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天才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i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肇中先生是知名物理学家,早在197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奖得主,那年他四十岁。
  很多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是个天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丁肇中先生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丁肇中先生访问其故乡的山东大学时,有学生问他,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是不是因为您天赋很好,是个天才?
  丁先生听后微微一笑,说:“我倒没有感到自己的天赋比别人好,我只是对工作比较专注而已。除了工作以外,我和任何人没有来往,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学生,从来不到我家里吃饭。我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跟我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我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我都不了解。我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做实验以外,什么事情我都不做。任何人约我参加职业性的会、担任任何职务,我从不参加,也从来不去做评审委员会的委员。40多年里,我100%的时间用于做实验,往往这个实验没做完,就需要为下一个实验做准备。”
  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只专注于做实验,什么也不问”,这也许就是丁肇中先生成为天才的原因吧。
  一生只专注做好一件事,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个人呢?专心致志,心无二用,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他们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以其毕生的信念和精力,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永远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从投身发动机事业之后,一天也没有改变努力的方向,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这种坚韧和执著,是滴水穿石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勇气。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我国医学外科界公认的“宝刀”裘法祖等,许多科学巨匠,无不倾其所有,毕其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两个字:用心。
  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啊,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十年专一事,大可成“天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五花八门的诱惑,我们要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我们也将成为天才!
  作者单位
  安徽省临泉县
  ◇责任编辑:谷晓华◇
其他文献
在中学数学中常遇到如下一个不等式:(n∑i=1xiyi)2≤(n∑i=1xi2)·(n∑i=1yi2),其中xi,yi为任意实数,且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i=kyi(i=1,2,…,n),这就是著名的柯西不等式.推论1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