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花蕾化学成分研究

来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棕榈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凝胶渗透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检验和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棕榈花蕾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鉴定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薯蓣皂苷(dioscin,Ⅲ)、5-咖啡酰氧基莽草酸(5-O-caffeoylshikimicacid,Ⅳ)、咖啡酸(caffeic acid,Ⅴ)、芦丁(rutin,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Ⅰ,Ⅳ为首次从棕榈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alm buds.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chromatography,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physico-chemical test and spectral analysis. Results: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palm flower bu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isovanillic acid (Ⅰ), β-sitosterol (Ⅱ), dioscin Ⅲ, , 5-O-caffeoylshikimic acid (Ⅳ), caffeic acid (Ⅴ) and rutin (Ⅵ). Conclusion: Compounds Ⅰ, Ⅱ, Ⅳ ~ Ⅵ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Ⅰ, Ⅳ were isolated from palm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和研究腹腔镜下治疗儿童先天性食管裂孔旁疝的经验.方法 2005年至2010年诊治10例食管裂孔旁疝的患儿,其中5例为混合性食管裂孔疝.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5.2岁,男6
给出了以建筑环境热适应为题的详尽文献综述成果.热舒适研究的适应观点认为,人们在真实环境中的热感觉受其以往热经历和文化与技术行为的综合影响.适应模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目的 比较丰富环境对野生小家鼠和驯化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为控制丰富环境,实验选用了野生小家鼠F1代.断奶后,将野生小家鼠F1代和昆明小鼠(由野生小家鼠驯化而
目的:研究抗毒补心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抗毒补心胶囊低,中,高剂量含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糖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发生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共纳入发生院内感染的血液科患者311例,测定其外周血PLT计数,结合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血液病患者PLT计
目的 观察猪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方法 及基本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多向诱导分化潜能.方法 取猪颈部皮下脂肪组织,酶消化法获得脂肪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技
目的 研究B1a和IgA1阳性细胞在IgA肾病患者扁桃体中的表达及B1a细胞与血尿、蛋白尿和病理Lee分级的关系.方法 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及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各8例为对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早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既往健康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86
目的 分析湖南省2006-2009年4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的可能来源、基因重配情况以及分子特征.方法 鸡胚分离核酸检测H5N1病毒阳性标本,获得高致病性H5N1病毒,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