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杀酶保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苦杏仁后再炒的炮制原理并制定符合其饮片特点的含量限度标准.方法:采用HPLC-MS分析技术和HPLC法探究苦杏仁苷的变化规律,并对市售炒苦杏仁饮片的质量进行考察.结果:苦杏仁后再炒,D-苦杏仁苷含量显著增加,L-苦杏仁苷含量下降;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下降.20批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平均含量为3.4%.结论:炒制促进了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的转化,增加了D-苦杏仁苷的含量;随着炮制火候的加深,D-苦杏仁苷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火候对苦杏仁苷有一定影响;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将炒苦杏仁含量限度标准修改为:含苦杏仁苷不得少于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