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运作机制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ru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是以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与非中心区域的教育教学基地两者之间空间分离的形式,来彰显高职院校以服务于区域总部经济而切入区域经济的服务型办学模式的本质;而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运作机制——“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建设是贯穿其中的;而机制构建的关键在于,“三段式”各段机制的相对独立运行能否为“三段一站式”整合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运作机制;三段一站式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的解构、适用性和对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134)
  作者简介:熊惠平,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5-0051-04
  一、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及其运作机制概述
  (一)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概述
  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形式上是设在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与设在非中心区域的学校总部的教育教学基地两者空间分离的办学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高职院校)以服务于区域总部经济而切入区域经济的服务型办学模式,因而,也是教育教学基地与企业总部设在当地的产业基地对接的模式(产业基地含制造型基地和非制造型基地,如研发、设计、营销基地等)。
  为总部经济发展及其具体表现——“总部—产业基地”模式布局建设所催生并为之服务以至要引领其成长的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目前,已在经济发达区域一些高职院校的探索实践中率先取得样本效应。对于非经济发达区域来讲,即使总部经济发展未能实质性推进,高职院校只要已经发展到异地办学这一步,都可以模拟、借鉴和采用“总部—基地”模式运行总框架,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这正是这一模式所蕴含的普适性价值。
  进一步阐述表明,这一模式建构研究所彰显的主流价值在于:(1)“内生性”价值——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内生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2)“整体性”价值——有助于确立和凸显高职教育中观问题研究在整个研究中的地位;(3)“中观性”价值——有助于确立和凸显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在整个中观问题研究中的地位。
  概言之,“三性”价值内生于这样的转型大背景,即高职教育已总体走出以规模扩张和机会增长为核心的历史时期,进入了一个以质量保障和提升为核心的新阶段。
  (二)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的形成
  如果说建构研究的主流价值解决了这一模式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那么,这一模式建设的后续工作,就是其整体架构安排即布局建设问题,其核心是模式运行机制建设问题,亦即“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运行机制建设问题。
  这就是说,高职院校推进这一办学模式建设,形成了“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运行机制、“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运行机制、“学校总部—产业基地”运行机制;但这“三段式”机制不应成为三个零散的机制,高职院校应通过与各利益方的博弈和合作,将其整合为既相对独立运行又有序联动的机制,即“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实为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三段一站式”运行机制,因为无论是“三段式”分段机制还是“三段一站式”整合机制,都是在这一办学模式总框架运行的。
  二、构建“学校总部—教育教学基地”运行机制
  本段机制的构建重在载体建设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设。
  (一)在投入—产出的动态平衡中选择教育教学基地建设适当的载体形式
  选择教育教学基地建设适当的载体形式,应结合各形式的利弊综合考虑。
  1.自建分校形式。本建设形式太耗费本部资源、太分散分校精力,应慎用。因为分校实际是学校总部各项职能在教育教学基地的延伸或复制,机构设置往往会“五脏俱全”,然而,高职院校无论是自身资源实力还是其组织、动用社会资源能力,都要总体弱于本科学校。不仅如此,分校在实际运行中会分散很多精力,从而难以凸显其应有的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功能,然而,该功能又是高职院校进入其教育教学基地所在地办学的根本所在。因此,如何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是应否采取自建分校形式的核心问题。另外,要谨防借本建设形式成为助推总部基地建设泡沫式发展的工具,一个教育教学型基地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以免有盲目铺新摊子甚至从事房地产开发之嫌。
  2.共建地方学院(学校)形式。本建设形式原则上可以考虑,但要根据两个关键问题而谋定。(1)学校的资源投入特别是资金投入一定要适度,否则,就沦为分校式基地而与第一种形式无异。(2)地方学院(学校)的建设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行动。学校总部所在地的政府一般只是出台相关政策——有政策就够了,但教育教学基地所在地的政府,如果只限于出政策而没有投入足够的优势资源,地方学院(学校)就很难实质性地继续运作下去。
  3.共建科研院所(科技服务平台)形式。本建设形式涉及合作各方资源和实际投入力量的整合问题。总的来讲,本形式没有自建分校、共建地方学院(学校)的规模大、耗费多,但技术性要求高。因此,要着重考虑各方所提供技术资源的能力。
  4.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形式。本建设形式紧扣产学研合作这一核心,彰显了高职教育办学的基本取向,同时,又不失多功能或综合性(有的是多功能的但还不具备综合能力;有的已然是综合平台但仍可冠以“产学研基地”名称)的特质,理应是一种较佳选择。因为这种形式既没有偏离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向,又可保证适度的规模和适当的管理形式。因而,产学研合作基地应成为教育教学基地载体形式建设的方向,其核心是寻求一种核心或根本利益而将各方“捆”在一起。于是,随着高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深入,一种新型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模式应运而生。   总之,教育教学基地的载体建设,无论采取哪种具体形式,都要努力控制协调成本,达到投入—产出的动态平衡。因为“总部—基地”模式运行总框架所形成的“脑体”相对分离的管理格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廉价取得基地所在地的资源又可能提高协调成本。
  (二)建立健全学校总部与教育教学基地之间的分工协调机制
  1.学校总部与教育教学基地之间的协调及其内容。两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的“总部—基地”办学模式,要求学校自身建设特别是管理建设要匹配。两者间的关系协调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权的协调。两者各自产权的内容与范围是不同的。产权包括所有权与经营权。学校总部可以拥有教育教学基地的全部或部分产权(这主要取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基地建设方式是自建还是共建;二是总部与基地间的具体管理模式),教育教学基地原则上可以拥有对基地的运作或经营自主权(运作权和经营权的区分,在于基地是采取非公司型还是公司型管理模式——包括模拟公司型管理模式;前者是运作权,后者是经营权),这会因该基地被赋予的功能和定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取决于学校或各利益方对基地权限的认识、态度以及由此出台的政策。(2)办学资源的协调。两者分处两地,办学资源相对分散,这是异地办学管理必然出现的问题,然而之所以要以异地办学资源相对分散为代价,就是要充分利用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在管理布局上的最大优势或便利条件——可以廉价获取当地资源并拓展发展空间。为此,一方面,要处理好办学常规资源在两者间的合理配置问题,以获得最佳效率;另一方面更要通过基地获得基地所在地的优势资源,以获得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条件。(3)信息的沟通与协调。“总部—基地”办学模式的管理问题,必然是一种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分离(跨县域、市域、区域)的办学管理问题,由此带来的是信息沟通从地理空间上来讲的“不如从前”。尽管借由现代资讯工具,(间接的)人人之间的交流已然不存在地理空间障碍,但这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直接的人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还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是,两者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虽然“委托人”即学校总部与其“代理人”即教育教学基地,其根本目标是一致的——有效地获取与吸收当地资源从而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然而,教育教学基地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利用其“代理人”便利而进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是难以避免的。因而通过一种管理模式或制度安排,来建立总部与基地之间的及时甚至即时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制度,对于减少由委托代理关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只可能减少而不可能消除,除非“消除”这种分离式的“总部—基地”模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此,通信、交通条件的及时改善和面对面协调机制的建立(定期的例会制度和不定期的会议以及检查、巡查、回访、督查等制度安排)应双管齐下。
  2.以有效管理模式保障学校总部与教育教学基地之间的关系协调。两者间的关系要协调好,除了要适时选择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合适的载体形式,以及进行其产权关系、办学资源、信息资源的协调以外,教育教学基地采取什么样的具体管理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总部—基地”模式运行总框架只是确立了总体管理架构,但两者之间具体怎么管理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相机抉择。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要体现两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和权力结构关系,即要求权力体系在学校总部与教育教学基地间进行分工协作式的合理布局。一方面,学校总部有对教育教学基地统一协调的管理功能,起着引领、主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教学基地应是学校总部职能或功能的延伸,必须服从学校总部的管理;不仅如此,教育教学基地作为学校总部的派出机构,在承担总部部分职能、发挥总部部分功能作用的时候,理应代表总部履行某些职责,从而具有相对独立性。至于独立性的大小要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具体管理模式。基于双方责权利的分工不同、各自的资源优势不同、能力状况不同,以及学校总部出于整体战略目标调整的原因等情况,教育教学基地的具体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其特点和学校总部管理需要进行选择。这里主要从集权—分权角度,即从组织管理角度,将可供选择的具体管理模式划分为三种:(1)集权式模式。在这种具体模式下,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实行集权式运作。这是一种以权力集中于学校总部为特征的组织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适合于这一办学模式发展的初期,一般是在教育教学基地起步阶段(功能又比较单一)采用。(2)模拟公司制模式。在这种具体模式下,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模拟公司制模式运作。学校总部作为模拟控股公司,通过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组建若干个委员会和职能部门,对模拟子公司——教育教学基地进行控制和协调;而教育教学基地作为模拟独立法人,则保持了较大自主性,但重大决策仍受制于学校总部。该管理模式是这一办学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是在教育教学基地成长阶段采用。(3)公司制模式。在这种具体模式下,高职教育“总部—基地”办学模式以公司制模式运作。问题在于,学校本身是不能直接以公司面目出现的,变通办法是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公司,另教育教学基地要改制为公司。这样,学校总部以职业教育集团公司身份,主要通过股权安排或契约安排,形成对教育教学基地的控制;公司制的教育教学基地,作为独立法人则具有很大自主决策权。这有利于教育教学基地在产业集聚区进行充分渗透(为获取资源的方便,很多教育教学基地设立于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发挥其能动作用。该管理模式适合于这一办学模式发展的成熟期,一般是在教育教学基地稳定提升阶段采用。显然,模拟公司制模式和公司制模式都是分权式模式,只是分权的程度和方式不同。
  三、构建“教育教学基地—产业基地”运行机制
  本段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两个基地之间如何形成“辐射—承接”效应的问题。
  教育教学基地是学校总部的依托,又是学校总部与产业基地所在地结合的“接口”。除了具有实训、实习、顶岗等基本功能以外,教育教学基地还担当着教育培训(学历教育、岗位和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师资培训等)、技术开发、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职业技能鉴定等重任。一方面,学校总部借“基”(借由教育教学基地而对产业基地施加影响)将触角深入县域(这里以教育教学基地设在县域的情况进行说明,设在其他非中心区域的基地道理同)经济腹地,使城乡基于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的合作教育链得以建立、加长和拓宽;并且学校总部又以教育教学基地为基点,将这种合作教育链效应向周边甚至更远区域散布,形成蛛网结构的密集辐射。另一方面,产业基地及其所在区域在承接这种效应的同时,又以其特色产业或特色产业集群、特有的人文风貌等,为更好地锻造这个城乡合作教育链,创设有利的条件。   两个基地之间形成的这种“辐射—承接”效应,其背后是教育教学基地与产业基地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是由此实现的共生共赢。
  四、构建“学校总部—产业基地”运行机制
  本段机制的构建主要是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区域总部经济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类型和层次的定位取向问题。
  (一)“学校总部—产业基地”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对应性
  “学校总部—产业基地”与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对应关系,要从整个产业价值链来看。通常,企业总部集中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生产制造基地或产业基地集中于产业链中游。因而高职院校(学校总部)所开展的区域总部经济服务活动的具体方式与形式,必须充分考虑产业价值链的这种空间布局和各产业环节及其活动的特性。
  显然,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下游的品牌、营销环节,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以及贯穿其中的管理、服务活动,它们对学校总部所提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是有差异的;至少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更偏于要求这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对场地、设备等“硬件”的把握能力,而上下游的各环节以及贯穿其中的各活动,更偏于要求这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对头脑、文化、人脉等“软件”的把握能力。
  (二)“学校总部—产业基地”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类型的对应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但在“总部—生产制造基地”模式或在“总部—产业基地”模式格局下,高职院校(学校总部)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定位取向应该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源于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或总部与产业基地各自对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类型的差异。
  1.从产业基地中的制造型基地建设情况看。随着生产制造基地的纷纷外建或外迁,企业总部所在的中心区域(城市),其产业发展会遭遇“空心化”的威胁;而这个“空缺”正好可以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填补。这样,企业总部所在的区域(城市)会“主攻”现代服务业,其生产制造基地所在的区域(城镇)会“主攻”制造业甚或先进制造业。这使得企业总部所在地和其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地的主导产业更加明朗。因而,学校总部要为企业总部及其所在地输送更多的服务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也要为生产制造基地及其所在地输送更多的制造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从产业基地中的非制造型基地建设情况看。企业的研发、设计、营销基地一般会设在其总部的周边地区(城市)或其他相对发达的区域(城市),而较少设于偏远、落后地区(城市)。因为研发、设计、营销这些活动,是较之生产制造活动更高端的活动。因而,学校总部既要为企业总部及其所在地又要为这些基地及其所在地,输送更多的服务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还要为这些基地所在地输送更多的制造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基地所在地当然也要发展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当然,就总部服务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这些基地服务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比较而言,前者的要求总体上更高。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N].中国教育报,2012-11-06(03).
  [2]张继明,方泽强.论高职院校异地化产学研合作基地的管理体制建设[J].职教论坛,2012(3).
  [3]姚奇富,林明.基于“总部-基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8).
  [4]姚奇富.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金莲顺]
其他文献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促进中职学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能够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目标;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实现与企业需求“无缝链接”、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问题;调查  作者简介:杨永泉,男,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教学:马媛
期刊
摘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不容乐观。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走访等方法后,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和实训教学等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点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关注学生的非专业素质培养;三是加强商务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特色院校建设为契机,结合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出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突破:一是实践教学模式上创新和突破;二是农林特色上的突破;三是教师职业素质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职;农经专业;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企业合作积极性,构建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各个职业院校研究的重心。现代学徒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一种合作模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借用了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探讨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其在数控技术专业中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师能力;现代学徒制 
期刊
摘要: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的个性化学习,他要求学习者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网络学习的成败。网络教学平台环境下商务英语学习者应理解并掌握商务英语词汇的语音知识、语义知识,掌握词汇的指示意义(denotation)和引申意义(connotation),能运用语义学概念,丰富词汇知识和内化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厘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和结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主体上应建立学校、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机构等参与的多元主体;在管理模式上可实施“教学运行”和“教学监控”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在方法和载体上可实施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的高
期刊
当师兄约我对邓博士的《学徒制新篇》写回应时,我非常高兴。而且感觉由于自己随性地写过一二十本日记,相信写随笔没有什么问题。但真正提笔写了,居然很难随性而写,可能是在体制化的学术圈里呆的时间太久了吧。尽管数次改动,仍不知是不是真的能算一篇合格的作业,至今惶恐。  怀着欣喜和好奇的心情数次读了邓博士的文章,不仅因为其标题里有个“新”字,也是因为她并非“专门”研究职业教育的,而且受过异域陶治,坚信会带来一
期刊
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通过教育管理创新,逐步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管理体系,已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但是,这些零碎的管理经验仍然困扰着教育管理的实践。从教育管理学视角,梳理创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帮助教育管理者形成较为清晰的创业教育决策路径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基本属性;教育管理学;视角  作者简介:王中,男,常州市教育局终身教育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陈霞,女,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
期刊
摘 要:分析了中高职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高职衔接的构想策略。提出明确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233”分层次、模块化的中高职理论课程体系,建立“2522”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教学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中职;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
期刊
摘要:市场经济体制下,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很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协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因此,立足于结合本校实践,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校企深度融合的一些机制进行探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企深度融合;机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13∕03∕017)  作者简介:刘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