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处理VOCs研究综述

来源 :洁净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浓度较低、流量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治理,传统处理技术在技术和经济上存在一定局限性,达不到预期结果.而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在处理VOCs方面具有反应器处理费用少、反应器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单独等离子体降解VOCs存在O3、NO2、有机副产物众多等问题,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体系对于提高VOCs降解率、降低反应系统能耗、减少有害副产物产生均有显著作用.详细介绍了 NTP协同催化降解VOCs技术,总结了 NTP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影响因素、不同催化体系和放电类型对降解率的影响,对等离子体技术降解VOCs机理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降解VOCs的机理进行了推断,并阐述了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剂催化在降解VOCs方面产生的协同作用,最后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目前单一处理技术很难满足VOCs的处理要求,普遍采用多种技术耦合的方式进行处理.近年来学者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技术联合,对提高VOCs降解率、降低反应系统能耗、减少有害副产物产生均有显著作用,该技术具有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目前研究集中于催化剂与低温等离子体的复合方式、催化剂种类、工艺参数等因素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研究不深入.等离子体技术仍存在矿化率较低、副产物多等缺点,如等离子体内反应后会产生NOx、臭氧等副产物,形成二次污染.由于气体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中活性自由基种类繁多,降解VOCs的化学反应过程复杂,关于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协同的作用机理还不明确,尤其是等离子体降解VOCs的分子动力学基础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应立足本质安全,着眼于工业应用,提出一套适于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治理VOCs工艺特性的安全评价理论、方法与工具,对整个工艺体系开展全方位的危险性辨识与风险评价,确定可能的安全隐患,并给出改善举措,最大限度降低工艺流程设计中的不合理选择与缺陷,从根本上达到安全工业应用的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再电气化进程不断加快、新能源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平衡压力显著加大.因此,迫切需要挖掘电动汽车等灵活负荷参与调控潜力,调动其主动参与电网调控运行.建立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控制架构,从用户侧和电网侧的角度实现对电动汽车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第一阶段在云端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度,达到电网削峰填谷的需求;第二阶段考虑用户需求,以用户充放电费用及满意度为目标函数建立模型,同时引入分时电价,合理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最后,以某区域配电网中电动汽车负荷数据为例,采用多目标优化遗传算法求解,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充放
单相接地故障是配电网中最为常见的故障,为了掌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性,对已经完成了单相接地保护改造的西安供电公司市区18座110 kV变电站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补偿良好的消弧线圈具有很强的熄弧能力,自熄弧故障的比率在80%左右;单相接地故障中单次持续接地占比约90%,多次间歇性接地占比约10%;80.92%的自熄弧故障的熄弧时间在1 s内.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对于科学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和设置单相接地保护参数具有参考价值.
通过原理对比说明,单水冷技术路线的除湿能力不稳定,节能性差,存在过冷现象;双冷源技术路线的除湿能力稳定,拥有变频压缩机进行深度除湿,除湿能力基本不会受水温波动的影响;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的除湿不依赖热泵,两者独立运行,但需考虑安装空间.通过计算说明,制冷工况下,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和双冷源技术路线更节能,单水冷技术路线最耗电;除湿工况下,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最节能,双冷源技术路线最耗电.综合考虑,双冷源技术路线和分体式除湿机技术路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气候环境.
针对现今巡检机器人需要应对变电站复杂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巡检任务,以及大范围、空旷环境下的巡检导航需求,通过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和里程计等传感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的多传感器融合策略来进行局部和全局的位姿估计.结合后验位姿概率分布、蒙特卡洛定位(Monte Carlo localization,MCL)算法的重要性采样和重采样过程,并且基于先验地图的粒子匹配度来切换MCL算法的定位与融合位姿航迹推算,由此来保证巡检导航定位的鲁棒性和精确
随着煤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与煤焦化和煤气化等核心煤化工过程相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我国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作为VOCs的代表之一,苯有毒性且易挥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清晰了解煤化工VOCs排放控制技术的优化方向和发展现状,为煤化工VOCs中苯的净化提供理论储备,梳理总结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苯吸附净化过程的相关材料和技术.围绕目前处理苯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吸附法的优点、作用方式、常用吸附剂类型和特点等,并
我国煤系针状焦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不断努力,目前煤系针状焦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回顾总结了我国煤系针状焦制备技术所经历的3个主要发展阶段:实验室技术开发与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工业化技术壁垒突破和圆梦国产化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深度发展阶段.同时,详细介绍了各发展阶段煤系针状焦技术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依次从煤系针状焦生产过程的3道主要工序:预处理工序、延迟焦化工序和煅烧工序入手,充分讨论了 目前各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预处理工序以溶剂萃取法为基础,开发出了 3种特色预处理工艺技术,总
煤炭因其碳含量高、储量丰富及价格低廉,成为优质的多孔碳碳前驱体.以煤炭为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电极材料是实现煤炭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调整孔结构、改善表面化学活性均能有效提高煤基多孔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调整孔径分布可利用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联合、模板法和化学活化联合以及不同化学活化剂联合3种方法.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联合法主要是通过水蒸气或CO2对KOH活化过程进行辅助,在得到大量微孔的同时获得一定量的介孔,并实现煤基多孔碳孔隙与润湿性的协同调控.模板法与化学活化联合则可在获得与模板剂相同
在“双碳”目标下,智能发展、低碳转型、多元融合,商业模式日新月异,能源互联网正稳健发展.以储能+高效变流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服务为核心的移动储能,在构建未来城-镇-乡-村“移动能源互联网”中将承担重要角色.提出的新型智能化储能车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接入配电网后能够根据所采集到的支路电压、电流计算输出功率,自动调整自身输出功率,从而实现对台区负荷曲线的调整,减小高峰时段的供电压力.该智能化储能车结构紧凑、机动灵活,可在负荷高峰时段接入,其余时段退出配电网,不涉及基础建设.该新型智能化储能车作为可
活化小分子与催化剂协同作用可调控煤热解产物的组成与分布,深入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分别研究了以煤灰及组成煤灰的各主要氧化物(如Al2O3、Fe2O3、CaO、MgO等)催化活化H2与煤热解耦合反应对煤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700℃、热解温度为600℃时,在活化段分别加入煤灰和Fe2O3后,由于H2被催化活化产生的·H参与了煤热解反应过程,焦油产率与未添加前相比分别提高了 15.6%和13.7%.焦油的GC-MS和模拟蒸馏分析结果表明,以煤灰的主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配电台区升级转型也成为必然趋势.为此,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配电台区低压柔性直流互联系统,在分析配电台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该系统的6种典型应用场景.该系统通过低压柔性直流互联并配置融合终端,加速台区间信息交互,实现台区内动态无功补偿、台区间功率灵活互济、故障快速转供,以及分布式电源高效消纳、冲击性负荷稳定供电、能量优化与经济运行,为配电台区升级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