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盛良:一个岩茶世家的文化叙事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ua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茶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个地方茶叶优良品质、推广饮茶之风,而茶客们也可以在斗茶中品味各种茶品,畅享大自然的回甘。
  余盛良,武夷山市擎天岩茶厂厂长,习茶18年,是余家第六代继承人,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岩茶世家背后,在这个不到40岁的茶人身上,这些年,也发生了一些风生水起的故事。
  茶人缘起
  一进门,我们很自然观察到门店悬挂的字画,国家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的题字就有2幅,“武夷山市擎天岩茶厂”、“以人为本、为民造福”。
  故事就从这里说起,如村里其他孩子一样,他很自然继承了自家的茶产业,那时候他就立志:“我会做出最好的岩茶,送给曾经培养过我们民兵成长的部队首长品尝。”和父辈们一起种茶、制茶、卖茶,他学得最勤,做得最实,进步也最快,闲暇时间,文化水平不高的他,饱读武夷山人文历史的书,还有茶文化、茶叶生产与制作的专业书,遇到不懂的、难懂的,寻到资历深厚的茶老师,他总要问个明白。他认为,要从事茶业,练好内功绝对有必要。如今的他,自学成才,已揽获高级评茶师、高级茶叶加工技师等殊荣。
  每年,他都会带领大学生来学习采茶、制茶。在他看来,泡茶简单,但却是需要在所有的东西都学到了之后才能达到的“简单”。首先是茶技,如水温的掌控、茶品的理解、茶器的选择;然后是茶艺,泡茶的手法、节奏、环境、服饰、仪表等要与茶艺所表达的主题相契合;第三层才是茶道,上升到个人的修为,这时候茶已经带有了精神层面的思想来和生活相融;第四层则一切回归本源。
  “人们对茶寄托的、要求的,需要通过恰当的人来实现。习茶、悟茶从技到艺,到道,这就是我最终想要告诉学生的。”余盛良说。对茶的爱惜与善意,延续到余盛良的生活中。
  十年后,一次机缘,让他兑现了自己亲手将好茶奉给首长品尝的承诺。国家军委副主席来武夷山视察,他来到岩茶村,不仅品尝到了这位民兵营长做出的好茶,还被他土生土长的创业精神打动,欣然为他的厂题下“武夷山市擎天岩茶厂”,寓意好男儿,志在撑起一片蓝天。
  尊崇自然
  所谓“客土”,是一种成本很高的原生态养护方式,要将茶树下的旧土全都换成新鲜的红壤,既费时还耗力,不过尤其适合这类质优价高的牛栏坑肉桂。这里几十亩茶园,一年产的茶也就五六百斤,一斤精茶普遍能售出1000多元,所以茶农们舍尽血本来“伺候”。
  茶喝了两三泡后,余盛良开始说茶。我们村的茶为什么好?归根结底就是自然环境。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非常大。通过麻雀、茶毛虫等生物链治虫,茶叶就能接近有机食品的标准,山上植被增加了,过强的日照就可以被树木遮挡,保证茶树生长的潮湿度,负氧离子含量也高了。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头经过漫长风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别处不一样。在这样土壤里的茶树是长不大的,所以,我们武夷岩茶有一种特别的味道,那就是“岩韵”,也就是“岩骨花香”。
  “为了卖出好价钱,村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少了,自觉施用有机肥,采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杀虫,甚至上面说的‘客土’,这样武夷山的生态也能越来越好!”
  “有的人喝茶一味单纯地强调甘甜,不容忍一丁点的苦涩。”在余盛良看来,“一杯茶,香、甜、涩、苦都要有,不必去回避苦涩味,自然的滋味最重要,略带苦涩而口感丰富的茶才能带给人绵绵不绝的惊喜。”
  他说:“如果只追求甜,还不如去喝糖水,何必喝茶呢?”
  遗物见证
  道观石秤砣、光绪瓷秤砣、“文革”茶叶罐……这三件宝贝是余盛良的传家宝,我们有幸目睹与见证了它们的风采与历史。
  “我要好好保护我家的这三件宝贝,虽然称不上金贵,但却是见证了我们余家世代做茶的历史。”瓷秤砣,它凝聚了清代余氏茶商的一番心思,秤砣不大,可压百斤,正好是一担茶叶重量的标准值,为什么要用瓷做呢?余盛良的解读让我们信服:“这瓷易碎,用它做秤砣,时常受到磕碰,就时常警示我们做生意要小心,权衡公平,别砸坏了自家名声!”家中还有一只石秤砣,它体型粗犷厚重,是民国时期的遗物。余盛良说得很幽默,卖茶叶是有机会赚大钱的,但我们茶农朴实,货真价实,就像这朴实的石秤砣。第三件宝是“文革”遗物,一个茶叶罐,他又打趣道:“茶叶香不算数,还得有‘文革’味。”只见茶叶罐上印着毛主席语录:“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同志们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如今看来,这一句毛主席语录,不是广告,却胜似广告!
  “我的曾祖父余培信,再往上一代,就记不清了,只知道叫余顺里,生于光绪元年。听父亲余清命常说,先祖们为了给晋商提供岩茶货品,他们要把茶叶从武夷山送到江西河口,他们挑着茶叶,行走于闽赣古道上,一枚咸蛋能吃两天。原来,那时先辈贩茶时,旅途上要自备饭菜,咸蛋好保存,亦是下饭的好菜。从武夷山出发,到江西河口,来回等五六天,行程数百里,路上下饭的菜,仅靠一枚咸蛋,说起来有点传奇。”每每听父亲回忆起这些茶的往事,他也似乎能感觉到残留在口腔中的那种略感苦涩的咸。
  茶乡情结
  他啜着茶,慢品慢聊。“我们家做茶已经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历史更长,有八百余年。武夷山自古以来斗茶之风盛行,而与此相应的是茶文化的大力传播与发展。据说,九曲溪边有一处叫‘镜台’的地方,大诗人陆游就曾经在此主持过皇家的斗茶活动。斗茶可以很好地展示一个地方茶叶的优良品质、推广饮茶之风,而茶客们也可以在斗茶中品味各种茶品,畅享大自然的回甘。近几年,这一民间斗茶的习俗搞得更热闹了,已经成为标准化的赛事、技术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广的渠道。”
  的确,斗茶赛“斗”出了经济效益,“斗”出了武夷岩茶的名气,茶农收入每年都有大幅的增长,整个岩茶村里都已盖起了小洋楼,办起了标准化茶厂。
  与余盛良聊茶是件开心的事,茶乡里长大的孩子,总带着茶乡的情结。茶话一开,挡也挡不住。他是个很随性爽直的人,这几年来,他不仅把自家茶经营得一年比一年好,还兼任村支部副书记,他的根在故乡的茶园里,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会忘记振兴岩茶村的事业。
其他文献
这就是赖到最后才登场的“微生物美学”,一登场,全部不起眼的前史终于翻案。这就是隐潜于万象深处的“大自然美学”,一展露,连人类也成了其间一个小小的环节。于是,千年古茶树—无形微生物—当今饮茶人,构成了一组似远实近的生命链,融会贯通。  普洱茶的“核心机密”是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由过于痴迷的茶客来回答。这正如,只要是“戏迷”,就一定说不清楚所迷剧种存在的根本意义。能够把事情看得比较明白的,大多是保持距离
期刊
编辑者,乃文字裁缝也,删删减减乃吾辈之能事。所以对于服装的意境,虽非同行,却也能体味一二。服装之于茶道,与茶室、茶席同等重要亦或甚之,当你端坐在茶席前,你已然成了你所演绎的茶道的一部分,对于观众,你的衣服也是色、香、味,衣服是一种言语,细节是一种心意,一种搭配可以代表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时代。大可以说,一身衣服便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一种袖珍戏剧,不管你是否在意,它都在演绎你的人生。  极其宽大
期刊
陈兴华  福建省福鼎市人,1958年12月出生,现任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同时也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于2011年荣获《大众摄影》影像社区十佳摄影师(第二名)。
期刊
和天亮聊天是一件很轻松安然的事情,轻松在于他说话直接不拐弯并且幽默,安然则在于他乐意分享予人他所悟出的“道”。  见到天亮的时候是在天心永乐禅寺的“禅茶居”里,他对我说“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随即我点头微笑坐下,他递上了一杯茶。还依稀记得初次见天亮是在年前的一次夜里,他同朋友一块来办公室里喝茶。没什么特别的印象,顶着一个发亮的大脑门儿,只觉他声音如其人一样粗犷,期间我与他并没有太多交流,只是喝茶,
期刊
我们现行的茶培训大致属于“师徒制”的方式,很难实现茶培训的批量化、大众化和规范化,有志从事茶培训的人应该更新观念,改变思维方式,用现代商业的理念和工业化生产的思维,提高茶培训的复制能力。  我所说的“茶培训”指的是以消费者为对象的与喝茶相关的培训和教育,而不是以茶行业的从业人员为对象的与茶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消费类产品在使用前或使用中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呢?大家马上会想到机动车
期刊
2012年11月13日,卫生部正式发出通告,颁布了期盼已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最大残留限量》(GB2762-2012),此标准于2013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即行废止。在新标准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下边我将着重解释新标准对茶叶相关产品的影响。  1.法律效力最高。新的GB
期刊
第一层和第二层吸引大量的人流和钱流,在很大程度上对第三层的茶文化事业做了宣传和推广作用。第三层单独作纯粹的茶文化,主要是以茶艺舞台演出和茶文化相关的艺术演出为主。第三层的设计是以剧场为主。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自古以来,品茗场所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
期刊
“百年老店,如果要想走得更加长远,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同时也要吸收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企业和国际产业巨头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孙丹威说。  九点零九分,位于北京东城区交道口的吴裕泰总部异常忙碌。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吴裕泰的掌门人孙丹威走进了办公室。  眼前的孙丹威短发西服,娇小麻利,一抹翠花的领口显出女性的妩媚。熟悉孙丹威的人都知道她的心态很年轻,玩儿微博,看电子杂志
期刊
王秀兰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年能遇到一两泡好茶。对于她来说,那些来自深山的茶就像是某些熟悉的人一样,喝对味儿了,就是知己,不对味儿,就隔着千山万水。  位于菜市口地铁站附近的张一元总部是一个幽静的所在,也是这个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茶业企业的指挥中心。然而,随着张一元战舰不断扩大,这个安静清幽的大本营对于王秀兰来说,却越来越陌生。凡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王秀兰一年中有半年都在山里。  从每年三月份开始,王秀兰
期刊
对于女人,美就是“韵”与“态”,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有气质。一颦一笑,每一点滴都演绎成为温婉绝伦、灿烂精致、生辉夺目。  李渔说,女人若有态,即便是三分漂亮也可以增加到七分,如果没有态,七分漂亮可降至三分。女人的态是香,是韵味,是一举一动间脱俗的气质。  真正美丽的女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身在何处,在她的周身弥漫的总是祥和、自然的芬芳,她骨子里流淌出的是沁心、舒缓的气息。正如暖水清茶,袅袅清香回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