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播草地不同种群再生性的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刈割频率和时间尺度下,对混播草地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分蘖数和叶片生长、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分枝数和匍匐茎生长及不同种群年产量和组分进行了连续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刈割能刺激黑麦草叶片、白三叶匍匐茎生长和分枝数发生,保持混播草地黑麦草和白三叶的适宜比和稳定共存,提高草地年生产力,但不同刈割频率和刈割时间对其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黑麦草叶片生长对6月刈割效果比8月明显,而白三叶匍匐茎生长则与之相反,黑麦草产量主要取决于叶片生长,白三叶产量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着我国环境科学的兴起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污染生态学经历发生、成长、发展和壮大等几个历史阶段,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学科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根据华北平原玉米田的观测结果,分析了地表/大气能量转化传输特征.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受下垫面特征影响很大.潜热通量是地表/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分量;
一、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二、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三、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草案)》
从林隙的大小结构、干扰频率、形成方式及林隙内形成木的数量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藏东南色季拉山亚高山冷杉林的典型群落类型--藓类冷杉林的林隙干扰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不同海拔高度的系统取样,研究了长白山北坡植物群落α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林层的乔木种,乔、灌、草各生活型类群,以及所有植物种的丰富度及多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12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为了落实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研究了干旱、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春小麦生育期、光合速率(Pn)、蒸发蒸腾(ET)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550、700μmol·mol-1)虽可延长抽穗-
在刈割干扰下 ,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进程中植被从沙蓬 (Agriophyllum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 .物种增加速度初期快 ,后期
通过3年对黄淮海农业机械化推广的研究,探讨了机械综合作业对旱作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化秸秆还田、化肥深施、土壤深松和免耕覆盖等综合技术的合理配套实施,可以改善土
春季对大棚瓠瓜CO2,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增幅分别达到3.90%-19.48%和11.58%-27.37%,叶片厚度及叶面积也分别增加38.46%-69.23%和26.09%-49.38%;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平均降低2.6-4.0节,平均单果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