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设计角度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应如何与现代产品结合

来源 :经济·艺术商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手艺是我们先辈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人们智慧的结晶。当下,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棘手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民间手艺人也变得青黄不接,甚至走在了渐渐消失的边缘。因此,在当今这个创意爆发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让传统手工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它们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生机。
  1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价值魅力
  自有古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此言正体现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气质,蕴育于天地之间,利用材料本身所有的特性,通过精湛的技艺打造出了无数传统手工艺作品,使中国传统手工艺在世界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美名。这一切,都和华夏文明渊源流长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从我国祖先一辈留传下来的手工艺珍品中,我们可以充分领略到这些形式多样、博大精深的传统手工艺技法,这些无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造物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手工艺产品,也包含了许多人工造物与生活的智慧。陶瓷、漆器、银饰、刺绣、剪纸等这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以人为本,强调实用和民生,而且体现在传统工艺与具体的技术和材料上,更是在深一层次的基础上表达出传统手工艺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2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
  2.1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的断层
  往昔的传统手艺人为了生计与传承,年复一年的传承着代代相传的精神,坚守着那份匠心。在他们精工细作与用心打磨下,成就了一个个精品,滋润了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民间手艺人也变得青黄不接,走在了渐渐消失的边缘。
  有些传统手工艺传承比较封闭保守,许多手艺甚至到现在还坚持“传男不传女”的家族传承方式。比如乌铜走银创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与北京景泰蓝并称“天下铜艺双绝”,可自古乌铜走银家训极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传媳妇不传闺女”。云南乌铜走银第六代唯一传承人金永才有两个女儿,她们也只能眼看着父亲的手艺流失[1]。
  有关机构曾发表过一份《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研报告》。据报告显示,我国86%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分布在农村,55%的传统手工从业者年龄在50岁以上,近七成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2]。这份报告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由此可以寻出,为何传统手工艺继承人出现了断层。
  2.2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创新困境
  随着工业时代的发展,导致很多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濒临消失,新时代如何唤醒“工匠精神”,让传统手工艺重获生机,正是传统手工艺面临的创新问题。
  传统手工艺除了代表着民间艺人数千年来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外,还代表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脉络。然而,工业时代的机器生产对手工业的巨大冲击,导致中国很多传统的手工技艺濒临灭绝。进入21世纪后,由于传统手工艺受到社会、政府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使得传统手工艺再度兴盛。然而,无论是从整体产品的质量、艺术性或是文化性,都很难同往日相比。虽然现阶段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从业者可以借助先进的材料与设备,简化了一些手作步骤,减轻了制作的难度,但大量产品题材庸俗,形式拘泥于古式。“工之范则必以清乾隆之式,非繁密细透不以为工巧”,这样的手工艺品既无继承传统样式精髓之处,又无发扬新时代风貌之样。新入行的年轻从业者在创作中要么机械模仿、要么脱离了中国的文化体系,只把物质表象假作精神内容,结果却是缺乏内涵和神韵,徒有符号堆砌。认知与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相去极远,致使当世之传统手工艺徒有工艺之精而无良品之美[3]。
  2.3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融合度低
  正是因为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融合度降低,与受众的黏性因此也变小。大多数的人都会顺着时代的潮流,去接受那些更加潮流的新生事物,而不愿意去回溯往昔的古老传统。因此,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手工的学习意愿不高,就更不用提及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由此可见,随着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与环境也逐渐瓦解,我国传统手工艺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普遍堪忧。
  虽然拥有大量的手工艺,但是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现代生活不断进步,科技更新换代,新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观念让绝大多数手工艺都处于比较低迷状态。国家提供一定的资金让非遗项目继续维持着,但非遗真正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当代价值的重现,该如何走入现代人的生活,让古老的非遗手艺和现代化生活融合,重新发现传统工艺的价值。
  3 中国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产品的结合方式
  3.1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表现手法与现代产品结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拥有繁多的传统手工技艺,大理白族的扎染便是其中的一种。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产品,该产品将民间文化与艺术巧妙的融为一体。扎染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手法,配合手工反复浸染,呈现出多层次的细腻质感。如今,这项传统手工艺已经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从民间艺术走向了时尚界。在2020春夏新品发布会上,各大品牌都将扎染的元素注入服装的设计中去。例如范思哲将扎染手法运用到常见的T恤上。经典的扎染方案对范思哲标志性的 Logo进行再造,利用扎染手法的处理使得服装更有一种别致的复古感。我们就是要将传统手工藝的美感运用于一定的现代载体,将这份美注入现代产品中去。
  3.2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技艺与现代产品结合
  活态流变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重要的传承特征。因此,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需要以一种实用的姿态进入市场,成为具有高附加值和文化价值的现代产品,并与市场发生良好的互动,相互推进。将传统手工艺技艺结合现代生活特点,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需求,传统手工艺才可以不断迸发出活力。例如竹编这样的传统技艺,在蔡红光的手中走向新的发展道路,她利用创新的思维,使得大众对于竹编包产生了颠覆性的印象。台湾浙江非遗展,蔡红光在一次台湾的非遗展上被几款竹艺包吸引了目光,回来之后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将传统竹编技艺融入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去。在多次的尝试之后,她选择了将竹编与皮革相结合的创新方式,通过传统的竹编手法将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皮革制的包进行了结合。使得这样的产品变得新鲜且有趣。   3.3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造物造型与现代产品结合
  挖掘手工艺中的当代传承价值,通过产品设计、商业包装等途径的建设,让传统手工艺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提高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利用各地手工艺资源,将传统艺术再设计为富有创新的产品,提升原生吸引力和消费力,保护并促进当地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这其中,传统手工艺造物造型便是一种很好的元素。例如一款造型别致的“笙瓶”,此款产品造型形态取材于湖南少数民族侗族的传统乐器芦笙,花瓶造型充分展示出植物茁壯成长的动势,挺拔的瓶身有力量感的同时兼具多种功能。展开使用时就如同演奏的芦笙一样富有韵律感。
  4 结语
  传统手工艺融入产品设计进而进入现代生活正是一种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继承中寻求发展的过程。“美是发自内部生命的光”,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美更是如此,它的造型、它的内涵、它的生命力都无不是它散发的魅力。在当今创意爆发的时代,我们需要让传统手工艺走进更多人的生活,让它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生机。“传统的民间艺术嫁接于都市土壤,有它先天的优势:相比其他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往往更具有‘烟火气’ ,也更接地气。”谈起传统手工艺与市场的结合,倪里勋表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要回到它的“原点” ——实用性和功能性,将时代审美融入到实用价值之中,是都市中民间文艺发展的应有之义[4]。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艺中民族的基因是非常珍贵的,必须要通过我们这代人的积极行动使它们代代传承下去。我们所创新的只是符合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那部分。我们要在现代化的改变与提升的基础上,将传统手工艺发扬光大。通过把握好手工艺的核心,保证传统手工艺的精良技艺与文化价值适应于现代的产品,让传统手工艺真正回归到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去。今年,抖音发布了一场“非遗合伙人计划”,抖音用别具一格的匠心来承载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匠心”,打造了一场属于我们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民俗公艺大百科”。
  年轻一代手艺人所亟待解决的是利用传统的手法、工艺、材质,通过手工艺产品的形制来表现当下的、时代的主题,起到创新性意境上的表达、功能上的承载。对于传统手工艺创新的定义,年轻一代手艺人所表达的创新感,更多的将会表现在多元融合上。融合了不同的工艺创作手法进行创作,有融合有发展,这才是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杨欣悦(1997.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产品设计,研究方向:文创产品与手工艺产品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会计信息也开始向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倾斜,推动了公允价值在会计中的运用。关于公允价值的计算周期效益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也出现了很多争议,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改革公允价值计量来以此金融市场,降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从金融审慎监管的视角来说,我们必须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及风险评估,建立全面的信息架构才能有效提升公允价值会计原则所发挥的作用。  公允价值的正确计量可以高
期刊
“智慧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语文课上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外阅读的积累与理解。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存在以教科书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固定、课外延伸拓展在课后等现状,具有局限性、滞后性和乏味性。本文以智慧阅读为契机,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目,让孩子们精于阅读  
期刊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飞速的发展经济而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现在的环境十分的恶劣,烟尘、雾霾等现象时常发生,目前人们把注意力逐渐的放到了现代设计上,希望通过一些更加环保的“绿色设计”来减少对大自然的危害,不管是使用的材料还是施工过程中都应该多加注意,把现代设计与环境保护进行结合能够使环保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还能够为保护环境真的贡献一份力量,是有积极影响的。  所谓的环境保护意识下
期刊
本文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简要分析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改革,从而使这些突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接触实践项目的机会,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做无缝对接。  国家历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
期刊
《中外设计史》在高校设计专业中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对于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中外设计史》时不仅可以把它当成设计方面的工具书,还能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这门课程虽为专业必修课,但边缘化现象较突出,“教”与 “学”两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梳理世界设计中各个流派、风格,以及重要的人物、事迹,将整个世界的设计发展演变过程
期刊
作为戏剧之乡,河南地区戏剧演出历史悠久。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剧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河南地区产生交汇与融合,使得当地戏剧艺术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并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在戏剧艺术发展过程中,戏剧社团作为演出的重要组织,成为沟通艺术创作和艺术消费的桥梁。民国时期河南地区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除了艺术学校外,戏剧社团也起到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河南地区戏剧社团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环境中
期刊
本文主要从奏鸣原则的角度来分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因为此曲篇幅较短,旋律的层次划分和结构有多重分析结果。通过对第一乐章的完整结构分析从而得出是奏鸣曲式结构的分析结构。从奏鸣曲式的主副部主题的对比性和调性的对置以及再现部的回归逐一进行分析。  奏鸣曲这一体裁一般适合表达强烈的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与对比的音乐形象,那么奏鸣曲式就是适合于表现这一内容和交响戏剧性构思的曲式结构。很多奏鸣曲中都有较
期刊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互联网+”这一社会新形態下,本文尝试借助“互联网+”平台作为高中生实践能力培养辅助手段,创新高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方案,同时了解互联网+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规避这些可能对学生实践能力造成影响的问题。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定位在改善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上,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具体地说,也就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和
期刊
为响应中国教育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水平及办学能力,本文以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实践课程调研总结与社会需求调研,探索环境艺术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方向,从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环境设计人才提高保障。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进教育
期刊
课外阅读,是指课堂阅读训练之外,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使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籍报刊进行学习的形式。那么如何优化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行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创设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  要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成为课外阅读主体的情感内驱。没有兴趣作动力支撑,学生很难从“爱玩好耍”的个性中走到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