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3~49,平均41岁;TossyⅡ型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33~49,平均41岁;TossyⅡ型9例,Ⅲ型22例.其中新鲜肩锁关节脱位19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9例,锁骨钩接骨板固定失败3例;患者均不合并骨折.手术均采用Mitek 3.0 mm带线铆钉植入喙突,以不可吸收尾线穿过锁骨固定脱位,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或转移喙肩韧带;其中12例采用克氏针辅助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lic Association,JOA)肩关节疾患治疗判定标准和肩锁关节脱位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3个月,平均17个月.单纯铆钉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65~95分,其中优8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17/19);铆钉结合克氏针固定组术后JOA肩关节疾患评分为74~97分,其中优5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75.00%(9/12).两组肩锁关节脱位评价系统的优良率分别为94.74%(18/19)和91.67%(11/12).5例患者在拔除克氏针1~3个月后出现肩锁关节复位部分丢失,但肩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后无明显变化,未进一步治疗.结论 带线铆钉治疗TossyⅡ、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避免二次手术的特点,术后疗效肯定.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棕榈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棕榈花蕾中分离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后p38MAPK信号的影响.方法 蒙古沙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和抑制剂SB203580组.制备脑缺血及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免疫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助与辅助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同一组医师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采用腹腔镜手助技术(HALS组,47例)和2
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变化的规律和我国公路预防性养护的现状,指出做好预防性养护对公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时机进行探讨。
This paper intro
背景与目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la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PTHrP)通常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表达,结构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
目的 观察含EDTA的全血样本放置时间、保存温度以及不同稳定剂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其相关硫醇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含EDTA、EDTA-氟化钠(EDTA-NaF)、EDTA
目的 对采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且接受PICC治疗的患者180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
目的 观察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大鼠肾组织Livin蛋白及Caspase-3的表达及乌司他丁(Ulilnastatin,UTI)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PQ组(B组)和
目的探讨2009年及2010年西安地区危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点。方法对2009年及2010年本院收治的46例(2009年12例,2010年34例)危重症HFMD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
通过实地调查和与当地果农座谈的方法,了解长武县苹果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县苹果应以乔化树和短枝型为主,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修剪手法,加强异常气候条件下苹果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