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x198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如果老师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那么他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巧设导入,调动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堂课好比一部电影,课前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课前导语也如此。课前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从学生自身实际和教学内容出发,抓住学生的内心世界,吸引学生的眼球,拨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
  比如:我在讲解朱自清的《背景》时,就用了这样的导语“父母对子女的愛是真挚无私的。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们做子女的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还没体会到。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这种感情是从父母的言语神情中透露,还是隐含在某个动作某个身体形态中?”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又如,讲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时可让学生联系历史,结合近年来网络、电视等媒体对战争题材的推崇,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由学生讲,同学老师补充,让大家在故事中领悟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抗日战争的双重时代背景下,毛主席如何以伟人宽广的博大胸怀作下这篇经典诗词。
  还有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时,是这样说的:“我国山河秀丽、风光如画。在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或讨厌哪一季的景色呢?理由是什么?”在学生各抒已见后,我又引导同学“大家都回顾一下前面《春》《济南的冬天》这两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冬草暗黄。反过来,我们可从嫩绿的草知春天到,暗黄色的草是冬天来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设计这样的开关,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复习了旧知识,又造成一个悬念,这就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的状况,跟着老师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等心理特点,而现代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资源整合在一起,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并运用这一特点,来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使教学难点直观化、教学重点突出化。例如,在讲授高尔基的《海燕》时,可用多媒体技术把康桥朗诵的《海燕》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朗诵中时而出现阴云密布的画面,时而出现英勇的海燕搏击海浪的画面,可以说是声情并茂、图文并进,给学生以新鲜、真实、感动的第一感觉,可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沉闷氛围,给学生以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注意力就迅速集中起来,一个个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似若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而后,再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朗诵《海燕》,学生定会跃跃欲试,那么,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就成为必然。我们授《安塞腰鼓》这课也可以用此法。
  再如,讲《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还有,上《藤野先生》一课,教师可以联系最近的国内国际形势,特别是对钓鱼岛的争端,作一简要展示和评述,这既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又拨动了学生的思维,精神亢奋,学习激情也随之提升。在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的歌曲,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也把此词背了下来。
  三、创设情境,寓教于趣。
  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项活动是有目的,是想让学生来参与进来,这时只有学生对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想参与、喜欢参与、主动参与,即有学习的动机、有学习的欲望时,学生才会真正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显现。
  如上《皇帝的新装》一文,文中主要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在导完新课后,就请同学在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或上台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挥,把人物语言、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一来,学生在欢笑之余,分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就轻松多了。
  在上《核舟记》时,文中有“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要让学生分清“左”“右”,可以让一张桌子的2个人,一个扮演东坡,一个扮演鲁直,学生在欢笑中掌握的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另外,语文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还可以联系其它各门科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到《大自然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纬度、经度差异的例子时,带个地球仪到班级,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从中查找例子中城市的地理位置;讲到文言文中语法知识,联系到英语的语法;学到《天净沙.秋思》的文章,让同学画一幅画来体现文章的意境……,这样通过启发贯通,既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又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学有所得。
  四、质疑问难,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古人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如果学生一味地以教师观点、书本内容、名家分析为唯一的学习准则,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开发?比如:在授《卧看牵牛织女星》中“俯首贴耳”一词,课前预习提示上的“贴”为“贝”字旁,而文中出现时“贴”已为“贴”,这是编者失误,还是另有原因?经过一番争论后,才知“贴”也可作“帖”,二者皆可。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了,久而久之,也会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对文中的词句会自由推敲、咀嚼,提高语言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文章内容,设置一些疑问,把它们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过我这里主要讲的不是这方面,而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捕捉学生思想上的火花,创造条件,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他们才觉得上课更有意思。比如在学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时,先播放黄安的歌《新鸳鸯蝴蝶梦》,让学生竞猜改自那首诗。同样学《蒹葭》也可播放《在水一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在教朱自清先生的《春》文中有这么一名“小草青得逼你的眼”,这个“逼”字怎么讲呢?我采取了由学生到自己的“仓库”里去找储存的办法来处理。我说:“你们脑子里去搜寻学过的一首诗,这诗里有一句是讲青‘逼’到了你的眼前。你们去找,看谁找得快。”学生都开支脑筋,思维快的同学很快会想到刚学不久的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里有一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好象把门推开把青送到你的面前来。我赞扬了解答对的问题的同学,善于思考记忆力强,有复习,听的人很得意。相信以后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的回答会精彩纷呈的。
  五、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
  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学文。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另一方面,我觉得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教育观,摒弃陈旧的教育模式。现在的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应该有一定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也就是说老师在业务上要有真功夫,能用优美的语言把那艰深难懂的东西变为甘泉,还要在课外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外则是朋友。让学生愿意亲近你。这样,从情感上,自己所敬爱的老师授的这门课,不学好,说得过去吗?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深入联系学生实际,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课才能上得生动活泼,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课堂教学只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来自教学实践的切身体验。在课程改革大潮之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主旋律,三维目标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乐于学习成了教学的重头戏,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才
【摘要】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大部分处于边远贫困山区、在金钱物质方面娇惯子女等各种原因,存在无法正确看待问题、缺乏必要家庭教育、生活习惯不良等问题,对此,需要语文教师切实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加强和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同时,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关键词】教育教学工作;留守儿童;语文教学;对策措施  【中圖分类号】G623.2  留守儿童主要以农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33.4  高中学习不同于初中,同学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升入高一后,对于英语的学习更加不能放松,高一英语在整个高中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复习了初中英语所学内容,也为接下来得高二高三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英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对语言、文章的理解中,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所以
摘要:数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得到广泛应用,也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的重要工具。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其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会得到不断提高,从而能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但是,数学科目的抽象性较强,它不像语文有辞藻华丽的经典美文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也不像物理、化学有吸引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课,数学只有数字、图形和做不完的练习题,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对
【摘 要】 在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探索新路径。我校提出了基于学生的“以学定教”新路径。该路径以师生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生本课堂为载体,从激发动机着手,设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并构建了适合教师发展的多维支持系统,提升了教师的教育信念和实践素养。  【关键词】 以学定教 教师专业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  一、“以学定教”模式探索:教师发展路径设计  (一)“以学定
扼要分析了作物改良的成就、问题和原因;根据作物育种面临的新任务,论述了作物育种应用生物技术与常规途径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提出了现阶段应以细胞工程为重点,较为系统地阐明
武汉区域中心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简称MAPS)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提高区域内的降水、特别是汛期强降水的短期预报能力。自1995年6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试运行以来,经过三年实际使用证明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知识与能力做简单对应。物理学科考查的能力主要有五种,它们分属基础的和较高的两个层次。基础层次的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较高层次的能力包括“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其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是“实验能力是指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已有条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制定方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