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的膏方疗法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55769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连膏
  出自北宋王怀隐等编纂的《圣惠方》
  功效:治热渴不止、心神烦躁。
  方药:黄连150克,地黄汁60克,蜂蜜150克。
  制法:诸药相和,于器中慢火熬成膏。
  用法:取竹叶、麦冬各30克,加水适量煎汤,于饭后用汤冲服本膏1匙,每天2次。
  注意事项:此膏仅适用于热扰心神(症见受天气炎热影响后出现低热、脸红、口渴、无汗等)致失眠烦躁者。
  黄芪膏
  出自明代朱棣、滕硕、刘醇等编纂的《普济方》
  功效:除烦解劳,治心神不宁、烦热劳累。
  方药:人参、白术、柴胡、黄芪各30克,白芷、知母、甘草各15克,鳖甲(打碎)60克。
  制法:先用黄芪250克,加水适量煎成稠膏,加入蜂蜜30克再煎,稍后取出加以上药末,拌匀即可。
  用法:每天3次,每次服1匙。
  注意事项:此膏适用心气阴两亏(症见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等),即长期疲劳或失血诱发之心神不安。
  酸枣仁膏
  出自明代朱棣、滕硕、刘醇等编纂的《普济方》
  功效:治失眠而不得卧。
  方药:酸枣仁(打烂)150克,乳香(打碎)60克,牛黄(打碎)3克,丹参(研末)15克,蜂蜜120克,糯米(研末)100克。
  制法:取白酒250克,与上述诸药拌均,慢火煎成膏。
  用法:每餐前取本膏l匙,用白酒(加温)少许调均服下。
  注意事项:酸枣仁宜用炒制品;膏口感不好或食后恶心者则乳香减量再制,或久煎。本膏青少年及儿童不宜。
  丹参赤膏
  出自明代朱棣、滕硕、刘醇等编纂的《普济方》
  功效:治烦热、坐卧不安、腹中有热。
  方药:丹参、雷丸、芒硝、大黄、食盐各30克。
  制法:用白醋浸上述药物1日后,加猪油500克,用慢火煎成膏,去渣再入芒硝粉即可。
  用法:将膏涂于干净布上,贴于胸前,一日二换。
  注意事项:小儿仅用丹参、雷丸熬膏,禁用芒硝、大黄、食盐。
  山茱萸膏
  出自明代朱棣、滕硕、刘醇等编纂的《普济方》
  功效:治忧虑过度、心血虚弱、心悸善忘、不思饮食、失眠多梦。
  方药:山茱萸、杜仲、茯神、枳壳、炙甘草、贝母(打碎)、天门冬各30克,茯苓、麦门冬各40克,生地黄、百部、防风各60克,远志15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加入蜂蜜中浓煎成膏。
  用法:饭后取本膏约10克,用麦门冬加水适量调服。
  注意事项:此膏对老年人及女性神经衰弱者疗效较佳。
  利心膏
  出自南宋陈无择的名著《三因方》
  功效:治心虚、恍惚、喜悲愁易怒、五心烦热、善忘、眩晕、四肢无力、不思饮食。
  方药:白茯苓、人参、前胡、半夏、川芎各10克,橘皮、枳壳、紫苏、桔梗、炙甘草、干姜各15克,当归 40克,白芍90克,熟地45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每次取15克,加水适量,姜5片,大枣1枚,慢火浓煎成膏。
  用法:每日3次,饭前服。
  注意事项:本膏适用于长期心情不佳而诱发心神不安者;半夏如用炮制品,则可不用干姜。
  定心膏
  出自南宋陈无择的名著《三因方》
  功效:理心气不足、神衰恍惚、梦中遗精。
  方药:人参、白茯苓、茯神、黄芪各90克,白术、赤石脂、川芎、厚朴各60克,官桂30克,麦门冬、炙甘草、防风各45克,赤小豆250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加水适量慢火煎煮,汁浓时去渣,再煎,揽拌成膏。
  用法:饭后服1匙,每日2次。
  注意事项:本膏适用于长期劳累而诱发的神经衰弱。
  朱砂膏
  出自元初许国桢编纂的《御药院方》
  功效:镇心安神、解热、虚损咳血等症。
  方药:朱砂、珍珠粉、水牛角、炙甘草、人参、玳瑁各30克,琥珀、牛黄、麝香、龙脑、硼砂、羚羊角、赤茯苓、远志各15克,铁粉、苏合香油各5克,安息香15克,金末9克,生犀角30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拌和炼蜜,加苏合香油,调成膏收贮。
  用法:每餐进食后,取本膏约10克含化。
  注意事项:现代认为方药应更改:金末不用,麝香、牛黄减量至1克许;犀角为禁用品,以水牛角代替。
  五汁膏
  出自宋代杨倓编纂的《杨氏家藏方》
  功效:除五心烦、凉血解莓。
  方药:藕汁、生地黄汁各500克,生姜汁120克,当归30克。
  制法:诸药汁相混和,慢火浓煎成膏。
  用法:不拘时候随时服用,每次服半匙,取当归10克煎汤送下。
  注意事项:本膏适用于高热或中暑诱发心烦、失眠、口渴喜饮水者。
  十四友膏
  出自宋代杨士瀛编纂的《直指方》
  功效:补虚益血、收敛心气;怔忡昏昏、神志不宁、眠卧不得。
  方药:茯苓、当归、紫石英、人参、茯神、黄芪、柏子仁、酸枣仁、肉桂、远志、熟地黄、阿胶各30克,龙齿60克,朱砂10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加入蜂蜜适量煎膏,再入朱砂。
  用法:餐后取膏1匙,取红枣3枚加水适量煎汤送。
  注意事项:朱砂为重金属,不可与上药同煎,有肝、肾疾病者慎用;本膏适用于忧虑过度诱发之心神不安。
  辰砂膏
  出自宋代许叔微编纂的《本事方》,又名《普济本事方》
  功效:安神镇心、治惊悸、止头眩、益智健脑。
  方药:白附子、石昌蒲、远志、茯神、人参、麦门冬、川芎、山药、半夏曲、铁粉、南星、天麻各15克,辰砂、细辛各3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与生姜汁10毫升,一起倒入米(或面汤,适量)中调成膏。
  用法:睡前煮姜汤适量送服1匙。
  注意事项:本膏适用于忧思过度诱发之心神不安;另铁粉、辰砂为重金属,有肝、肾疾病者慎用,即使无肝、肾疾病也不可多服,且剂量渐渐增加。
  育神膏
  出自与朝鲜人金礼蒙编纂的《医方类聚》之中的《简易方》
  功效:理心气不宁、久年不愈、虚弱多惊、怔忡善忘、言语无节、饮食无味。
  方药:赤石脂、白茯苓、防风、人参、白术、赤芍各30克,远志、桂心、紫菀茸各15克。
  制法:诸药打成细末,每次取末6克,加水50毫升,生姜3片,大枣1枚,慢火煎成浓汁。
  用法:每次饭后服用,每日2~3次。
  注意事项:此膏适用于长久过度劳累,伤及心气(症见心悸、神疲肢倦、气短懒言等)等者服用。
其他文献
与其纠结中西医,不如保证去正规医院  中医和西医,看的都是病,追求的都是健康。患者在中医医院里也会接受充分的现代化设备的检查和西医治疗,也会开西药,也会动手术。在中国的医院里,医生也会用中医的思维给病人看病,也会开中成药。所以,“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去考虑。患者到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自然会从中医和西医的所有疗法中,选一个最适合病情的推荐
目的探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技能培训模式。方法 将新入职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实验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心肺复苏术培训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工作坊,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在培训活动过程中主要突出新护士的主体性地位,引导新入职护士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入职护士对急救场景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大脑底部基底核及黑质脑细胞的快速退化,无法合成足够多巴胺有关。由于肌肉活动需要多巴胺来协调,因而当颅内缺乏多巴胺时就会引起肌肉活动协调性减退,并且出现身体僵硬、行动迟缓、手颤或身体其它部分的震颤等现象。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目前仍以多巴胺制剂为主,如复方左旋多巴、普拉克索等,都可以有效改善症状。另外,生活调理也在帕金森病的
目的通过比较结构化面试与传统面试在儿科学见习学生出科考核中的应用,为考核方式改革提供参考。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结构化面试方式的评价,发现其中的不足,实现考核方式的优化。方法以北京大学医学部201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儿科学见习结束后分别分2天依次进行结构化面试及传统面试,并对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对不同考官间评分、结构化面试及传统面试成绩及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检验与保障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在高校广泛推行,但却备受争议。本文以某医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例,剖析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根源,研究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为高校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进教学质量监控方式,提供依据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