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un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初中生由于中考的压力不能经常接触信息技术,造成许多初中生只会用电脑、手机玩游戏,而对于信息技术专业的操作、知识等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关键词:情境教学;信息技术;初中教学
  相关研究表明: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创设生动、具体和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遗憾的是,目前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并不成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对于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科学合理地利用情境教学,为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开展信息技術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思考问题,让他们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网络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于是为他们创设了生活情境。首先,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上网时都做些什么?”学生从学习、娱乐、互动等多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继续说道:“看来网络的作用真不小,那么,网络到底是什么呢?网络连接了什么?”有学生回答:“网络就是因特网,连接的是计算机。”从其他学生的表现看,他们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并无反对意见。接下来,教师说道:“我们平时所说的网络一般指因特网,即计算机网络。但是,从广义上讲,网络的含义可就更为丰富了。如电视网、电报网、人际关系网、庞大的运输网络,等等。以因特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网络,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真正地认识网络世界吧!”最后,教师引入了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是先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让他们思考、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利用学生错误的认知引出了新知识,顺利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情境有利于将学生带入思考的状态,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前,要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情况等,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保证教学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更活跃,教学效率才会更高。
  例如,在教学“网站设计与制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网站设计规划,帮助学生了解网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如何规划一个网站。首先,教师提问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对网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那么,有哪些你们喜欢的主页呢?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阐述了内容、界面、设计风格等方面。接下来,教师打开提前制作的一个网站,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集中到了这个网站上。同时,教师抛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这个网站提供了哪些功能?”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板书:如何进行网站的构思、规划?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你们想做一个关于什么内容的网站?以此来明确网站主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从站点的结构、风格定位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主题并搜集一些资料。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导入了新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了网站的构思和策划,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 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基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创设游戏情境,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后,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学习效率也会更高。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例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照片,让学生通过这些照片联系生活。然后教师说道:“图片向我们传递了某种信息,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在获取信息。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体会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信息的。”教师拿出了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并说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装有酒、酱油和盐水,但是没有标签。你们能够通过你们所获取的信息,辨别出这三个杯子中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并很快给出了答案:通过观察三种液体的颜色,我们能够很快找出酱油。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嗅觉,来鉴别盐水和酒。教师让其中几个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鉴别三种液体,学生都正确地辨别出了三种液体。最后,教师总结知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体验获得的信息,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信息的含义,并总结出了信息的特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情境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初中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学会操作信息技术的重要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教学成效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4):211.
  [2]傅云丹.弹好情境课堂变奏曲——浅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六课教学设计[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2):342-343.
  作者简介:
  杨淑译,陕西省宝鸡市,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第三九年制学校。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动态血压包括脉压(PP)的变化,以及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1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24h动态脉压,计算昼夜PP的水平及PP的变化
我省是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最早的省份之一.近几年,特别是去年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以后,我厅不断加大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的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温饱,而是追求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要。科技宣教文化服务中心作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此,笔者
实践证明整堂课一味地用课件讲下来,长此以往,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惰性。讲师会变成播放课件的机器,而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看热闹,成绩没有提高反而会下降。所以我们既要接受新事物,在
摘 要: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与教育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加强阅读对于提高认知、拓宽视野、丰富思维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面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兴趣不高、思路狭窄、写作千篇一律等问题,应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调动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激发写作潜能、增强写作认知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小学作文教学可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作文;教学;意义  当前的语
摘 要: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它是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学生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然而,小学学生认知有限,缺乏日常生活的常识,且识字量少,所以审题意识淡薄,容易出现审题不全面、解决问题能力差等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注重生活常识的积累,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的干扰,增强学生全面统筹的能力和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审题能力  自新课
本文选取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10个班级作为调查样本,设计了37道题目,从传统文化认知、中外文化对比、当代文化艺术、当代科技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信
摘 要:在信息时代,计算思维是人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思维能力亦是当代学生所必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本文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及多年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经验浅谈基于Scratch软件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能力;中学生;Scratch软件  一、 引言  根据国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计算机教学除了要传授计算机知识,更要发展学
构建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以运动锻炼为目的,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