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表达自由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hu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说话、回答问题时口齿不清,语句不连贯的情况,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个体,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表达。
  关键词:平等 民主 表达 自由
  一张小嘴嗫嚅着想回答又说不来,一个问题说了一半就说不下去了,语言表达中时常出现一些“嗯”“这个”“那个”的口头禅……课堂上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那么,教师是急躁地打断,还是给学生一些动脑思考、组织语言的时间呢?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把教学作为传授知识的过程,答疑解惑是一种“句号式”的教学,即学生没有问题了,教学就结束了。尤其是在一些公开教学中,教师总是喜欢急于听到学生正确的回答,当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设的答案,教师就会急于打断学生的回答,取而代之的是换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来回答问题,得到所谓的“正确回答”。这样的教学完全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及表达的自由,更谈不上满足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束缚,把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倡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也是探索求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实现语言系统的构建、运用与表达。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蚁国英雄》这一课时,学生初读故事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故事脉络。有位学生说:“故事的结果就是最后,蚂蚁获救了。”当时,听着觉得没什么问题,因为蚂蚁抱成一团,迅速突围,最后获救了。但就在我进行总结时,听到两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嘀咕道:“怎么能说是获救呢?获救是别人来救蚂蚁,而这里是蚂蚁自己救自己,应该说‘自救’比较恰当吧。”顿时,笔者感觉这两位学生说得太对了,他们的表述更精准、更贴切。笔者马上引领学生比较“获救”与“自救”两个词语的区别。事实上,从学生头头是道的理由、娓娓而来的表述,笔者发现正是学生质疑的声音唤醒了全班学生的思维,一石激起千层浪,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那么,像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质疑,教师是不是应该积极鼓励呢?
  二、允许插话
  当课堂上教师正饶有兴趣地授课,学生突然插话,打断了正在进行的教学,有的教师就会一脸严肃或一本正经地说:“现在是上课,不要乱说,有问题我们下课再讨论。”其实,课上插话的学生往往都是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所以他们才会不由自主地插话,打断教师的教学。而这个“不由自主”恰恰就是学生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不由自主”地插话,并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一课时,有的学生自言自语道:“这课文真有意思,你们看第三小节里老人点了点头说的话,怎么只有前引号,却没有后引号呢?更奇怪的是,第四、五、六自然段里面都是这样的,而到了第七自然段才有后引号。”经这位学生这么一说,很多学生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立马投向笔者,希望笔者能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此时,笔者故意卖了个关子,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讨论、交流,得出他们满意的答案,即使答案不正确,但笔者的目的是让他们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让他们明白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向教师求救,也不要一味地迷信教师,一定要自己独立进行思考,主动进行探究。于是,筆者提示学生:“同学们,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则故事,是一则关于天鹅破冰觅食的故事。你们读一读课文,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有什么不一样呢?”细心的学生就会再次阅读课文,仔细思考。果然,有的学生发现了,课文同样是故事,但是这个天鹅的故事是由斯杰潘老人讲述的,而《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故事都是直接叙述的。还有的学生发现,因为斯杰潘老人讲述的故事包含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所以故事要分自然段,但是故事又没有结束,所以四、五、六自然段只有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到第七小节故事结束时候才加上了后引号。笔者觉得学生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争论的故事》,巩固学生的认识。那么,学生偶尔、随意地插话,不正是课堂精彩纷呈的好资源吗?
  三、鼓励争论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比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而争论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争论,足够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观点,再适时地指导他们争议,教会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用上“我认为……”“我觉得……”这类友好、平等的语言,会使学生兴趣高涨,精神振奋,思想集中,思维活跃。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笔者总结课文,深化明理后,学生领悟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这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笔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乌鸦怎么样?”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这只乌鸦太笨了,对狐狸说的那些好话,不动脑筋仔细想一想,就相信了,结果自己辛辛苦苦叼来的肉被狐狸给骗走了。”这时,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不觉得乌鸦很笨,以前我们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那里面的乌鸦不是很聪明吗?我觉得乌鸦只不过是喜欢听好话,才会上了狐狸的当。喜欢听好话是它的一个缺点,人都有缺点,何况它只是一只乌鸦呢。”此时,全班学生激烈地争论着,课堂气氛热闹非凡。笔者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争论,认真倾听每一方的辩词,然后对他们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深刻道理。
  四、可以标新
  没有标新,就没有创造。别林斯基说:“学生如果把教师作为一个范本,而不是作为一个对手,那他就永远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自由,绝不仅仅是重复教师的思想,重现教师的思维,而应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认识,哪怕这些认知幼稚可笑或者漏洞百出。
  五、允许失言
  学生思考问题没有成人思考的那么全面,但学生肯想、愿意说,这是他们的天性和优势。虽然他们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张冠李戴的情况,或者一句话说了一半却怎么也说不下去了,还会挠耳朵、摸鼻子地做思考状,有的学生甚至会把问题回答地莫名其妙、漏洞百出。面对诸如此类的现象,教师要用一颗宽容的心为学生着想,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哪怕这些观点幼稚可笑、漏洞百出,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想要说的话讲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维,才能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活跃思维,提升意识。教师千万不能强行打断学生的思考,否则就把学生肯想、愿意说的天性和富有創造性的思维扼杀在摇篮里了。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当一名智慧型教师,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自由,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镇湖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云南家鼠鼠疫流行十分猖獗,为控制其流行态势,从2001 年起在全省开展鼠疫防治联防工作。4 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灭鼠、灭
南京航空学院电子工程系402教研室扩频课题组承担了“信号快速捕获”项目,首次突破了极低信噪比下扩频信号的快速捕获的高技术难题,为“双星快速定位通信系统”演示成功作出
“经济人”理性假设是否应当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之中,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会有不同的答案。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对这一问题应当重新判断。笔者认为:这
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的若干问题国家计委综合司召开专家座谈会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讨论1998年居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取向,近日,国家计委综合
本文主要通过“响尾蛇”AIM-9L/M,着重说明了红外型空空导弹目前所达到的技术水平,然后提供了国外几个在研型号的有关资科,从而得出对红外型空空导弹主要发展方向的看法,最后
对于小学生来说,“耐久跑”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耐久跑”要采取趣味化的训练策略,要借助游戏,提升“耐久跑”兴趣;关注差异,享受“耐久跑”乐趣;强化训练,提高“耐久跑”成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已为人们熟知,霍乱弧菌与噬水气单胞菌合并感染少见,且易漏诊,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画画的兴趣很高,教师也享受这份职业的幸福感,但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绘画作品往往与设定的教学目标偏离较大,致使教师内心非常纠结。本文从小故事、小实例
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如果在街上看见图案特别漂亮的花布,就买下一尺,放在柜子里。“一尺布,裁不成衣,做不成裤。买来有什么用?”有朋友问。“欣赏。”我说。“真是浪费。”而
摘 要: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学习往往给学生留下文史类科目要背记得内容太多,既枯燥乏味又不实用的印象。那么,如何适应新课改,让政治课堂在有效的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就是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高效;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73-01  高考应试的制度还在连绵不绝的延续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