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统计方法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农业信息统计质量和时效性不能够为市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农业信息统计数据不能完全反应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农业统计难以满足多层次统计用户的需求。为了全面推进农业信息统计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农业信息统计水平,我国的农业运行体系和统计体制亟待完善和改革。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统计经验,并多方查阅资料,结合我国现有国情,系统提出有效改革我国农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统计方法;统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统计更是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统计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渐渐形成完善的统计方法、科学的调查技术、严密的项目审批和管理制度、技术全面的从业人员、系统的农业统计发布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统计过程中需要更具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更高的农业统计数据,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这让农业统计的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农业统计中的不足
(一)农业统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当前,统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制约着我国的农业统计工作。从农村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不集中的农业用地,没有计划的农业种植,而当今较为流行的养殖业也是零散的,各家的养殖品种和产量均布统一等问题,正是这些多元化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的统计工作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不仅强大的记忆力作为支撑,还要掌握基础的农业知识以及常识,这样才能保证搜集到的数据的高质量。
(二)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健全,需要的指标过少,相当一部分指标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统计发展的步伐。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农业统计制度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传统的统计制度,如今计划经济早已不复存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因此,那些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统计指标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是农业统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一大所在。而当今时代,真正能够被政府和社会需要的指标屈指可数,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的研究和“三农” 等问题,不能真正的得出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就不能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的单一性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进程,农村住户逐渐增多,相应地,农业统计部门的统计對象也在不断增多,统计对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农业统计层级汇报的调查方法过于单一,使得农业统计的工作不减而繁,致使该种调查方法下的统计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有些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摒弃了传统的调查方法,而普遍采用抽样的调查方法。这种调查方法是在整体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通过对部分的调查来代表整体的发展现状。
二、有效改革农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措施
(一)合理整合农业统计的对象,减少统计部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农业统计主要是以全面统计过度到抽样调查,这就对农业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统计部门基层统计力量的相对不足的问题,部门高级领导要从各方面加强基层人员对于统计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注重把握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统计团队。此外,还要合理有效的规划农业用地,再实行责任承包制度,使相同品种的农业用地尽可能的集中,从而保证数据搜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严格要求各部门上报的数据,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上报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这样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高度配合,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为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传统指标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能够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并且科学有效的农业统计指标体系。要开发统一平台下的农业统计数据处理体系,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实时更新平台上的信息和数据,基于此建立高新数据库和指标体系。完善指标体系要求相关部门人员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数学模型,集合相关专家对我国经济进行研究后,建立系统的能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指标体系。如指标的增加表明经济正健康发展。相反,指标的减少表明经济的增速缓慢。完善的指标体系还取决于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要及时的摒弃不合理的统计指标,避免因数据的不准确而造成政府决策失误的状况发生。
(三)以随机抽样为主, 适当的结合其他调查方法
由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越来越趋于科技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种植多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精细化发展,我国虽然在统计方法上有所改进,去除了以往的逐级汇报的统计方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深层次的改进。根据新的调研方法,可实行多主题抽样调查,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国家实行普查之后,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需要适当有所缩减,而是使用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些调查方案指标都不复杂,并且与国际规则一致,能有效的适应政府多层管理的需要。其次结合相关统计指标的经济含义、用途及调查对象的特点,炭窑获取该指标的统计调查方法,改变以往的那种模式,即每个主题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一套调查表、一个调查专业。开发多种主题、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三、结语
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各个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以及对于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是分不开的。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极大地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在平时的工作里,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以及职业道德提升,更好的发挥农业统计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美.探讨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
[2]李贝贝.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农业统计体制与运行机制[J].农业发展,2014(8).
关键词:农业统计方法;统计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来农业统计更是迅速发展,随着农业统计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渐渐形成完善的统计方法、科学的调查技术、严密的项目审批和管理制度、技术全面的从业人员、系统的农业统计发布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业统计过程中需要更具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更高的农业统计数据,不断提高的统计要求,这让农业统计的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农业统计中的不足
(一)农业统计对象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当前,统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制约着我国的农业统计工作。从农村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再加上种类繁多的农产品,不集中的农业用地,没有计划的农业种植,而当今较为流行的养殖业也是零散的,各家的养殖品种和产量均布统一等问题,正是这些多元化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农村的统计工作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数据的搜集过程中,不仅强大的记忆力作为支撑,还要掌握基础的农业知识以及常识,这样才能保证搜集到的数据的高质量。
(二)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和健全
目前,我国农业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体系尚未健全,需要的指标过少,相当一部分指标已经跟不上现代农业统计发展的步伐。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农业统计制度仍旧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传统的统计制度,如今计划经济早已不复存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因此,那些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统计指标已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是农业统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一大所在。而当今时代,真正能够被政府和社会需要的指标屈指可数,计划经济时期的指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的研究和“三农” 等问题,不能真正的得出相应的理论研究,也就不能为提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三)调查方法的单一性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进程,农村住户逐渐增多,相应地,农业统计部门的统计對象也在不断增多,统计对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农业统计层级汇报的调查方法过于单一,使得农业统计的工作不减而繁,致使该种调查方法下的统计效率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有些地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摒弃了传统的调查方法,而普遍采用抽样的调查方法。这种调查方法是在整体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通过对部分的调查来代表整体的发展现状。
二、有效改革农业统计方法制度的措施
(一)合理整合农业统计的对象,减少统计部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农业统计主要是以全面统计过度到抽样调查,这就对农业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为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统计部门基层统计力量的相对不足的问题,部门高级领导要从各方面加强基层人员对于统计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注重把握时机,运用多种形式,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统计团队。此外,还要合理有效的规划农业用地,再实行责任承包制度,使相同品种的农业用地尽可能的集中,从而保证数据搜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严格要求各部门上报的数据,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上报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这样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的高度配合,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统计指标体系
为满足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传统指标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根据时代的要求,构建能够适应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并且科学有效的农业统计指标体系。要开发统一平台下的农业统计数据处理体系,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实时更新平台上的信息和数据,基于此建立高新数据库和指标体系。完善指标体系要求相关部门人员从实际出发,结合相关数学模型,集合相关专家对我国经济进行研究后,建立系统的能够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的指标体系。如指标的增加表明经济正健康发展。相反,指标的减少表明经济的增速缓慢。完善的指标体系还取决于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要及时的摒弃不合理的统计指标,避免因数据的不准确而造成政府决策失误的状况发生。
(三)以随机抽样为主, 适当的结合其他调查方法
由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越来越趋于科技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种植多采用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实现规模化、系统化、精细化发展,我国虽然在统计方法上有所改进,去除了以往的逐级汇报的统计方法,但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深层次的改进。根据新的调研方法,可实行多主题抽样调查,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在国家实行普查之后,农村统计的全面调查需要适当有所缩减,而是使用抽样调查、专项调查和一次性调查,这些调查方案指标都不复杂,并且与国际规则一致,能有效的适应政府多层管理的需要。其次结合相关统计指标的经济含义、用途及调查对象的特点,炭窑获取该指标的统计调查方法,改变以往的那种模式,即每个主题只能使用一种方法、一套调查表、一个调查专业。开发多种主题、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
三、结语
农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各个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以及对于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发现是分不开的。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极大地推动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在平时的工作里,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以及职业道德提升,更好的发挥农业统计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推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美.探讨农业统计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2).
[2]李贝贝.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农业统计体制与运行机制[J].农业发展,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