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成语活动课的尝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shengs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根据这些要求,我在高一年级开设了成语活动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媒体查询知成语———讲演故事释成语———理解竞赛用成语———迁移拓展品语言”等流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媒体查询知成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根据这些要求我们设计了“媒体查询知成语”这一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阅读环境,不仅有助于扩大信息量、扩展知识面,还能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通过网上查询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要大得多。因此,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积累知识信息的能力。其做法是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查询所要讲解的成语典故,了解成语的出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与之相近的成语、俗语和相反的成语、俗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主题的网站,或利用本校校园网建立一个主题网页,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在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大量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优选,然后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同时挑选其中一至二个成语编写成故事、谜语或漫画等。如一个学生对成语“走马观花”做了以下的笔记:唐朝有位著名诗人,年轻时用功读书,终于考中进士,他非常高兴,骑着骏马在长安街尽情游玩,玩到高兴时,不禁吟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五年后他到溧阳任县尉,因思念母亲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游子吟》一诗。请说出这位诗人是谁,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能得出哪个成语,并请背出《游子吟》中任意两句诗。(答案:孟郊(孟浩然),走马观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又便于学生对成语进行准确地解读。
  
  二、讲演故事释成语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根据自己从网络上搜集来的信息,通过故事、谜语、诗词、漫画等形式讲演成语。具体做法是:每个同学都要讲,抽签决定次序。讲的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成语以故事、谜语、诗词、漫画等形式讲出来,由听的学生猜出是什么成语,然后讲的同学将该成语写在黑板上,进行解释和造句,听的学生提出疑问,同时也要造句,最后写出反义词(成语)和同义词(成语)各5个以上,大家一起讨论、评价。后面讲的同学所讲成语不能同前面重复;每周每个学生将该周讲的成语及课本里出现的成语记载下来并解释、造句,同时用这些成语的三分之二写一个片段。
  将成语的积累同文言文学习结合起来,在理解文言文语句中关键词词义的同时,触类旁通,由单个关键词及其意义联想到含有此词及这个意义的成语,并把它制作成卡片积累下来。同时,也可由成语的意义加深对文言语句关键词意义的理解。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学生制作了这样两条卡片,“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劳无功:白白地”“璧有瑕,请指示王———瑕不掩瑜,白璧无瑕:玉石上的斑点,疵病”。从而提高辨析和想象能力,并有效落实语文新课标要求。在旧的教学模式中,语文各方面的知识等是由教师介绍的。现在我们让学生自己有选择地介绍搜集来的信息,使他们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为主动地获取、运用信息。学生在介绍讲演成语时,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又理解了成语
  的意思,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理解竞赛用成语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通过竞赛型的活动课,训练学生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为了便于合作与交流,将全班50人分为四组,每一组中至少有一位使用电脑熟练的同学、一位上网条件成熟的同学和一位语文成绩优良的同学,并且注意男女生的比例平衡。之后,每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和组际交流。要求每个小组编一份以成语为主题的报纸,其中以学生自己的体会及关于成语的理解文章为主,电脑打印好,各组间进行交流。开设成语竞赛活动课:5分钟的成语接龙活动、成语接下联、看动作猜成语、成语演出(如“卧薪尝胆”和“乐不思蜀”启示新编)、知识抢答等智力竞赛活动;期中、期末45分钟的成语奥林匹克竞赛(游戏抢答等形式)、成语测试竞赛等。这些竞赛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次活动课结束后每个小组由一个同学整理和记录好活动的内容及成绩等,然后输入电脑在全班交流;最后评出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通过竞争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从编报到竞赛以及运用等活动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利用网络,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四、迁移拓展品语言
  
  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达到学习目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全班50个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对学生而言,知识获得程序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程序。问题解决的高级形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参与的“课题式学习”或“研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学生将成语的学习扩展到各个方面,如“成语与生活的研究”“成语文化与广告用语”“成语与方言”“成语与文言文的学习”等,以这些为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调查走访、交流讨论。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然后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论文,每个课题小组写出自己的结题报告并做成光盘,最后全班进行成果交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唤起,通过教师为之创设的宽松环境,借助“研究游戏”,借助活动课,学生获得思维、实践、演说的自由,释放了最大潜能,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词语积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积累的过程也正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中心环节。如何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词汇量?这是教师着力探讨的热点。作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淀之一的成语,在词汇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现有的教材都加重了成语训练。高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成语,将这些成语进行适当的整理、复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激励学生重视课外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尤为必要。而成语活动课形式新颖,设计的活动目标,不仅围绕成语这个主题,将听、说、读、写、演、练等能力训练有机整合,还重视学生平时的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给语文词汇教学提出的新任务。同时活动课的多种活动形式也适应了学生的心理,学生既富于想象、乐于表现,又有很强的成就动机。所以在这种活动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形成强烈的认知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成语、积累成语、运用成语、掌握成语,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寓教于乐、寓训于赛,使学生主动参与,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整个学习过程既紧张又有趣味,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其他文献
几天前,某晚报登出一篇“时评”:周杰伦新歌入试卷是汲取营养还是拨弄垃圾?原来,武汉市一中学语文试卷中,有一道选做题是默写周杰伦新歌《青花瓷》的歌词。老师因为学生喜欢所以大胆尝试一下。专家则认为,流行文化无孔不入,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由此引发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其实,我们谁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流行音乐,更具体地讲,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或是不喜欢,他们时时刻
文章题目,是文章章法的有机构成部分。如果说其他的艺术形式或其他的文体,对此要求或许还比较宽松的话,如“无标题音乐”,有些诗歌直接标出的是“无题”,有些甚至就没有题目,文章要有题目却是一项比较明确的规定。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概念,过去的就不见得这样。如《论语》章节的题目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是取下边紧接着文字开头的两个字而已(古人文章、文学不作明确区分,《诗经》也是这样处理的)。这种认识
初步研究了微波处理对哈密瓜汁中POD、PPO、LOX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控制微波处理温度不超过48℃时,最优处理组合为微波处理时间40s、微波处理9次、pH值5.5。
《红楼梦》开篇即自题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其中“满纸荒唐言”即《红楼梦》的语言的荒诞,“一把辛酸泪”则指意味上的荒诞。《红楼梦》意味上的荒诞,涵盖自然、社会、人际、感情和生命终极诸多层面。既有曹雪芹个人的遭遇,家族的盛衰,又寓示对人生终极追问所产生的荒唐感。寓意深广,独步千古,呈现出曹雪芹的超前之思。时至今日,《红楼梦》不失为可用现代哲学解读荒唐人生的经典文本。
一直以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以其主观性强、操作性弱,概念把握易、具体切入难而困扰考生。然而,综合近年高考中的此类试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总体浏览,留心暗示    我们都知道,读懂文本是鉴赏的基本前提,那么怎样才算读懂、怎样才能读懂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说的读懂并不是让你完整、深刻、透彻地理解,只是粗略地知晓大概意思。其实,高考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也并非让学生像专家学者那样去解读、评
新西兰女作家路易曾经慨叹“中国有两座最美的小城”,其中一座就是那悠远的边城——风凰古城。凤凰城以它的秀美与淳朴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更催生了京派作家沈从文的名作《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