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PLA2与sd-LDL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弋矶山医院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取临床诊断并经血管造影证实为AS的患者125例,同期选择5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标本,统一检测LP-PLA2、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LP-PLA2、sd-LDL、LDL、TC、TG、hs-CRP在AS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值分别为5.279、6.663、6.012、5.863、5.508和2.84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Lp-PLA2、sd-LDL、hs-CRP水平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8,P=0.003;OR=8.282,P=0.012;OR=1.158,P=0.009);单独检测LP-PLA2、sd-LDL、LDL-C、TC、TG、hs-CRP对AS的敏感度分别为(57.6%、73.6%、85.6%、83.2%、76.8%、80.0%),特异度分别为(89.1%、78.2%、67.3%、69.1%、74.5%、52.7%);ROC曲线显示LP-PLA2和sd-LDL联合检测的AUC为0.854,高于sd-LDL、LDL-C、TC、TG、LP-PLA2和hs-CRP的AUC(分别为0.811、0.782、0.775、0.758、0.747和0.633),并且二者水平随着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χ2=7.954,P=0.019;χ2=11.44,P=0.003)。AS患者的LP-PLA2和sd-LDL水平在不同病变部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42,P=0.09;χ2=5.952,P=0.203);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分别为0.398、0.719、0.619、0.098、1.338;Z2分别为0.942、0.027、0.894、0.375、0.783,P1P2均>0.05)。

结论

sd-LDL联合LP-PLA2在预测AS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弥补了单独检测的不足;其血清水平与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且不受其他高危因素的影响,可能作为临床预测A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定植菌群结构和组分变化,分析肠道定植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行胃肠外科手术的乙状结肠28份位置匹配的组织样本为结直肠癌组,同期收集12份健康体检者正常肠黏膜组织样本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测序,分析并比较正常肠黏膜组织和癌组织定
环状RNA(circRNA)是自然形成的广泛且多样的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不具有5′端帽子和3′端poly(A)尾巴结构,具有广泛性、保守性、组织特异性以及稳定性等特性。circRNA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除了微小RNA(miRNA)海绵吸附功能,更多新的功能正逐渐被发现,如调节基因转录和剪切以及翻译蛋白质等。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与卵巢上皮肿瘤以及子痫前
期刊
目的以成人高胆红素血症为参照,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并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200 μmol/L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200例,进行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检测,将阳性血清进一步经16 200×g高速离心或蓝光照射8 h后平行上机检测,记录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复测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细胞激素非依赖转化中外泌体小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以期进一步阐释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为其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选取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及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AI+F(去雄激素和氟他胺联合诱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对两组细胞外泌体miRNAs进行高通量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
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肿瘤骨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生发展机制尚未明确。近期研究表明,骨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系统在肿瘤骨转移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生物学功能、调节骨微环境、分析检测方法和肿瘤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血清α-羟基丁酸(α-HB)的方法。方法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电喷雾电离源负离子及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α-HB,对方法的线性范围、定量下限、精密度、回收率、干扰等进行评估,并检测上海市东方医院收集的表观健康人群血清标本130份(其中来自男62例,女68例)初步建立该方法的参考区间,用Dixon法判断离群值,采用K-S检验进行数据正态性分析,
非编码RNA(ncRNA)为不具备编码蛋白质功能的基因组转录产物,在基因转录、转录后及翻译水平发挥调控作用,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ncRNA以微泡、外泌体或蛋白质复合物形式进入循环系统,形成循环ncRNA,稳定而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等体液中。某些循环ncRNA在肿瘤中存在差异性表达,提示其具备作为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本文对循环ncRNA中的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
期刊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监控的重要指标。目前有超过300种方法用于HbA1c的检测,本文主要简述了基于生物传感器的HbA1c检测技术及目前市场上常见HbA1cPOCT检测设备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