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前阿里巴巴CEO卫哲的话来说,2015年年中是移动互联网完成布局的时代。因为1985年(“80后”到“90后”的均值)出生的这批人,到2015年是30岁,30岁是在社会可以有支配地位或者是有购买能力的节点。照此推理,一年后,移动互联网会完成布局,而移动互联网会比我们十年前的互联网的覆盖面要广得多。
用经济学家吴晓波的话来说,未来有四化: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已经跨越城乡差异了,但凡流行的产品,瞬间得以迅速传播,超越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城市土地供应集中于新区或者是次中心区,而移动互联网布局的完成加剧了线上线下的竞争,商业地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对未来商业综合体的选址、定位、运营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一、选址
1.新区化
从供地的角度,已经逼迫整个的城市综合体选址是往新区走的。新区、城市副中心的项目,其本身定位也要求它做城市综合体。因为好的酒店可以显现出品牌溢价作用,办公提供了商业工作日的消费、商务人流,住宅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周末的人流消费。因此,综合体比较适合在新区落户,通过综合体、酒店,带动住宅的溢价,通过住宅和流动的人流,保障了商业的消费。三者是互惠互利的。这种互惠互利就有利于项目的存活,从项目本身也是要综合体化的。
2.社区化
社区区域级的城市综合体已经饱和了,目前社区的购物中心的市场(如嘉里城),其客群覆盖面是非常纯粹的,而它的消费客群,与其他的商业又不存在重叠。同时,它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与原有的城市综合体相比,它在餐饮和休闲娱乐的基础上更丰富了业态形式,且不可复制。
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原本定位为社区商业,其80%的客群覆盖范围由原来的3公里,现在到达4-5公里,已经达到了区域级的商业。它的成长实际上给很多社区商业增添了信心,可以从社区商业运营成为区域型的商业中心。
从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也同样看重社区化的发展模式来看,比如万科在北京的商业地产项目,现在已经整体出售。他们做这个项目,是为整个大型的住宅项目做加分的或者是溢价的,但不散售,整体卖给基金或者是其他投资方,以此变现。至此,大型房地产企业也找到了做大体量社区型商业地产的道路,即不散售的道路。
二、定位
1.娱乐化
因为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远。所以说增加了一定的多元化,把一些类似于大型影城、主题公园、包括博物馆、滑雪场、冰场,乃至于室内的小运河都添加进项目中。这种互动型娱乐化的东西,越来越把商业综合体当做娱乐型的,就像主题公园型的复合设施,用这样的做法,满足了大体量物业的功能设置。这是在定位层面的趋势。
最典型的就是万达城,有明显的娱乐化设施。因为娱乐就带来了旅游,能够解决电商,包括其他等方面的差异化。
2.体验化
体验化由于去年万达在开始主导,把它零售业态下降,增加了体验业态,带来它的客流提升10%,销售额提升8%。它的体验和服务业态占比超过60%,这是未来万达广场的发展方向。
比如说大悦城、K11、环球港等项目的比重都在进行微调,当然把餐饮比例提高来对抗电商对零售的影响,目前慢慢趋同,这个趋同也造成了未来新一轮的同质,就是体验化所造成的。
三、运营
1.互联网化
移动互联网的完善和普及使我们对数据的抓取成为了可能,也为我们的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了一些可能发展的空间,方便了未来商业的运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正是互联网为商业地产带来的新变革。
2.数据化
通过运营数据的抓取或者是修正,主要是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模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进而影响我们的未来,包括促销、品牌、布局,也包括了一些导视系统、休息区的设置等。在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原因和结果的相关性,通过运营数据的研究,我们对原有的运营(包括经营)有了很好的修正。
作者系克而瑞信息集团副总裁
用经济学家吴晓波的话来说,未来有四化:一切商业都将互联网化,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一切消费都将娱乐化,一切流行都将城乡一体化。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已经跨越城乡差异了,但凡流行的产品,瞬间得以迅速传播,超越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
随着城市土地供应集中于新区或者是次中心区,而移动互联网布局的完成加剧了线上线下的竞争,商业地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全新的挑战,对未来商业综合体的选址、定位、运营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一、选址
1.新区化
从供地的角度,已经逼迫整个的城市综合体选址是往新区走的。新区、城市副中心的项目,其本身定位也要求它做城市综合体。因为好的酒店可以显现出品牌溢价作用,办公提供了商业工作日的消费、商务人流,住宅为购物中心提供了周末的人流消费。因此,综合体比较适合在新区落户,通过综合体、酒店,带动住宅的溢价,通过住宅和流动的人流,保障了商业的消费。三者是互惠互利的。这种互惠互利就有利于项目的存活,从项目本身也是要综合体化的。
2.社区化
社区区域级的城市综合体已经饱和了,目前社区的购物中心的市场(如嘉里城),其客群覆盖面是非常纯粹的,而它的消费客群,与其他的商业又不存在重叠。同时,它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与原有的城市综合体相比,它在餐饮和休闲娱乐的基础上更丰富了业态形式,且不可复制。
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原本定位为社区商业,其80%的客群覆盖范围由原来的3公里,现在到达4-5公里,已经达到了区域级的商业。它的成长实际上给很多社区商业增添了信心,可以从社区商业运营成为区域型的商业中心。
从大型的房地产企业也同样看重社区化的发展模式来看,比如万科在北京的商业地产项目,现在已经整体出售。他们做这个项目,是为整个大型的住宅项目做加分的或者是溢价的,但不散售,整体卖给基金或者是其他投资方,以此变现。至此,大型房地产企业也找到了做大体量社区型商业地产的道路,即不散售的道路。
二、定位
1.娱乐化
因为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大,越来越远。所以说增加了一定的多元化,把一些类似于大型影城、主题公园、包括博物馆、滑雪场、冰场,乃至于室内的小运河都添加进项目中。这种互动型娱乐化的东西,越来越把商业综合体当做娱乐型的,就像主题公园型的复合设施,用这样的做法,满足了大体量物业的功能设置。这是在定位层面的趋势。
最典型的就是万达城,有明显的娱乐化设施。因为娱乐就带来了旅游,能够解决电商,包括其他等方面的差异化。
2.体验化
体验化由于去年万达在开始主导,把它零售业态下降,增加了体验业态,带来它的客流提升10%,销售额提升8%。它的体验和服务业态占比超过60%,这是未来万达广场的发展方向。
比如说大悦城、K11、环球港等项目的比重都在进行微调,当然把餐饮比例提高来对抗电商对零售的影响,目前慢慢趋同,这个趋同也造成了未来新一轮的同质,就是体验化所造成的。
三、运营
1.互联网化
移动互联网的完善和普及使我们对数据的抓取成为了可能,也为我们的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了一些可能发展的空间,方便了未来商业的运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正是互联网为商业地产带来的新变革。
2.数据化
通过运营数据的抓取或者是修正,主要是消费者行为的一些模拟,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进而影响我们的未来,包括促销、品牌、布局,也包括了一些导视系统、休息区的设置等。在大数据时代,强调的是原因和结果的相关性,通过运营数据的研究,我们对原有的运营(包括经营)有了很好的修正。
作者系克而瑞信息集团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