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好评就必须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制作新闻节目。接受美学的“读者(受众)中心论和受众的积极能动作用”的观点,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和制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央视《新闻1 1》节目的成功正是接受美学观点在新闻传播中运用的成功典型,因此,分析其成功的具体原因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接受美学;电视新闻评论;《新闻1 1》;期待视野
  在资讯类节目信息量已经非常丰富的情况下,电视媒体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一档电视节目要想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节目的制作就必须从受众出发,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并努力做到超出受众的期待。央视《新闻1 1》节目从2008年3月24日创办以来,其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深入的内容解析,很快赢得了观众的好评,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同时在业界赚足了口碑。用接受美学研究法的观点来分析央视《新闻1 1》成功的原因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德国康茨坦斯大学的文艺学教授尧斯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美学概念。这一概念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紧紧抓住“作者-作品-读者”这一全面动态过程,认为读者能动的接受意识是文学作品的效果的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读者的地位超过了作者的地位,读者是使文本得以成为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关键①。
  伊塞尔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关系,不是“赋予”与“接受”的简单关系。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文本所传达的信息是双向流动的。用接受美学的观点来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可以发现,在节目传达观点和态度的整个过程中,受众不只是接受者,更是创造者,受众才是使电视节目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二、接受美学观点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启示
  将接受美学的观点引入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其主要启示在于电视新闻节目要“说”什么、如何“说”,才能正确处理好传播者和受众间的关系,从而使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1、“说”什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容要满足受众的需求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作用,认为“文学作品的诸价值在读者身上的具体实现,是文学效果,是文学多元价值的实现,文学价值的实现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达到。”②事实上,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也是如此,节目不被观众认可和接受,就不会实现有效传播,其社会价值就不会实现。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要想获得受众的认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闻内容要以受众的需求为基础,充分考虑受众的喜好。
  因此,观众的需求应该是电视媒体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节目的制作者要了解观众对什么话题感兴趣,希望听到什么。在确定电视新闻节目的选题时,要选择社会热点、舆论焦点,选择关系百姓民生,选择观众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说”的目的应该是帮助观众了解最新动态、开阔眼界、引起兴趣,同时对新闻事件背景资料进行必要的补充,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专业的评论和独特的解析观点。
  2、如何“说”——充分利用“隐在的观众”,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将“读者”以及读者的“接受”看的非常重要。伊赛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隐在的读者”,他认为文学作品在创造过程中,一个隐在的读者始终存在作者的头脑里,这个隐在的读者会影响到作者内容的写作,也就是说,读者的作用已经蕴含在文章内容之中。他的这一观点与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相吻合,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心目中也始终有这样“隐在的受众”,他们会影响到节目内容的制作。
  另外,接受美学引用“期待视野”这个概念来解释阅读中的审美现象。由于每个时代的环境不同,所以不同时代的读者的期待水平也不同,一旦读者的阅读感受与自己的期待视野一致,就会觉得作品缺少新意,反之,读者会觉得新鲜振奋,获得强烈的美感。对于电视受众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一般都倾向于接受与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相符合的信息,而对于与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不符合的信息,则往往会表示怀疑或者拒绝。”③
  三、从接收美学角度分析《新闻1 1》节目成功的原因
  央视《新闻1 1》节目的成功在于在新闻内容与节日形式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下面就从这两大方面来探讨《新闻1 1》是如何运用接受美学的观点,从而赢得观众的认可和业界的高度好评的。
  (一)《新闻1 1》的内容
  (1)新闻内容选题包含范围广、价值高
  《新闻1 1》节目的选题以时事政策、公共事件、突发事件三大类为主,范围非常广,同时选题要求有一定的深度和显著的新闻性,这样才能很好地吸引观众。2011年,冻雨灾害、壹基金独立、中美关系、家乐福欺诈、房产调控、企业用工荒、丰田召回、日本大地震、药家鑫案件到问题馒头、酒驾入刑、大运会、香河圈地、奥巴马见达赖、新婚姻法、郭美美事件、欧债危机、国考热、2011民间慈善等新闻事件都成为了《新闻1 1》的解读对象。从选题的设置上可以发现,节目选题从国内到国际,从民生热点到政治事件,从网络话题道社会焦点,基本上涉及了2011年所有的热点新闻事件。丰富的节目选题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热点、焦点事件的欲知心理。
  (2)对新闻事件评论观点独到、深入
  敏感的社会问题在《新闻1 1》节目中常常受到关注,新闻事件发生后,及时通过各种方式掌握翔实、准确的材料,从而对事件评论做到独到、深入、异质的阐释。这样一来就会使节目的内容超出受众的期待视野。比如在2011年12月27日的节目《如何医治“医患之伤”》中对医患关系这一公共话题从一个不一样角度进行了解析。之前在媒体关于医患关系的报道中更多的把患者当成弱势群体,把医院当成所谓的强势群体。然而,在这期节目中,不再仅仅强调病人是弱势群体,医院同样是弱势群体,同样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关注,从侧面告诉我们之前对医患关系存在错误认识,引导观众理性看待医患关系问题。
  (3)新闻报道内容少问责、多寻因   解析新闻事件是《新闻1 1》节目的立足点,把追问新闻事件背后的成因和潜在影响,从而让观众在理性的分析中获得启示作为节目的目标。这个特征,从《新闻1 1》每期的节目标题上就可以看出。《新闻1 1》每期节目的标题字数不多,基本不超过十个字,多使用问句或者感叹句。以2011年《新闻1 1》官网可统计的216期的节目为例,统计发现节目标题以问句形式出现的有56个,以感叹句形式出现的有131个,分别占到了总数的25.93%和60.65%。具体到每期的节目内容的安排,也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以2011年9月18日的节目《“我爸是市长”谁在说?》为例,本期节目为我们解析了为什么“我爸是市长”这本没有说出的话语会出现,这样的话语出现后为什么产生那么大的效应等问题。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事件给我们的反思。在节目寻因的过程中起到了帮助观众解疑的作用,从而也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其节目赢得忠实的观众也就成为顺其自然的事了。
  (二)《新闻1 1》的形式
  1、主持人与新闻观察员双向互动,形成开放的话语平台
  《新闻1 1》节目在言论发出者这个层面上做了大胆的创新,其开创了一种以主持人加新闻观察员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演播方式。新闻观察员除了扮演内容的播出者这一角色之外,也成为了叙述内容的生产者,节目中主持人和新闻观察员分工明确,避免了因为主持人和评论员因分工不明确而出现对话散漫,节目话题方向难以把握等情况,从而使节目的叙事节奏得到很好的控制。《新闻1 1》这种开创性的节目形式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顺畅的播出节奏和资深主持人的电视话语经验在满足了观众信息获取的需求之外还提高了节目的美感。
  2、节目内容形式多样化,提供全面的事实论据
  《新闻1 1》在节目的形式上也有创新之处,主要采用现场直播评论和背景短片相结合的展现形式来对当天或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解析。除此之外,充分使用视频、电话连线等形式,使得节目信息的展现形式十分丰富,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信息。有的时候为了结合新闻事件的发展做最新的解读,节目中经常一边做现场连线,一边对新闻事件进行解析。在2009年12月3日播出的《拆迁之死》这期节目中,主持人董倩在直播中说道:“本来按计划,今天晚上9点半,这个时候金牛区会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但是据我们的最新消息,这个会目前还是没有召开。”这样充分及时的信息在新闻评论节目中,不仅向观众彰显了信息的快捷和同步,也为现场评论员的评论提供了更确凿的材料。另外,《新闻1 1》为了发挥图像展示丰富信息的功能,同时运用字幕、现场连线、人物同期声等多种方式,为主持人和新闻观察员更好的解析新闻事件提供便利。
  结语
  接受美学的观点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很有帮助,要做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要加大对电视受众的分析研究,充分考虑不同受众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利用好“隐在的受众”,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在反应受众态度的同时,努力超出受众的“期待视野”,从而让节目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央视《新闻1 1》节目可以算是运用接受美学观点而获得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
  参考文献
  ①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9
  ②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268
  ③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169
  (作者:均为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用眼神操纵电脑  如今计算机已经步入千家万户,且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但计算机鼠标 键盘的操作模式却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葛韵枫、陈舒扬和迟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他们关注到一部分手部有疾病,甚至无法在日常使用双手的人在操控电脑时常常会遇到困难,于是联想到,或许能用双眼代替双手来实现相同的操作过程。三位同学现场展示了他们的设计“基于OpenCV的眼控鼠标”,包括起固定作用的透明镜框和镜
在有些评价体系中,绿豆甚至是“不良食品”。考虑到人体的健康状况常常与炎症反应有关,所以食物成分对炎症的影响就成了现代食品营养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有人据此设计了一个“炎症因子”(IF)系统,当IF是负值,表示这种食物有助发炎,负得越大越不利于健康。按照这个指标,100克绿豆的IF值是-78,恰恰属于“不好”的范围。    要说时下什么食物最受争议,恐怕非绿豆汤、长茄子、生萝卜莫属。这些食物的推崇者张悟
槐树上一片叶,槐树下一扌不泥。  泥与叶是同时孕育的。当她还是一寸芽时,他就被人运到树下。  当泥看见芽时,他就被这自然的精灵震撼了。从此他的生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就是每天守望着这寸芽。泥痴痴地看着芽,看着那在阳光的祥瑞下勃发的生机,看着那在风中灵动的韵律。他身上的养分都为了她而流淌,叶在他的细心滋润下越发可人了。  一天又一天。泥还是泥,只不过更消瘦了;芽成了叶,更青春漂亮了。  叶浑身晶莹剔透
为了老年人能健健康康欢度春节,现为大家介绍医生们的小提醒。  不随意加餐  老年人胃肠功能比较弱,对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因此不要随意加餐,生冷水果要少吃。  拒绝烟酒  患有肝病及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好烟、好酒面前,不要心动,不要嘴馋。  按时吃药  春节期间老年人容易把吃药的事忘掉,这种不按时服药的“破例”,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控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按时作息  老年人若改变以前早睡的习惯,
摩根大通亏损20亿美元,关于金融业监管争论的天平瞬间倾斜。“伦敦鲸鱼”让支持自由市场的一方都傻了眼。  这是“茶杯里的风暴”。  今年4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会议上,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面对外界关于绰号“伦敦鲸鱼”的交易员布鲁诺?伊克希尔(Bruno Iksil)的操作导致巨额亏损的质疑时,以这样的言论进行了公开回应。 
【摘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地方党报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追求。本文以亳州晚报在今年二月份推出的“‘唱响亳州’大家谈”专栏为例,谈谈亳州晚报精心设计载体、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方面的经验体会。  【关键词】地方党报;专栏策划;舆论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着重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地方党报发展的现实需
雷锋是望城人,望城是雷锋的故乡。望城人人学雷锋,学了雷锋出雷锋。眼下雷锋出得最多的,就是望城的茶亭。有幸来到湖南长沙望城区茶亭镇,同行人告诉我,你脚下的土地就是出产雷锋的“雷锋窝子”。  茶亭遍地雷锋,这里出了一名全国道德模范、两名中国好人和一名湖南好人,涌现出两万多名学雷锋志愿者,占到全镇总人口的40%。难怪茶亭被叫做“雷锋窝子”,出了这样多的雷锋,这里世风、民风其纯、其善自不必说。学雷锋做好事
【摘要】新技术层出不穷,或催生出新媒介,或推动已有媒介的新变化,而这些变化的结果都会深切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电视媒介走到了数字互动电视这一站,那么数字互动电视,到底改变了我们的什么?是对以往推出式播放方式的改变,还是内容的更加变换多彩……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介究竟能否继续整装前行,这就是本文将试图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互动电视;迷思;售卖  一、媒介融合的大趋势  1、纸媒演化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陈先达先生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教学,尤其重视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教育引领作用。近日,围绕马克思主义与青年教育的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晓萌与陈先达先生进行了对谈,后辈学者切中当下青年关心的提问,前辈学人耐心细致、生动鲜活、意蕴深邃的解答,不仅为新时代青年的成长保驾护
【摘要】新闻调查报道具有新闻时效性和评论价值性,在选题立意、表达形式、处理手法上都与普通新闻类节目有所不同。本文以天津电视台《视实》节目为例,探讨了如何做好新闻调查性报道。  【关键词】新闻调查性报道;实例分析  2010年8月1日,天津电视台推出《视实》栏目,节目秉承“眼见为实、以正视听”的宗旨,提出新闻性、调查性、贴近性和故事性的定位目标。目前,《视实》共分三个板块,其中第一部分为“热点”,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