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再追析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倍受诟病,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考量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德育实效性处于一个复杂性的社会背景之下,关涉其评判的方式、标准及目标等影响因子,有效地德育需要考虑学校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学校德育的回归生命之本源以及开启理性的现实的实践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实效性 复杂性 生命
  稍作文献梳理会发现关于德育的研究很多,有宏观方面的德育价值、德育功能、德育作用等等,微观层次的诸如德育内部则有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途径、德育效果等等主题,其中关于德育实效性问题在其中占着较大的比例。关于德育实效一般而言都不甚满意,认为学校德育效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一、“5+2=0”德育效果的诘问
  5+2=0是理论界对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理论总结,以此作为学校德育影响低下的明证,“所谓的5+2=0是一种主要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偏低的归因性言论,具体而言就是认为学生即使在学校受到五天的正面道德教育,但是周末两天回到家,受社会和家庭的消極负面影响,所有的学校道德教育成果将被完全抵消,学生的道德水准不能得到丝毫的提高,学校的德育实效性不但是低下,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1。且社会、学校、研究德育的理论界在基于实效性低下的基点上就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进行种种努力和探讨,“学校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德育自身出发的研究一般认为,学校德育低效的根源在于德育自身,这主要表现为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理想而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校德育内容过于陈旧而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德育途径单一而封闭了学生的视野,学校德育方法简单粗暴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2。不管是对德育效果的判断或对其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分析均折射出的德育效果之复杂与无奈。但德育的实效真如此的无效或低效甚至是无效是值得商榷的,稍作分析这种判断似乎也值得从多方面来继续考量。
  二、“实效性低下”的疑惑与追问
  (一)德育实效“5+2=0”的悖论
  本研究恰恰想说的是5+2=0的说法是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悖论,它反证着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也同时显现着学校德育的复杂性。5+2=0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就是学校的德育效果会被走出校外的负面影响消耗为0的,这是其一;其二是学校的影响是正面的是有效的;其三是学校和家庭、社会环境等与德育相关的因素是“不两立的”,是对立的。这内涵恰恰证明的是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努力。效果不是不存在,不是没有而是外界的负面的冲击力太强。学生所受的道德影响是很多的即“德育”承载者很多,如果从德育的承载者、从施加影响的施教方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德育只是作为其中诸多载体中的一个,一个行为甚至于一个问题行为的产生是诸多影响因子、综合作用之结果,其复杂性在于此种作用到底来自于哪里或者说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学校德育由学校承担。但是效果评价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虽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但因学校德育本身的复杂性,德育效果的审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效果的显露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体现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上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效果不仅有时间性还有延时性的特征。5+2=0从社会复杂与多元的角度也反证了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评价的偏离,以单一性掩盖了事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证实着这种判断的不合理性,从此角度上来说也是一个假命题。
  (二)德育效果评判标准的隐遁。但在当今的德育研究中,关于德育效果的评价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就是检测实效的一个重要体征:标准问题,实效评价的结果可以评定比为低效或差效,可是如何评价、评价的标准却被有意无意的“遗忘”。就如有些学者所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挑战,有些已经瓦解,但是,一些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形成和确立。于是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在不少情况下,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缺乏明确的标准”3,然而,其实效性如何低?其标准在什么地方却难以找到有力的令人信服的标准。众所周知,德育本身的复杂性,品德状况难以用科学量化的方式进行,很多的判断来自于主观臆测。其简单性往往掩盖了德育效果判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且大多数往往是把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即外在的“不好”当作尺度,德育实效与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强行被挂钩、混为一谈。“产生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认识,主要是由对学校德育功能的过高期望造成的德育功能泛化引起的,青少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要向学校德育‘要个说法’……社会上的人形形色色,造成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非一日之功,非一个系统之责”4,此种逻辑推理之价值预设是学校实施了德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非常的高尚任何学生不能够出现任何道德问题,它得具有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反之,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德育无效德育工作欠缺没有到位的之故。如以此为据,从宏观角度而言社会存在有警察、监狱、有坏人那么社会就有问题,从狭义角度来说学校内部的很多学科也同样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各学科都是低效或者无效?标准的单一甚至是隐遁却能推出如此明确且同一的标准,这无疑是一悖论,从此角度来谈,“德育实效低下”的判断该是一个假命题。
  道德教育本来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其无效、低效亦或有效的标准或评判方式是复杂的。比如德育实效性的显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并且实效判断和评估尤为艰难,事实上很多的说法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要求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走上社会、走出学校时提高道德警惕性和选择性,为何要提高道德警惕?道德本身是真善美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判断,其本身不存在伦理问题的,也就是说道德本身就是一个“善”的事业。道德的思想、道德的言语、道德的行为,道德是无需判断的,道德永远是正面的是有价值的存在。但5+2=0的前提给学校德育有效的任务暗含着判断的条件,要学校德育有效是需要条件的。理论的判断与真实行动的距离,德性的形成成为一种选择。但分清好坏是道德教育的事情,判断正误是智育的任务,“美德”本身是不存在质疑的,倒是通向“美德”的路径、达成的方式以及检测的依据和标准是不确定的。在某种程度上说“道德教育”是为人的美好生活奠基的活动,以促进“道德人”未来的美好生活服务,教学是生命相遇的场遇,以人性的唤醒为旨义。雅斯贝尔: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个心灵敲击另一心灵。教育的起点为人的幸福人生奠基,德育教育的本义更是如此,但如果成功的道德教育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美好生活服务,即现实的一个鲜明的状况是当我们培养出优秀的、合乎道德的人,走向社会时却面临着社会适应性问题,这也德育的尴尬。理论界解决的办法是提高道德的判断力,这只能证明一点,学校德育与外界的脱节。   三、复杂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实效性探寻
  那么检查原因、寻求方法,于是德育要“回归生活”、德育要关注人的生命,注重于生命质量的提升。“道德虽不能说完全是生活的法则,但却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其本身就在生活之中,离开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离开生活的道德”5。著名的教育家杜威也很关注学校与生活关系,他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校如果不能复制出典型的社会条件,将不能为学生迈入社会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要做好准备,就必须使学校生活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6并且认为道德教育不能有两套标准,学校与现实生活必须要统一,“不能有两套道德行为准则,一套为校内生活,一套为校外生活”。7当学校与生活统一一致的时候,那么学生就不会面临走上社会的适应性问题了。
  最后需理性地开启德育模式。200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7界国际教育大会就明确的指出,现有的正规中等教育的各种模式,都不能真正地适应21世纪初的现实,在大多数情况下,青少年们从这些模式中所看到的都是一些被肢解成众多学科的知识王国,青少年不能從学校获得和加强解决道德问题和个人生存问题的能力,而高质量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在道德的基础上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团结起来、相互包容、共同构想和参与到多样性生活中。且不说在主智思想指导下的学校教育对德育空间的挤压,暂且基于具有高效的德育实效性的前提假设下的隐忧:学校德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活动,所培养的人应该是与社会保持一致的为社会所期望的。可是悖论是:品德高尚的人进入社会还需要条件、还需要证明,还需要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为提高警惕,提高判断力,在做好为社会服务准备,为何在走向社会之后还要提高警惕和判断力,结果反过来还在质疑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外围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元化,也即在提示学校德育存在着这样一种危险:成功高效的道德教育可能给孩子们以后个体的生活带来不安,因为无法很好的溶入社会。那么学校道德教育意义性则无所归依,道德教育是以净化人的心灵,为人类生活的和谐带来福祉、心灵的安逸和平和。裴斯泰洛齐曾说“人类的内心得到满足,共同的人类本性得到力量和纯洁,人类的生存得到福泽——这些并非梦想!追求和寻找这些东西,无疑是人类的真正职业。至少我自己的心愿的归宿就在其中。我的全部本性驱使我投身于对它们的追索”8。道德的行为要为人类的生存带来福祉,思考“本性的纯洁和力量”还有“人类的福祉”,但道德的行为遭遇不道德的现实,或者说道德人遭遇不道德的外在的社会环境。那么此时此刻如何面对?这种困惑不是个人的,很多的德育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都有觉察,于是提倡要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德育还要培养孩子们分析、分清善恶是非对错美丑的能力,但这往往还是不够的,分辨善恶对错、是非美丑可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还要在情境之中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一点才是最为困难的。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仅仅是提高了道德判断力、道德选择就够了吗?这仅仅是在技巧、技能上的修改和更新,属于敲敲打打的修补根本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遵守规则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特质,善恶美丑真诚虚假等道德判断成为一种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标准,它必然在生活中处处产生影响。这种心理情感一旦形成不会也不能轻易改变,情感领域的东西的形成固化没有三年也是五载才能修炼内化为德性沉淀,否则容易形成分裂性的人格或者导致道德的虚假。
  真的追求、善的实现、真诚等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的。否则更多的时候将沦为真诚被视为简单、善良被视为懦弱、诚实被利用等等尴尬境遇。而这些素质往往还会让“道德的人”失去晋升的、发展的机会或者被别人一步步地侵吞自我的地盘和利益。当没有一个道德的外部环境的时候,处于责任和爱,做一个真实的现实人还是道德人是一个艰难的抉择。道德向善,但当善不能为道德人美好的生活服务,那么道德的意义和本质如何体现,公正、正义的位置何在,道德人与非道德人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在这两者之中应该还有一个缓冲阶段,那就是做一个现实的社会人。也就是说实效性完全到位,学校在学校中培养出很出色的“道德人”,那么道德的社会环境必然是一种必须的依托才可,问题真正的解决是要构建一个德性的社会,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平台的统一。道德的教育、学校实效性也要考虑这样的因素。当我们不能用两分法来做简单二元对立定位的时候,那么道德的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一个道德的人还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人,这是德育实效性判断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霖.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误区及其应对[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李刚,高静文. 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J].哲学研究,1997.3
  [3]薛桂英.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实效性解读[J].教学与管理,2008年10
  [4]高德胜.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5期
  [5]Dewey,J.Ethic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education[M].Carbondale / Southern IllinoisUniversity Press,1972.
  [6]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页
  [7]刘铁芳.生命的价值与尊严:道德教化的价值目标[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5年2月 第1期
  [8][瑞士]裴斯泰洛齐:隐士的黄昏,见夏之莲等编: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马霖.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误区及其应对[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许锋华,杜时忠. 从“道德人”到“经济人”—关于德育实效问题的根源探讨与视角转换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李刚,高静文. 市场经济与道德代价[J].哲学研究,1997.3
  薛桂英.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实效性解读[J].教学与管理,2008年10
  高德胜.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第5期
  Dewey,J. Ethical principles underlying education[M].Carbondale /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72.
  杜威.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页
  [瑞士]裴斯泰洛齐:隐士的黄昏,见夏之莲等编: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之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龙红霞 女 1976.06出生,湖南怀化人 铜仁学院 副教授 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学校德育改革
其他文献
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口语展示”的教学为例,阐述利用互联网提升高中生口语水平的具体做法。提出教师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过程中应给学生推荐优质的互联网学习资源,并
目的:分析与监测H市4个不同功能区外环境(食物、空气、水、土壤)中微生物分布特点及与感染性疾病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相关实验室操作手册》(细菌学部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及其它相关国家标准分离、鉴定各类标本中的有关细菌。用纸片琼脂扩散(K-B)法测定有关细菌的耐药性。结果:H市主要食品均不同程度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以猪
【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对文本意义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师生个性张扬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韵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时原初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个性化阅读教学正是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提出的一种有利于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目的:为了掌握我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状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及乙肝五项。结果:2006年检测35179名我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查出HBsAg阳性者305人,HBsAg
目的:了解宜昌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对宜昌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7大类10个食品品种进行6类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生禽肉和速冻面米食品(生制食品
清代中前期是伎乐转型的关键期,男旦成为公共乐伎的主导力量。这一转变使得男旦对文人生态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媒体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教育的影响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就新媒体文化对于青少年教育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媒体文化背景下创新青少年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 青少年教育 影响 对策  一、新媒体和新媒体文化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目的:研究中国人均卫生总费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利用Geo DA软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2012年中国人均卫生总费用的空间聚集情况,并采用空间回
介绍了HydroCOM如何控制压缩机排气量、如何实现被控压力的稳定及如何实现HydroCOM和旁通阀之间的无扰动切换,进而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通过阐述系统组成、控制方案、实际应用
【摘要】一个良好的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对于英语老师以及学生都具有关键的作用。由于当代的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具有目标片面、内容狭窄、工具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需要用科学而高效方法来完善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本文将根据高中英语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业成就评价 问题 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英语在我国教育项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