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有效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性,保证会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预防出现财务风险。为此,下面本文将具体来探讨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意见,以期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当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下面本文将首先来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当前局面,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缺乏相对应的责任感
所谓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政策方针在其内部的有效贯彻落实,保障会计及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而对其所属单位和人员进行规范约束、有效维护资金和财产的行为。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些偏狭,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很难形成、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是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瓶颈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工作覆盖面不够广泛、业务流程不够科学、工作人员设置不够合理。例如有部分事业单位因编制、人员调动等原因,让一个人同时担任出纳、会计和资产管理等职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加上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不容乐观。
(三)现行的授权机制容易致使内部控制失效
当前现行的授权机制主要是管理层的权利下放,这种方式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行为会受到管理层和领导层权力的干扰,常常会出现“买人情帐”的现象。监督者的工作行为受控于管理层,为管理层的目的和意义的工作,以至于内部会计控制名存实亡,往往会出现弄虚作假、挪用公款、甚至贪污腐败的现象。
(四)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会计监督工作不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不健全,从而导致了会计监督乏力。《会计法》中对于会计监督方面的规定不够成熟,加上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弊端,使得会计监督权被弱化;而且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一个单独的财务部门,即使有也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财务部门依附于其他部分,使财务独立性受限,不能有效规范和制约单位的内部控制行为,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但是却常常出现错误或不守规定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实施奠定基础
第一,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现状来设置会计岗位,提高岗位设置的针对性。实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制度,明确划分各岗位之间的权限,保证各个职位之间的互相牵制与互相沟通,确保会计工作人的工作效率,杜绝按照上级命令而违规办事的情况;第二,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
第一,我们要努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和验证制度,以此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通过考核和验证制度来督促和监督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行为。第二,建立健全的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应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充分发挥内控的制衡作用。第三,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要做到重点落实。最后,要实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查证财务信息,强化财务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会计工作,仔细分析和研究会计工作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分配会计任务。第二,要做好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坚持科学记账,定期呈交报表,为后期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保障。第三是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保证各个管理部门互相制约,互相沟通。
(四)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的水平
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还要继续构建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凭借该体系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要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报告,保证评价报告的信息真实准确,管理部门根据这些评价报告来全面评价和鉴定单位的支出。
(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将内部控制规范、控制手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将内控各个环节,如预算申报、政府采购、支付审批、合同会签等,通过OA、财务系统等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常态化,保证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得到最大程度的执行,实现人为控制到系统化控制的转变,避免内控受领导、执行人等个人因素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所专业素质偏低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1(2):107-108.
[2]严荣丽.刍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0(26):45-46.
[3]许蜀玲.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2(17):237-238.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当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下面本文将首先来分析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当前局面,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意识薄弱,缺乏相对应的责任感
所谓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即是指为了保障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政策方针在其内部的有效贯彻落实,保障会计及其相关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而对其所属单位和人员进行规范约束、有效维护资金和财产的行为。但是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有些偏狭,认为这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很难形成、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是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出现瓶颈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工作覆盖面不够广泛、业务流程不够科学、工作人员设置不够合理。例如有部分事业单位因编制、人员调动等原因,让一个人同时担任出纳、会计和资产管理等职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加上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不容乐观。
(三)现行的授权机制容易致使内部控制失效
当前现行的授权机制主要是管理层的权利下放,这种方式使得内部控制工作行为会受到管理层和领导层权力的干扰,常常会出现“买人情帐”的现象。监督者的工作行为受控于管理层,为管理层的目的和意义的工作,以至于内部会计控制名存实亡,往往会出现弄虚作假、挪用公款、甚至贪污腐败的现象。
(四)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会计监督工作不到位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不健全,从而导致了会计监督乏力。《会计法》中对于会计监督方面的规定不够成熟,加上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弊端,使得会计监督权被弱化;而且很多事业单位没有一个单独的财务部门,即使有也不够完善,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将财务部门依附于其他部分,使财务独立性受限,不能有效规范和制约单位的内部控制行为,有些部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但是却常常出现错误或不守规定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实施奠定基础
第一,事业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会计工作现状来设置会计岗位,提高岗位设置的针对性。实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制度,明确划分各岗位之间的权限,保证各个职位之间的互相牵制与互相沟通,确保会计工作人的工作效率,杜绝按照上级命令而违规办事的情况;第二,要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能力
第一,我们要努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和验证制度,以此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通过考核和验证制度来督促和监督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行为。第二,建立健全的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议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经济事项,应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充分发挥内控的制衡作用。第三,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要做到重点落实。最后,要实行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查证财务信息,强化财务安全,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三)加强会计工作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会计工作,仔细分析和研究会计工作的特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置会计工作,分配会计任务。第二,要做好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坚持科学记账,定期呈交报表,为后期的会计核算工作做好保障。第三是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保证各个管理部门互相制约,互相沟通。
(四)提升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工作的水平
在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还要继续构建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凭借该体系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的主要作用是要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报告,保证评价报告的信息真实准确,管理部门根据这些评价报告来全面评价和鉴定单位的支出。
(五)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将内部控制规范、控制手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将内控各个环节,如预算申报、政府采购、支付审批、合同会签等,通过OA、财务系统等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常态化,保证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得到最大程度的执行,实现人为控制到系统化控制的转变,避免内控受领导、执行人等个人因素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所专业素质偏低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莉.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1(2):107-108.
[2]严荣丽.刍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0(26):45-46.
[3]许蜀玲.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2(1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