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2、第3自然段,作者萧红是用怎样的文字来描写这个园子的呢?请同学们拿出摘抄本,美美地读读你摘录的句子。
  (生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谁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对这个园子作一个“印象扫描”。
  生:鸟栖虫居、鸟语花香。
  生:花木成畦、瓜果满园。
  生:草长莺飞、五彩斑斓、万紫千红。
  ……
  师:正是这个园子,令作者多年后依然魂牵梦萦,这里珍藏着她怎样的童年时光呢?
  【评析:那个鸟栖虫居、花木成畦的园子,是作者尽情戏耍的童年乐园;那一句句清新活泼、跳跃行走的文字,是学生语言习得的源头活水。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学生语言积累后的展示、运用,同时又将那片五彩斑斓的天地再次在学生面前铺展开来,为学习下文搭建了一方风光旖旎的舞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轻地读读课文第3~12自然段,想想课文写了作者在园子里做的哪些事,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指名上黑板写)
  师:(指着学生的板书)栽花、拔草、铲地、浇菜这几件事,你们都写下来了吗?
  师:其实,这几个动词的字形都与它们表达的意思相关,你能记住吗?
  (生识记)
  师:还写了其他事吗?
  生:还写了祖父种菜的时候“我”溜土。
  生:还写了祖父教“我”认谷穗,“我”却去吃黄瓜、追蜻蜓。
  师:“我”真的是在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菜吗?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我”是在——
  生:(齐)瞎闹。
  (师板书:瞎闹)
  师:怎么个瞎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
  师:只画线,不写感受,这也叫瞎闹哦。
  (生交流,師出示课文段落。)
  种菜——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生:“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不但没帮着种菜,反而帮了倒忙。
  师:帮了倒忙,“我”懊恼吗,自责吗?“我”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读出得意,读出快乐。)
  生:从“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可以看出“我”根本不会溜土。
  师:是啊,用“哪里”更表达了“绝对不会”的语气,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有感情朗读)
  (师出示课文段落)
  铲地——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生:从“爬”这个动作,我仿佛看到了小作者弄得满身是泥,一路走过去,压倒了不少庄稼。
  师:边读文字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这句话中又有一个“哪里”, 可以看出“我”根本就是在瞎闹。
  (师出示课文段落)
  浇水——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生:从“乱闹”可以看出“我”实在是太淘气了。
  师:是啊,你看,“我”浇菜和祖父浇菜有什么不同?
  生:动作不同,祖父是细心地往菜上浇;“我”是把水往天空里扬。
  生:水瓢是祖父浇菜的工具,到“我”手里却成了玩具。
  生:“我”浇菜纯粹是为了
  玩乐。
  师:“我”浇菜,浇出的是一种乐趣。
  (师出示课文段落)
  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生交流感受,略。)
  师:这段话让你想起了哪个童话故事?
  生:《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
  师:这些故事都是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萧红在这里也是在写自己三心二意吗?
  生:不是,她只是在说她很自由。
  师:是呀!又去做别的了,会去做什么呢,又闹出什么好玩的来了?请拿出笔来写一写。
  (生练笔后交流)
  生:跑了几步,看见丝瓜花上停着一只小蜜蜂,就用手去捂小蜜蜂,谁知被蜇得哇哇大哭。
  生:我又跑到树阴下,采了一大把野花,一朵一朵插在自己头上,真是臭美啊!
  ……
  师:说着这一桩桩童年趣事,笑意在我们脸上舒展,快乐在我们心间荡漾。这个园子里留下的是作者怎样的童年呢?
  生: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
  【评析:作者用活泼率性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在园子中的快乐时光,每一件小事都写得妙趣横生,值得驻足流连,咀嚼涵泳。在教学中,教者紧扣“瞎闹”二字,以情感体验为抓手,引领学生化身为文中的“我”去感受体悟。而对每一件趣事交流的侧重点又不一而足,或是抓关键词,或是想象画面,或是角色体验,或是补白写话,使课堂教学避免了机械重复,显示出一种自由、洒脱。】
  师:这份童年的美好,源自于什么呢?
  生:是这个园子给了“我”
  快乐。
  生:还有祖父,以及祖父对“我”的宠爱。   师:祖父是怎么对待“我”的“瞎闹”的?
  (生根据课文内容交流,略。)
  师:当“我”把狗尾草说成谷子时,祖父大笑;当“我”说每天吃的就是这个时,祖父还在笑。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停留在这幅图上,祖父的这张和蔼可亲的笑脸上,发挥你的想象,用“当……的时候,祖父笑了!”来说一句话。
  生:当“我”东一脚西一脚地瞎
  闹,把菜种都踢飞了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从祖父手里抢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草时,祖父笑了!
  生: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瓜、追蜻蜓时,祖父笑了!
  师:这是宽容的笑、理解的笑、欣赏的笑……
  师:同学们,祖父这一次又一次的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父浓浓的爱呀!所以,作者在文中用这样的句式深情回忆——
  (师生合作读)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溜土;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师:从这样的句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和祖父关系亲密、形影不离。
  【评析:除去那个生机勃勃
  的园子,除去那个无忧无虑的女孩儿,祖父始终是课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作者有意无意的轻描淡写中,就那样笑吟吟地望着作者,也望着文字之外的读者。教学中,教者创生“当……的时候,祖父笑了!”这样的句式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背后那位慈祥宽厚的长者,又从文中捡拾起“祖父……,我……”这样的句式引领学生破译文本的语言密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语言与情感的双重滋润。】
  师:“我”和祖父的园子是“我”和祖父的乐园,而我们,是沉浸在文字中的读者。现在,让我们走出园子,做一个审视文字的读者。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景,第3~12自然段写的是园中的事,把第13自然段放到第2自然段之后似乎更合适,衔接也更自然,你的看法怎样?
  生:有可能是作者一会儿在园中赏景,一会儿又玩闹一阵,玩累了再休息休息看看景色,所以就先写景再写事,最后再写景,这样写法也比较自由。
  师:有道理,还有其他看
  法吗?
  生:老师以前教过我们“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事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自由,但她觉得还不够,于是再把这种自由投射到了园子中的一切景物,通过景物写出了无比的自由。
  师:看来你已深深懂得“借景抒情”的写作之道啊!我们不妨回到课文中看一看,作者是怎樣借景抒情的呢?
  (师出示课文段落)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作者看似在写景,其实是在写自己,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师出示:我愿意______就______,愿意______就______,我若愿意______,也没有人管。)
  (生交流略)
  师:自由的景,自由的人,自由的文字,正如文中所说,“一切都是自由的”。
  【评析:语文教学需要“情趣”,也需要“理趣”。学习表达尤其是学习用语文的方式表情达意,应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一环节,教者引领学生从“沉浸在文字中的读者”转变为“审视文字的读者”,体悟课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手法,体会看似无意实则有情的表达奥秘,使学生获得了“语文”的滋润和“语文”的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情况下,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不平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措施不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弱化。通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这一党建创新,加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规范党员行为,提高党员素质,让学生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立足岗位做贡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可有效增强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后续教育 实践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理论
作者简介:   李晓东,天水市《秦州文艺》执行主编,秦州区作协主席,有百万字作品发表。著有长篇小说《雪落秦州》《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婚姻补丁》,长篇历史文化散文《风华国色》,个人散文集《花事·人事》。诗词作品均依中华新韵。   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午后,张玉秀已经在半山腰枯坐几个小时了。这是她出走之后的第三天。   出走,当然指的是离家出走。父母
“强子,强子,赶紧出来!”任老书记一边指给程昱说前边那个村子最西头独门独院的水泥砖房就是任自强的家,一边隔着参差不齐的木障子冲着屋里喊。  任老书记在石砬子村当村书记已经有近三十年时间了,一辈子高风亮节,带领村民们搞生产任劳任怨,虽然没能让村子富裕起来,但至少家家户户都能吃饱了饭,摘掉了“讨饭村”的帽子,有几户家里还买了小汽车。提起任老书记,村里人没有不念他好的。  然而,千好万好的任老书记也有“
儿童是美的化身,语文是美的诠释。当儿童遇见语文,美就成为了一种体验;当语文融入儿童,美便成为了一种气质。著名学者朱存明先生以美学视角观照语文意义,鲜明地指出:美学史就是语文—历史的科学。无可厚非,这既是一种直觉的判断,也是一种带有诗意的理性表达。他以美学史的见证客观地审视语文的定位,并以一种主观的意识赋予,给予语文教育更为深刻的内涵诠释与价值厘定。  一、语文直觉:向“美”而“学”的深刻  不得不
如果说玫瑰色的黄昏是天黑之前,安慰行人的最后一片光影,那么我深深地知道,千万不能被它诱惑,如果天黑之前,再找不到下一处客栈,我将会在这条荒无人烟的小径上奄奄一息,然后至死。  1  我姓马,名长安。全名,马长安。  那是一个盛夏的午后,随着一声凄冽的惨叫,我带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  父亲在帘子外听见我的哭声,慌忙搁笔,闯进来,从接生婆手里把我夺过来,双手捧着我,因喜不自胜而忘记了昏睡过去的妻子。 
初读《春日偶成》,你会觉得这就是一首浅白的小诗,就像小孩子的出游日记。900多年前的某个晴朗的春日,诗人外出游玩,简洁的语言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天气(风景)——“云淡风轻近午天”,游玩的路线写得也一清二楚——“傍花随柳过前川”,沿途的花、柳、川,所见到的都是风景,映在诗人的眼里和心里。写景后,当然是抒发情感或者表达与常人不一般的想法——“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诗人心情大好,玩了一路,看了
一首表现的是孩童趣事,一首展现的是景物和谐,这两首简单的小诗,离不开一个“池”字,离不开一个“夏”字,更离不开一个“趣”字。这就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池上》《小池》。让我们一起走近夏天的小池塘,在朗读中感受童真童趣……  【设计初想】  本课的两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五言绝句《池上》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描绘的都是夏天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在设计之初要充
群文阅读不同于简单的课外阅读,它是指教师围绕一个或多个阅读的议题,结合教材及课外书籍引导学生阅读一组相互关联的作品,分享阅读的感受和经验。这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快乐,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为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开一扇智慧成长之窗。  一、群文阅读的教学主张  1.引导学生“会阅读”  群
摘要 由李安执导的电影《色戒》取材于张爱玲的同名小说,但又对作品进行了修改和变动,但这些小小的变动却对作品的主题表达产生了错位。  关键词 《色戒》主题思想 错位    这篇被李安赞许为“既精简又精彩”的小说,张爱玲这个小说用30年只写了28页,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之作。张爱玲从胡兰成那里得知当时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中统女特工郑苹如刺杀丁默村的事件。张爱玲借着胡兰成所提供的故事加以重新改写,把原本特工之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用铅笔的魔法,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自由表达、创意写作的故事世界。假使你也读了《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请你尝试也做一个史沃普。让我们一起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山姆·史沃普是位童书作家,在美国纽约皇后区的一所小学开办了写作工作坊,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写作。这个班里的28位学生来自21个不同国家,说着11种不同的母语,能力参差不齐。在他的引导下,史沃普老师陪伴着这群肤色多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