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课堂实录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s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鞠躬)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阁夜》。
  师:杜甫你们了解多少呢?
  生1:杜甫,字子美,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
  生2:他的诗悲天悯人,又因其人格高尚和技巧完美,故又有“诗圣”之称。
  生3:他的诗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生4:他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生5:他的诗风沉郁顿挫,格调铿锵有力。
  师:把同学们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杜甫。
  一、初读感知,确定基调
  师:诗歌鉴赏是离不开朗诵,这节课我们就以读来带动对本诗诗意的理解。初读诗歌,首先注意节拍,标出韵脚,读准字音,这也是朗诵的最基本的要求。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诵还比较准确,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三个字
  (1)景:yǐng 日光;(2)霁:jì 雪止。(3)樵:qiáo樵夫
  师:从形式上看《阁夜》是一首?
  生6:七言律诗。
  师:从内容看,是以写景还是以抒情为主呢?
  生7:以抒情为主。
  师:猜读一下,估计会抒发什么情感呢?
  师:猜读也是阅读诗歌的一种方法。为了印证你们的猜测到底准不准,同桌合作:一紧扣题目,二抓住诗句中关键的词语,三结合课后注释,并提炼你获取信息的关键词。
  生8:战乱,诗人正经历着战乱,有离乱之苦,忧国忧民之情。
  生9:寓居,就是客居之意,有漂泊、孤独,思念之情。
  生10:夜和宵、还有五更,说明作者彻夜未眠,说明忧思至深。
  生11:岁暮,是年末之意。有岁月易逝,人生苦短之意。
  師:归纳一下作者抒发的情感应该是;
  生12:伤时
  生13:伤世
  生14:伤己
  师:既然情感是伤时、伤世、伤己。那么,应该怎么读?
  生15:要深情、顿挫
  生16:要低沉、缓慢
  师:好!谁来试读一下。
  生17读(同学们掌声四起)
  师:掌声,是对你的肯定。不过,我还是觉得颔联和颈联中有两句没有读出味来。
  二、再读诗语,感悟诗情
  (一)首联
  师:首联紧扣题目,写了什么内容?
  生18:描写夜晚所见,景色有萧瑟之感。似乎还有感叹。
  师:所以,首联就要读得?
  生19读(语气平缓)
  生20:过于平缓,个别字词还需要突出.
  师:这些个别词是哪个?为什么要突出?
  生21:这个“催”字,读时应延长一下,因为这个“催”有催促之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有感慨时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意。
  生22:“寒”字,也应该延长一下,因为这个“寒”,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内心的寒冷孤寂。
  生23:天涯,朗读时声音稍高一点,延长一点,有突出自伤漂泊,孤寂之感。
  生24:还有“岁暮”,也可停顿稍长一点。因为“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师:好,把掌声送给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谁想试读一下。
  生25读(停顿适度,平缓舒畅)(掌声响起)
  师:好。只有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这样的朗读才是准确。诗歌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夜”,不仅描写夜间所见,而且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所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二)颔联
  师:那么,颔联写些什么呢?
  生25:所闻所见
  师:所闻什么?所见什么?
  生25:所闻“鼓角”声,所见星河图。
  师:杜甫仅仅只写了"鼓角"声吗?有没有修饰性的词语呢?
  生25:有,“鼓角”响起的时间是“五更”时分,声音是悲壮的。
  师:还有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26:“五更”说明天还未亮,天未亮就响起鼓角声,说明战事之紧张,还有频繁。也说明作者彻夜未眠。“悲壮”是指鼓角的声音,说明声音很震响,场面很大,参与的人很多。
  师:不错。我们常说“夜半三更”,“三更”应是半夜11时到凌晨1时,古时一更为两个时辰,由此同学们可推算出来。
  生27:五更应是凌晨3时到5时。
  师:对。天还未大亮,万籁俱寂之时,鼓角声却是那样的清晰而又悲壮。所以,这一联该怎么读呢?
  生28:“悲壮”读得悲壮(生笑)。
  师:她读得不好?
  生29:还行吧,上句还行。上句读得高亢悲壮,下句也这样读的话总觉得不对,不过我还真说不出原因。
  师:那该怎么读呢?哪个英雄给个解释。
  生30:我来,应该由所写内容和作者所抒情感来决定,此联紧扣“霁寒宵”,清空下,天空闪烁的星辰倒映在流动的江面上,江水流动,景色十分美丽。画面壮阔而又美丽无限,是美景,也有爱我河山的情感。所以,应该气徐声柔。
  师(点头示意)
  生30读
  师:此联从听觉、视觉方面来写半夜所见所闻,借听觉写出了兵革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悲壮;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抒发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颈联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出了什么?   生31:写“野哭”之声,即荒野之声。这是由战乱造成的。“千家”说明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即少数民族地方的歌谣,显示了地方风情。 哭声与歌声形成对比。显示了作者的情怀。
  师: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渔樵夷歌这应该是作者想象中的画面,这两种画面交汇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心中,因而显得异常的沉重,压抑。“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两种声音形成对比,显示了杜甫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这一联就读得......
  生:悲抑沉重
  (四)尾联
  师:这一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生32:用典
  师:注意:凡用典处必有情。那么作者写到谁呢说说?
  生33:诸葛亮和公孙述。
  师:在杜甫眼中他们怎样?
  生34:“终黄土”,意思是说无论是神机妙算、一世英名的卧龙先生,还是叱咤风云、一代枭雄的公孙述,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英雄人物,最终都会化为历史的尘埃。作者借他们是想说,今日你争我斗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對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师:好!那“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生34: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师:我们结合诗人写作本诗时的背景去理解诗人的心境。此时诗人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相继去世了,亲朋也无一字书信问候,所以杜甫的人生是这样的寂寞苦闷!而当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时,又引起了无限感慨。
  师:那么,此句该怎么读呢?
  生35:气沉声缓,读得低沉而上扬一点
  师:好。谁想试试?
  生:(读)
  师:我们研读了《阁夜》的内容,明确一个观念:诗歌的朗读既要注意诗歌本身格律的特点,又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音乐美,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美。现在,我们综合这节课所分析的结果来朗读全诗,读出美来。
  生36:(朗诵)
  (学生脸上现出默许的神情)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
  生(集体朗读)
  师: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把枯燥、乏而无味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比赛等教学方式来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促进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生活化;问题情境;动手操作;高效  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仍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存在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强制管理、轻沟通交流和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等不良倾向,小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下一步,要想促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他人的管理理念;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素质教育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让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生命。据此,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既要重视知识的灌输,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把握儿童心理为切入点;课堂教学是主阵地;结合偶发事件不容错过。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阅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
期刊
前言:  任何事物,如果你认为它美,值得你去守候,那么它一定蕴藏了某种美的规律。家庭教育亦是如此,一个孩子从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再到健康幸福的长大成人,他在成长中受到的呵护.爱和包容一定蕴藏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决定了人生的起点,同时伴随着孩子一生。孩子通过内化与父母的情感关系来学习成长,童年的家庭关系相处模式与长大后的事业、婚恋、养育孩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对应。自己童年不幸的父母,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积极给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培养,强化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利于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养成。阅读是语文教师应该开展的一项教育内容,语文教师不仅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指导,也需要积极实施课外阅读指导,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以此让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所以,本文主要思考语文教师如何对班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性指导,以此强化整体阅读教学的
期刊
摘 要:对语文教学起到重要帮助作用的就是课外阅读,不仅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其思维等方面也可以得到激发,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导,小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能力也会得以增加,还可以从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进而,使得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而言,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小学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结合,依据自身教学经验,对其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用措施。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思维型和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在实际教育中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难度比较大。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利用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采用直接讲解的方式,教师没有发挥自己的导学作用,这样不利于教学效果提升。本文探讨了导学互动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导学互动;模式;应用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工作持续进行中
期刊
摘 要: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就是广泛阅读,阅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育的效率。小学语文具体教学中,学生了解知识、产生兴趣、掌握方法、加深理解、消化吸收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基于此,本文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渗透于当前的各领域发展中。在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化实施和深入,使得各种各样的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被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工作当中,而微课的出现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框架,教师应善用微課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 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微课所具备的变化性比较强,内容的覆盖面又比较广,并且具体所表现的形式新颖等特点又非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发展的关键,由于小学语文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因此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好情感引导。但是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使小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不到调动,基于此,本研究将集中分析小學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有关问题,希望本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问题;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