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华梦.世博情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教委共同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演艺工作者联合会、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承办的“留华梦·世博情”——上海留学生中华才艺展演活动,吸引了五大洲50个国家近200位留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层层选拔和激烈角逐,沪上高校推荐的42个节目获得决赛资格,20个节目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七名,三等奖十名。
  
  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看你的眉毛,你的眉毛细又长呀,好像那树梢弯月亮”,一曲欢快的新疆维吾尔族歌舞“掀起你的盖头来”被两位尼泊尔留学生阿瓦和内蒙演绎得惟妙惟肖。幸福欢乐的笑脸,传情达意的眼神,激情欢快的跳跃,充分展示了新疆少数民族浪漫、热烈的生活情感。该节目获得了本次展演活动的最高分,摘取了一等奖的桂冠。
  掀起“留华梦·世博情”中华才艺展演的盖头来,我们欣喜地发现:
  陈可欣(印度尼西亚),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设计专业三年级学生,她表演的舞蹈《快乐地跳吧》,将热辣、奔放的肚皮舞与热情、欢快的新疆舞有机融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独舞、双人舞之外,来自工程技术大学日本留学生表演的《孔雀舞》,使大家领略了傣族舞“三道湾”的婀娜舞姿;同济大学留学生表演的群舞《巴郎仔》,激情表现了新疆少数民族热烈、欢快的民族风情;《草原韵律》则是上海大学蒙古留学生奉献给大家的精彩节目。
  上海戏剧学院留学生演绎的花木兰,以木兰从军为蓝本,同时融合古典舞和Hip-Hop以及京剧身段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呈现出一个时空相间、中西相融的花木兰形象,赋予了木兰新的活力。
  
  月亮代表我的心
  潘雅致,是来自津巴布韦的“黑珍珠”。作为一名外国留学生,在实力雄厚的中国大学生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实属不易。小潘深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不仅自己陶醉其中,也深深地感染着台下的观众。她也获得了展演活动一等奖的殊荣。
  “你好祖国!虽然你不是我的故乡,但我的心已经与你同在!”,曾获得上海市第十一届国际艺术节“新上海人”歌手大赛铜奖、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越南籍学生谈氏秀莺,以一曲“祖国你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留学生热爱中国的拳拳之心。
  相对女声独唱,男选手们也毫不逊色。来自伊朗的方瑞以一曲《上海滩》,唱得大家心潮澎湃;而在留学生中有着“情歌王子”美誉的缅甸选手杨绍彬奉献给大家的是一曲《对不起,谢谢》,富有磁性的音色,使大家陶醉其中。“纯白无瑕温柔芬芳,你洗的衣服有你的模样”清晰准确的吐字,让人惊讶他是一位留学生。难怪,他的汉语水平考试已达到了十级。
  在合唱歌曲中,虽然选手们的表演相对独唱演员略逊一筹,但他们激情的表演依然感动着听众,感染着现场。来自喀麦隆、加纳、尼泊尔等国的四位非洲选手唱起了《朋友》,虽然只有3个月的语言学习,但《朋友》已成为了他们演唱的代表作。决赛现场,表演者手挽着手深情演唱,就连他们的指挥也激动地从侧台跑至舞台中央,不仅指挥着他的团队,还面向观众,激情带领着全场一起放歌。
  无伴奏演唱对留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来自亚洲、北美洲及非洲等多个国家的八位选手用多声部深情演唱中国经典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天然、和谐的歌声充分展现了东华大学国际合唱团成员的魅力风采。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曾荣获华东师范大学“十大歌手”称号的喀麦隆选手罗纳,开场曲《红旗飘飘》的主唱,他的出场即刻掀起了展演现场的第一波高潮。五星红旗下,嘹亮的歌声合着激情的舞蹈,来自五洲四海的留学生们激情演绎着他们对中国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情怀!
  
  才艺荟萃,精彩纷呈
  歌舞节目外,留学生还为大家展示了武术、魔术、书法、器乐演奏和戏曲、戏剧、小品等中华才艺。
  获得喝彩的是一组《中国功夫》的表演。曾获复旦大学留学生才艺大赛一等奖的雷纳托(巴西)认为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他表演的三节棍充分展示了快速灵活,变幻多端,刚劲有力,招法奇特的武术特点;上海体育学院留学生林菲(贝宁)的表演则尽显太极风范;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年级学生缘去(法国),则以其在朱家角寺庙里学练的扇子功,向大家展示了速度、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同样精彩的还有长衫戏法PK西装魔术。东华大学韩国籍留学生金载益、上海中医药大学法国籍留学生黎阳同台献技,出色的魔术技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一词多解对外语学习者来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比如说一个“打”字。由上海国际文化学院留学生表演的《汉字趣谈》,结合道具的表演使他们对“打”字的表述非常贴切,也非常得形象、生动。诸如:打搅、打伞、打喷嚏、打针、打高尔夫、打鱼、打扮、打电话、打呼、打盹、打住、打的、一打等等。
  《沙家浜·智斗》是复旦大学留学生多年来的保留节目。新加坡“阿庆嫂”吴佳澖曾获得复旦大学留学生才艺大赛三等奖;饰演胡司令的布隆迪留学生布乐,唱起“这小刁”也是有模有样的;反串刁德一的唐妮来自希腊,有板有眼的一出《智斗》,听得观众津津有味、点头称道。
  轻松、诙谐的网络语言,地道的上海方言,时尚的流行话题,留学生围绕“千年等一回”的主题,用汉语诠释着当代年青人的婚恋观。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生、“白素贞”的扮演者金贞儿(韩国)、“小青”的扮演者陈氏贤福(越南)以及阿西(印度)、伊拉(乌克兰)等留学生精彩的表演也使他们捧回了一等奖的奖杯。
其他文献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艺术品的创作、交易和收藏日益繁荣,华人收藏家队伍也不断壮大。无论是拍卖场还是媒体,人们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收藏热。这股热潮来势凶猛,某艺术品竞拍过亿、某藏品价格十年翻了一千倍,种种带着金钱光芒的消息,不时撩拨着人们的兴奋神经。有专家称,艺术品收藏已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然而,这类投资领域里的神话,也引发了趋利的群体盲动,伪
期刊
在中国演艺界,“影二代”虽不少,但像陈强、陈佩斯父子,葛存壮、葛优父子等传为佳话者自然也不多。不过像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和孙景路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徐东丁和女婿崔杰,“一家子”两代人都从事于中国的影视事业,更可谓“凤毛麟角”。  尽管我与乔奇老师曾结为“忘年交”,对崔杰也是一直予以关注,但这次为写他们“一家子”,还是想找崔杰要点“新料”,可他谢绝道:“多写写我们团里人,我现在做服务工作,就免了吧。”
期刊
我也是《非诚勿扰》迷。直觉得这个节目太好看了,有个评论说得好,说这个节目在“直播社会”,的确,里面各色人等各色表现,活脱脱一幅现代社会的浮世绘。不表扬这节目了,说说看节目的感受吧。  其一,真是佩服女嘉宾们的勇气。你瞧她们多大方啊,站在这相亲的舞台上,简直就像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明星似的,毫无女儿家被相看的羞涩忸怩。本来咯,都什么社会了,老妇你还以为现在的女娃跟过去的女孩儿家一样,见到媒婆就躲到屏风后
期刊
两年前,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国30所非艺术类院校和艺术类院校的23台剧目在上海的各大高校相继上演,角逐“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该奖项为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与梅花奖同级,也是我国校园戏剧的最高奖。于是,在中国戏剧的最高评奖台上,德高望重的戏剧表演大家与还在校园里摸爬滚打的青葱学子站在了一起,这并不是错位,而是积淀与未来。悠悠历史中,校园戏剧曾对中国戏剧的推进起了很大的作用,而
期刊
王元化的外祖父桂美鹏是沙市的一名传教士,他小时受过洗。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不能再传教了,但他并不讳言基督教精神或许仍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父母在清华大学工作,清华园里他度过了无比幸福的童年。小朋友有马约翰家的启伟、佩伦,赵元任家的如兰、新那,梅贻琦家的祖彬、祖彤等。住在西院,水木清华,钟灵毓秀,校园常引起他的怀念。清华留给他的印象是整洁有序,适宜潜心攻读。王元化把书斋起名为“清园”,在此
期刊
从动议到写作,到出版,历经三年,一套共33本、近700万字的海派文化丛书,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正式面世,作为一份大方而高雅的文化礼品奉献给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和对海派文化热爱者。  上海是海,“海风最潇洒,海浪美如花。海水无限量,海派有文化。请把海浪花,带回你的家。”海派文化丛书主编、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伦新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动议,缘起于我国申办20
期刊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一墙之隔/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2010年10月19日晚上7点,“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其中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诗歌《向往温暖》位列诗歌类获奖名单之中。然而就在当天夜里11点16分,一位网友便在其新浪微博中发表一则名为《“梨花体
期刊
今年,王小鹰花了五年时间完成的长篇小说《长街行》先后获得了中宣部第11届“五个一工程”奖和上海文艺创作精品奖,在颁奖大会上,王小鹰以苏轼名句“非人磨墨墨磨人”为题的发言,道出了自己写小说过程中的甘苦自知。写一部60万字的长篇,谋篇立意、布局营造、梳理人物关系、遣词炼句饰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现在有的作家几个月就能写一本书,王小鹰惊叹于他们的才气,但是她自己,她说,“我只会用笔和纸,一个字一个字慢
期刊
在很多读者的印象里,“海外华人作家”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群体,这些行踪飘忽的作家或居港澳台与东南亚,或居北美与欧洲,在异国他乡,他们孤寂地倾吐着“生活在别处”的凄清,以“离散文学”的姿态抒发着难以排遣的故土情怀。他们不但在生活的国度里被“边缘”着,而且其文学成果也被自己祖国的文学事业“边缘”着。过去我们谈到当代文学,主要指的是大陆文学,其他从港台到海外,都作为当代文学的边缘。海外华人文学可能接续着现
期刊
夏初,方增先老师家的大院草木葱茏,蛱蝶翩飞。池子里鱼儿悠悠,莲花灼灼,黑背大狗“泰戈尔”王者般倚在木门边上。  我进客厅等待,坐在方老师自己设计的鸡翅木大桌边,这张桌子并不横平竖直,有着简洁巧妙的现代西式造型,却用最传统最中国的榫卯结构件做装饰。一抬眼看见对面有大束娇艳的玫瑰和百合,竟插在古旧的夔纹青铜器上,感觉十分奇特。  回头却有更奇异的一幕,只见方老师拄着拐杖,笑眯眯地从门外进来,居然在大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