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作文指导中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mw9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巧妙创设恰当的写作情景和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为核心,注重促进影响和改善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创设的情景能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从课堂到课外,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处处皆作文的思想。本文就从课内、课外以及和别的学科相结合三个方面入手概述了初中情境作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 体验情境 感受情境
  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每次考试发下卷子总能听到学生抱怨“唉,又是败在作文上”“怎样才能提高我的作文分数啊”。听到这些,我心中有一种酸涩之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深深体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责无旁贷。学生的无奈,我认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构思平庸无新意,语言苍白平淡,行文缺少波澜;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良好的作文情境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文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巧妙创设恰当的写作情景和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为核心,注重促进影响和改善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创设的情景能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体验,从课堂到课外,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树立处处皆作文的思想,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怎样进行作文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以及和别的学科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适时把握课内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写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自身魅力,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处于写作的主动地位呢?我觉得在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写作知识和写作训练都散编在各单元之后。可以说,课文就是写作的范文,是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标准和典范。为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调动起他们内心的情感,促使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出好的作文来,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其中诵读法和模拟法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具体做法如下。
  (一)诵读法,寻找角色与体验的共鸣
  为了改变学生平时不开口朗读或默读的习惯,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反复大声地诵读课文,可以自由读、齐读、教师带读,并在朗读中寻找体验,从而记诵优秀的范例,达到的启迪写作欲望的目的。学生在诵读时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寻找模仿的对象。如《春酒》这篇课文很有韵味,也是一篇值得诵读模仿的好文章。在教学中,我先是一句一句带着学生朗读,然后再让学生自由朗读,同位之间反复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朗读“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一时句,通过学生的跟读,反复诵读,学生体会到这句话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妙处在于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姑娘的那种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再如,“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句话中“偷偷”写出了“我”的调皮和天真。当读到“偷偷”时,学生就有了孩子的调皮的语气语调。之后,以读促写,我在课堂上就要求学生通过写某一细节写人的性格特征或人生感悟,适时地为学生创设了情境,使得学生愉快完成了作文。如刘瑞琪在《我的最爱》中这样抒写小草:“朋友来家中做客,看着一盆杂草,十分诧异地问:‘你怎么养起草来了啊?’我凝视着那青葱的小草,笑着答:‘因为,小草,是我的最爱啊!’”“太阳发出耀眼的光,洒在雨滴上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一颗青青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摆,似在庆祝自己的大难不死,小草旁是一颗倒下的玫瑰。原来,小草也如此美丽!”
  (二)模拟法,寻找角色与情感的共鸣
  在探究文本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的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可以使学生入情入理地理解课文,体验情感,在情感体验中练笔。如在《台阶》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想象着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呀.他向往呀,他也在谋划着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自己家的高台阶的新屋,也像人家的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我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而是写父亲的感叹。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我接着反问学生:你了解你的父亲的愿望是什么吗?为课文向课外拓展营造氛围,于是我要学生模仿本段写写《我的父(母)亲》,把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关怀和爱戴自己的父母亲展示给大家。学生佳琪是这样写她的母亲的:“然而我不经意地侧过脸,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细细的雨在我眼前形成了一张细纱,模糊了我的视线。是她吗?我焦急地想走回去,一探究竟,然而拥挤的人群却把我带向了完全相反的一个方向。
  那个身影转了过去,似要离去,然而转身的刹那,我的眼突然清晰了起来。风雨中,那个身影没有撑伞,发丝有些凌乱,单薄的身影在人群中时隐时现,脸被黑色的大衣衬得更加苍白,隐约可以看见几条细细的皱纹——那个背影,正是妈媽!
  我的眼瞬间又模糊了,张了张嘴,想叫住她,但是嗓子却似被什么东西粘住了似的,发不出声来。
  水滴划过我的脸颊,似乎是雨,又似乎是泪,风儿轻轻拂过,似在温柔地替我擦拭眼角的泪花。
  那天,令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那人,使我瞬间成长。
  那背影,让我铭心刻骨……”
  读到此处,我深深地感受到课文自身的魅力,合理利用课堂内有限的时空创设写作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配合课文的文题序列设计作文训练,并在作文指导时有意识启发引导学生向范文学习,将读读写写相结合,从而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巧用课外的丰富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叶圣陶认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作文要有情感,而情感发于生活。作文离开生活,将是无水之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体验和感悟,教师应善于开展各种各样有意的活动。
  (一)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我结合课文提出课本剧的写作要求。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出场”的一幕:“孔乙己端来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摆着读书人的架子,学生表演时,一学生把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动作表现得很夸张,那种有意炫耀的举动做得细致生动,使孔乙己这一人物的迂腐可笑的性格一展无遗。这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刚刚同学的表演过程、把观察到的细节、同学表演时的动作、神态写下来,写一篇《看,我班的×××》的作文。学生因为自己有体验,当然就言之有物了,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刻骨铭心的一堂课》《那一刻,我……》等优秀作文就写得非常感人生动。
  (二)实践活动感受情境
  每个人都有生活经历。生活是知识的宝贵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交融贯通、整合,注重主观体验,这种活动就是写作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生活的指导,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并及时唤醒这些生活中的体验。几年来,我坚持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为激发他们的热情,我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时此刻,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把活动的空间留给学生。一方面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每次比赛时同学的表现,看清楚他们的脸部特征、动作特征,注意观察活动中的某些小事;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及时地把观察到的某位同学的表现写在日记本上,在写作文时再进行修改,这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活动,教师适当地丰富课外活动、提示创设写作情境,从而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表演是学生的兴趣,游戏是学生的天性,通过丰富多彩的课文活动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能夯实学生的写作底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其他各学科的合作就是理之必然。在作文教学中,由于作文内容的丰富多样,与各门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有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我认为是非常必要。比如学习罗曼·罗兰的名著《名人传》时,我请音乐教师与我合作。在音乐课上,学生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能更深入地了解贝多芬,使得学生非常感兴趣。在贝多芬几曲交响乐的强烈感染下,学生感受到音乐之声的魅力,个个认真地听、细细地品味,在优美的乐声中陶醉,诱发了创造性的想象,创设了真切的环境氛围。学生因此顺利完成了作文《音乐给我带来快乐》《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题目《风趣的物理老师》则与物理学科的合作,把“力学”老师也给予了生动的动作、神态描写。再如,九年级时,学生认真观察化学老师做某一实验之后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师做实验的整个过程,完成作文《老师的绝活》。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课课合作的作文课很欢迎。每一堂课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偶尔写写老师,也觉得有内容可写,这样真写出了好作文。
  與其他学科的合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确实能引导学生树立起课课皆语文,生活处处都有可写的题材的思想观念,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作文教学的情境中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学生的彷徨、纠结渐进化解为中考高分作文的喜悦,真正要实现高效的作文情境教学仍需我们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研究。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农民负担”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农民负担”一说,而且也没有人敢如此大胆提出“农民负担”问题。但没有这个提法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农民就没有负担。笔者在“文革”“左”倾路线横行时当过农民,对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有过亲身的体验,现在通过历史的回忆和理性的思考,介绍一下“文革”时期农民负担的大致情况。  一是上交征购粮。“征购粮”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征粮”,也称“公粮”(相当于现在的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优劣程度,即审计工作体现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目标的程度。高质量的审计项目在审计立项上应紧紧密绕政府工作中心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审计处
<正> 在推拿手法的教学中,检测学生手法的优劣历来都是凭教师的感觉和视觉来判定。由于教师间的个体感觉、视觉差异及教师本身接受多个被测者在时间先后上的感觉、视觉差异等
<正> 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我们做了一批试验,看到气功外气能促使麻醉后的小白鼠复苏,这对建立动物模型,研究气功为什么能够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会有些启发,现总结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国外友人的交流与沟通变得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合作中更好地交流,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他们的语言。英语作为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来说,是我们未来社会人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设置了英语教学。当然,英语教学首先还是在一些大的城市进行实验教学,时机成熟后才在所有的学校实施。农村作为信息资源比较落后的地方,英语课程的开设也是比较晚的。但是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特色。气功治病是否也应辨证,也应根据病人发病原因、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判断,区别施用功法呢? 从理论而言,毫无疑问,是应实行辨证施功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集结重兵,对我山东解放区之华东野战军发动重点进攻.我华野将士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力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七十四师于马下.
体育教育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将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个性放到体育教育工作中来,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一、在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