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视自1958年创办以来,一直高度重视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对中国电视人来说,电视除了具有新闻宣传、娱乐审美的作用外,其所具有的教育科普作用也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电视中的教育节目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讲,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剧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宣传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普及科学教育知识的作用。狭义上来讲,电视教育节目专指在电视上播出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电视教育教学节目。本文的论述范围主要指后一种。
电视教学节目既具有一般电视节目声画统一、时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等特点,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电视教学节目较其它电视节目具有更高的科学普及、知识传递价值。其次:较一般教学形式,电视教学节目具有普及面广、传递迅速、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等优势。
当前电视教学节目的传播渠道主要有各级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各级教育电视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各级电教馆。其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电视播出、网絡播出、光盘发行。
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不同于一般电视节目的制作,其是电视节目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 课程选择
课程的选择是电视教学节目制作的基础环节。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形式的电视教学节目。实践动手类的课程在一般课堂教学中很难具体表现其操作过程,特别适合于电视表现。如农业课程、土木工程课程、医学课程、机械加工课程等,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直接进入实践环节既难以保证学生在操作前便做好操作准备,也使教学成本大大增加。而电视教学节目则可以通过实景演示,把教学内容清晰简明地传递给学生,为其后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来说,电视教学节目则可以通过实景演示、场景模拟等手段,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应用环境和具体步骤,大大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吸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电视教学节目来说,实践操作类的课程具有更大的教学优势,具有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说课内容准备
教师对说课内容准备充分,资料充实有利于拍摄制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教案在电视教学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类似于剧本在电视剧创作中的作用。所有的拍摄制作都要围绕教案进行,突出电视教学节目的教育特色,集中反映教学中心内容。教案一旦确定便不宜进行改动,否则将影响整个节目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及时与拍摄人员进行沟通,哪些内容适合电视表现,哪些内容无法通过电视表现出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那些不适合在电视上表现的内容若与教学中心关系不大可以适当删减,如果其对于教学中心意义重大则要考虑通过其它形式予以表现。
三、 设计脚本
在教师授课教案确定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与电视教学片摄制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共同完成脚本设计。电视教学片的脚本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教学步骤设置分镜头、段落;机位、角度、景别设置;灯光设置;对外景拍摄、室内拍摄、课堂拍摄进行区分;配音解说及音乐音效。
四、 外拍内容
此处所涉及的外拍内容是指除课堂教学过程拍摄以外的一切拍摄内容。电视教学片的拍摄应该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不可颠倒。这是由于拍摄课堂教学时往往使用投影或电视播放等辅助教学手段作为拍摄背景或者辅助性教学工具,这就需要在拍摄课堂教学环节前完成其它拍摄任务,并且制作成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短片。
电视教学节目的外拍内容不仅应该紧紧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心任务来表现,而且要充分考虑电视的传播特性进行拍摄。摄制角度应以正面为主,侧面为辅,背面的反打镜头必须慎用。拍摄景别应以中近景为主,在反映具体操作步骤、演示性环节时可以适当加入特写镜头,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具体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现场音效和拍摄时老师的讲解,使其具有真实感,能够使学生在观看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增强传播效果。
五、 课堂拍摄
在完成外拍基础上,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就进入了课堂拍摄环节。电视教学节目的拍摄既可以在真实的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由演播室搭建的教学背景前进行。考虑到灯光,音响等因素的作用,演播室中的录制效果一般优于教室实景拍摄,当前电视教学节目的拍摄一般都选用演播室进行。在拍摄课堂教学过程时,一般安排教师面对学生授课。电视教学节目的机位设置类似于有观众参与的综艺节目的机位设置。一般包括以下机位:主机位正对授课教师,摄制的是教师的半身像或胸像;左右反打机位面向学生,可以拍摄教师授课时学生的反应镜头,也可在有师生互动交流环节时将镜头推至学生的中近景;学生身后可以设置一个机位,这一机位角度与主机位相同,也正对授课教师拍摄,但视野大于主机位,授课教师此时仅占镜头上部中间较小的空间,其余部分为演播室搭建的场景和学生的背面像,使这一机位成为学生的主观视点镜头;若条件允许,可以在教师两侧各增加一个机位,与主机位形成三角形机位的形式,侧面两个机位既可以拍摄教师的侧面像也可以在有投影演示教师讲稿或视频演示时将投影内容收入画面。
六、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将课堂教学环节做为基础性的素材。配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进行,适时地插入学生听课的反应镜头、外拍的实践操作内容,教师的教学讲稿图像。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和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利用解说、字幕等形式进行深入讲解。电视教学片的编辑应以传播知识内容为首要考虑因素,特技制作、画面处理、音响音效都应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不应喧宾夺主。
七、 播出发行
由于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主要由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教育电视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各级电教馆、各音像出版社完成。因而其传播也依托于以上各机构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传播方式:科教频道、教育电视台的电视播出;各广播电视大学、电教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各音像出版社以随书光盘或单独光盘形式进行出版发行。随着网上教育教学的普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视教学片的下载或VOD视频点播也逐步得到应用,日益成为电视教学片节目的重要传播渠道。
作者简介 :史哲宇(1984.7-), 男 ,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视教育、教育史。
电视教学节目既具有一般电视节目声画统一、时空统一、内容与形式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等特点,又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电视教学节目较其它电视节目具有更高的科学普及、知识传递价值。其次:较一般教学形式,电视教学节目具有普及面广、传递迅速、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等优势。
当前电视教学节目的传播渠道主要有各级电视台的科教频道、各级教育电视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各级电教馆。其传播形式主要包括电视播出、网絡播出、光盘发行。
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不同于一般电视节目的制作,其是电视节目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 课程选择
课程的选择是电视教学节目制作的基础环节。不同的课程适合不同形式的电视教学节目。实践动手类的课程在一般课堂教学中很难具体表现其操作过程,特别适合于电视表现。如农业课程、土木工程课程、医学课程、机械加工课程等,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直接进入实践环节既难以保证学生在操作前便做好操作准备,也使教学成本大大增加。而电视教学节目则可以通过实景演示,把教学内容清晰简明地传递给学生,为其后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来说,电视教学节目则可以通过实景演示、场景模拟等手段,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应用环境和具体步骤,大大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吸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使教学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电视教学节目来说,实践操作类的课程具有更大的教学优势,具有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说课内容准备
教师对说课内容准备充分,资料充实有利于拍摄制作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教案在电视教学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类似于剧本在电视剧创作中的作用。所有的拍摄制作都要围绕教案进行,突出电视教学节目的教育特色,集中反映教学中心内容。教案一旦确定便不宜进行改动,否则将影响整个节目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及时与拍摄人员进行沟通,哪些内容适合电视表现,哪些内容无法通过电视表现出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那些不适合在电视上表现的内容若与教学中心关系不大可以适当删减,如果其对于教学中心意义重大则要考虑通过其它形式予以表现。
三、 设计脚本
在教师授课教案确定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应与电视教学片摄制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共同完成脚本设计。电视教学片的脚本应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教学步骤设置分镜头、段落;机位、角度、景别设置;灯光设置;对外景拍摄、室内拍摄、课堂拍摄进行区分;配音解说及音乐音效。
四、 外拍内容
此处所涉及的外拍内容是指除课堂教学过程拍摄以外的一切拍摄内容。电视教学片的拍摄应该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不可颠倒。这是由于拍摄课堂教学时往往使用投影或电视播放等辅助教学手段作为拍摄背景或者辅助性教学工具,这就需要在拍摄课堂教学环节前完成其它拍摄任务,并且制作成可以在课堂教学时使用的短片。
电视教学节目的外拍内容不仅应该紧紧围绕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心任务来表现,而且要充分考虑电视的传播特性进行拍摄。摄制角度应以正面为主,侧面为辅,背面的反打镜头必须慎用。拍摄景别应以中近景为主,在反映具体操作步骤、演示性环节时可以适当加入特写镜头,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直观具体的认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留现场音效和拍摄时老师的讲解,使其具有真实感,能够使学生在观看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增强传播效果。
五、 课堂拍摄
在完成外拍基础上,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就进入了课堂拍摄环节。电视教学节目的拍摄既可以在真实的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由演播室搭建的教学背景前进行。考虑到灯光,音响等因素的作用,演播室中的录制效果一般优于教室实景拍摄,当前电视教学节目的拍摄一般都选用演播室进行。在拍摄课堂教学过程时,一般安排教师面对学生授课。电视教学节目的机位设置类似于有观众参与的综艺节目的机位设置。一般包括以下机位:主机位正对授课教师,摄制的是教师的半身像或胸像;左右反打机位面向学生,可以拍摄教师授课时学生的反应镜头,也可在有师生互动交流环节时将镜头推至学生的中近景;学生身后可以设置一个机位,这一机位角度与主机位相同,也正对授课教师拍摄,但视野大于主机位,授课教师此时仅占镜头上部中间较小的空间,其余部分为演播室搭建的场景和学生的背面像,使这一机位成为学生的主观视点镜头;若条件允许,可以在教师两侧各增加一个机位,与主机位形成三角形机位的形式,侧面两个机位既可以拍摄教师的侧面像也可以在有投影演示教师讲稿或视频演示时将投影内容收入画面。
六、 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将课堂教学环节做为基础性的素材。配合课堂教学环节的进行,适时地插入学生听课的反应镜头、外拍的实践操作内容,教师的教学讲稿图像。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和较抽象的内容可以利用解说、字幕等形式进行深入讲解。电视教学片的编辑应以传播知识内容为首要考虑因素,特技制作、画面处理、音响音效都应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不应喧宾夺主。
七、 播出发行
由于电视教学节目的制作主要由电视台的科教频道、教育电视台、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各级电教馆、各音像出版社完成。因而其传播也依托于以上各机构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传播方式:科教频道、教育电视台的电视播出;各广播电视大学、电教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各音像出版社以随书光盘或单独光盘形式进行出版发行。随着网上教育教学的普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视教学片的下载或VOD视频点播也逐步得到应用,日益成为电视教学片节目的重要传播渠道。
作者简介 :史哲宇(1984.7-), 男 ,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电视教育、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