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障碍疾患,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导致多种靶器官损害.目前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临床疗效好、远期效果佳、患者接受度高,值得进一步探究.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对OSAHS的研究文献,总结中医在治疗本病上的优势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独活寄生汤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传统方剂,其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少.近年来,针对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大量的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作用.文章筛选了近年来实验方法科学、研究方向新颖的文献,将其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对独活寄生汤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彝医水膏药疗法正式作为一种彝医外治法在彝族民间传承了 150年左右,传统彝医水膏药由3味彝药发展而来,如今其配方得到了拓展,且依托乙醇提和水提的方式进行了制剂创新.研究表明彝医水膏药疗法有缓解疼痛、促进骨细胞生长活跃、增加周围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及促炎性物质吸收等作用,对于多种骨伤科疾病有显著疗效.文章对彝医水膏药疗法的起源与临床研究等予以阐述,总结了彝医水膏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游牧、狩猎的生活,常年与寒冷、潮湿、风雪等自然灾害做斗争.因此,由于饮食、起居习惯和环境气候等缘故蒙医临床上肝脏和胃疾病较多.本研究以“包如”病为例综述了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同时,论述了该病的动物病症模型研究概况,为广大研究者对“包如”病的深入研究及寻找治疗良药提供较完整的文献资料.
目的:比较不同生境下多花黄精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多花黄精中15种元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应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境多花黄精无机元素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多花黄精样品中Mg、P、K、Ca、Mn、Fe、Zn含量较高,元素含量平均值依次为 1 461.97,2 834.16,8 740.11,7 981.47,100.55,784.40,58.40 μg/g,元素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毛竹林生境、锥栗
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主要通过检测大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实时了解各脑区的功能状态.FNIRS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脑病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灸治疗脑病是非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电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而现有的研究技术仅能提供一些间接证据.而FNIRS的优势,使其可能成为针灸治疗脑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手段.因此,FNIRS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应用值得探讨.
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苦杏仁后再炒的炮制原理并制定符合其饮片特点的含量限度标准.方法:采用HPLC-MS分析技术和HPLC法探究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并对市售炒苦杏仁饮片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苦杏仁后再炒,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下降.20批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平均含量为3.4%.结论:炒制促进了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的转化,增加了D-苦杏仁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火候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火候对苦杏仁苷有一
肠道菌群在维持宿主的正常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紊乱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文章从UC与肠道菌群、中医理论对UC的认识、针对不同证型的中药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3个方面进行综述,梳理针对UC不同证型的中药复方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对UC的治疗作用,为进一步从微生态生物学角度研究中药复方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同时,有助于探讨肠道菌群对UC的调节机制,为UC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大肠湿热证临床特点及其与血栓形成血液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39例UC活动期患者的相关信息,将患者分为大肠湿热证组(180例)和非大肠湿热证组(2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同时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相关血液预测指标;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肠湿热证与血栓形成多项血液预测指标的关系.结果:大肠湿热证组与非大肠湿热证组比较,男性比例更高(P<0.05),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度属于中、重度的比例更高(P<0.05),血栓形成相关血液预测指标中血小板计
在外邪致痹具有较为完善认识的学术背景下,文章据中医经典理论和后世医家认识,阐释饮食失节、情志失常等内伤致痹的理法方药,以丰富痹的理论内涵和临床运用.文章以饮食失节和情志失常为主线,以寒热分类总结叶天士治疗内伤致痹医案,陈皮、半夏和茯苓是治疗饮食失节致痹的基本方,热证时,佐以瓜蒌皮、杏仁、郁金、枇杷叶、淡豆豉等;寒证时,佐以干姜、厚朴、荜茇、枳壳、石斛、紫苏梗等;患者寒热不显或兼具者,采用和法,以基本方为主,灵活佐以上述药物.情志失常致痹,热证者,临床可据患者情况选用瓜蒌皮、杏仁、郁金、枇杷叶、栀子等为主宣
龙砂医家吴士瑛重视五运六气理论临床运用,诊治痢疾以“开阖枢”三阴三阳立论.《痢疾明辨》一书,以六经统论痢疾,列秋燥、邪陷、时疫、滑脱四纲,遵《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之训,结合五运六气论治痢疾,主张“论秋燥亦因岁气盛衰”,据岁运产后痢不禁黄芩、白芍,卓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