,本文将大班幼儿音乐区学习与游戏实现巧妙的融合,从大班幼儿音乐区游戏融合学习的意义与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地方资源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情境,而主题化教学可以实现地方资源与课堂进行有效地联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地方资源背景下,以“太湖水”为主题,延伸太湖水资源、太湖水净化和太湖水保护三条支线,利用巧妙设疑和学习迁移教学手段开展化学教学.
结合国内外专家对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沪教版第七章复习课“VC泡腾片的奥秘”的内容为载体,为实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这一目标,试图实现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一致,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一致.通过逆向设计,先确定达成的预期成果,再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知识重构,从而转变学生的认知,从而实现基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注重过程的教学更能体现知识的逻辑性与认知的规律性,学习过程是学习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同的学习过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情况,评价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测评学生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立足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旨在为认识化学学习、改善化学教学、丰富化学学习评价方法方面提供参考性建议.
化学概念不仅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以高二选修“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概述教学现状,进行课例综述,指出存在问题:(1)未能整合不同知识版块;(2)缺少运用已有知识预计新情境.提出以“实验-性质-原理”三元整合策略(简称三元整合策略)为指导,制造认知冲突,围绕实验、媒体、社会等素材创设问题链,培育化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