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政府责任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欠发达区域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政府要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的行政地域。这一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关涉到农民的教育投资积极性、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要认清职能,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调控优势,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机制。
  【关键词】欠发达区域 高等教育 毕业生就业 政府责任
  
  欠发达区域,往往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自然资源稀少,产业结构单一,社会观念滞后。其高等教育发展因受教育自身地方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江苏欠发达区域系指长江以北属于徐、淮、盐、连、宿五市行政区划范围的苏北区域,是相对于苏南、苏中而言的区位概念。本文谨以江苏欠发达的苏北区域为样本,分析高教强省建设进程中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因素及政府责任。
  江苏欠发达区域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特征
  后发优势明显。高等教育过程虽然具有非市场性质,但由于其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关联,高等教育依然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制约,因此存在着一个与经济相适应的发展规模问题。江苏作为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教育大省、高教大省。根据江苏的现状,必须走优化产业结构,以质量和效益求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因此,人力资源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苏北区域在江苏而言,属于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区域。江苏要继续发展,欠发达的苏北区域是“包袱”。而苏北发展的滞后,主要是工业化滞后。为促进苏北工业化进程,江苏省委在2004年调整了工业化带的布局,希望以沿江基础产业带、沿东陇海线加工工业带和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加速苏北工业化的进程。这一决策实施中,欠发达区域因苏南、上海、浙江的人才、技术吸聚能力较强,留下了不小的就业岗位存量,在人才岗位数量、发展空间上潜力巨大,需要大量的高等教育毕业生。
  困扰与困难并存。沿海发达区域现阶段的注意力集中在增加生产能力方面,忽略了提升产业的科技实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未能蓄纳、培养一批各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一旦出现全球性经济大萧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基地,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反向冲击,被迫进入调整期。尤其是苏南的快速发展不仅给苏北产业及高等教育带来客观利益,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之处。首先,从近期看,高等教育毕业生将面临一个如何对待合资、外资控股及独资企业管理机制的问题,特别是如何消解个体与企业文化间的“认同困惑”问题。其次,从长期看,高等教育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素质教育,虚化了思想观念与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这成为应对世界先进制造技术转移的一大致命伤。再次,苏南工业区是“长三角”中国“世界工厂”的核心区,也是苏北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区域,目前吸纳能力较强。但面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带的转移及终将出现的调整,苏北区域内高等教育就业辅导(指导)部门缺乏前瞻性的眼光与应对计谋,没有新的市场开拓与培育方案。经济调整一旦出现,该区域高校将不能有效稳定办学规模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这将直接冲击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并波及中等和初级教育,社会影响十分巨大。
  民众教育投资意识蜕变。由于高等教育投资的长期性和收益不确定性,投资风险客观存在,民众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意识蜕化。以农业经济为支柱的苏北区域主要人口是农民,其朴素、自发的就业回报期望心理在巨额的教育投资面前背转逆反。2005年南京审计学院公开的一份成长成本预算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家庭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花费15万元左右。以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平均月收入1600元计算,学生需要7年~8年才能补偿父母 15万元左右的教育支出,或说收回教育投资。在投入与产出如此不成比例的对比中,农民对教育的追求逐步弱化、淡化是可以理解的。相关调查中,对“许多农民的子女不上高中或大学的原因”一题,答案几近一致:“考不上”;“考上也上不起”。客观而言,欠发达区域农民受教育的动机和出发点并非为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科教兴农,而是为了谋求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和一份稳定的收入。由此,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数量较少,有效供给岗位不足的现状,就客观上形成了大量毕业生将就业地区选择在发达区域的局面。
  政府在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中应担负的责任
  由此可见,江苏要建设高教强省,首先必须解决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高等教育投资积极性,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困难,将是一个阻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责无旁贷。就政府责任而言,行政行为优化当属首位。
  首先,政府要真正认清自身职能,支持并引导建立与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相契合的“市场疏导就业、学校促进就业、政府提供有效服务、学生自主就业(用人单位自主录用毕业生)”的社会体制与模式。在学生自主就业意识已经形成、学校促进就业的体系正逐步建立的情况下,政府的认识尚没有到位,尤其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性、毕业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就业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尚不够清晰,主动、有效的服务不尽如人意。要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研究,认识其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建立起具有区域特性的江苏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市场。
  目前,江苏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的是部门分割、各自为政问题。要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党委组织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职能进行优化重组,使三大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部门的职责得以明确,在人力资源市场运作中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同,使人力资源的规划、开发、配置等科学运行。现在,各级政府,尤其是省、市政府要从人才计划调配时代的“前台唱主角”,正确定位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时代的“大戏导演”。要尽快消除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劳务市场“三家分立”的局面,消除组织部门招考聘用中出于部门利益而对毕业生就业设置的人为障碍。
  其次,发挥好政府在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上的调控优势,建立旨在扶持和推进欠发达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人才工程,蓄纳一批欠发达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与企业合作培养的形式,建立本科基础的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企业使用、政府资助;长短结合、滚动发展。这样,既吸纳了毕业生,又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既留住了人才,又提升了部分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推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与流动趋势,江苏应建设苏北制造业等主干行业的行业性青年优秀人才储备基地,运用政府资助项目模式,将区域产业发展所需基础学科、相关应用学科与专业的专门人才吸纳就业,为区域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储蓄智力资源。江苏于2005 年开始实行相关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苏北地区企业吸纳紧缺专业本科、硕士毕业生就业,由政府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补助,以利于企业“养”人、用人、留人。
  再次,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法律保障机制。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切实维护好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竞争。在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取向与不公平的就业环境之间存在着矛盾。无论是从我国的人力资源存有量,还是从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大学生人数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但就业市场法律不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受某些潜规则的影响,造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有效匹配率下降,扭曲了就业市场,扭曲了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江苏建设高教强省,实现区域间的均衡与协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法律保障。因此,政府要在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提供公平就业环境。要清除各地地方政府的歧视性就业政策;要以法规形式保证已就业学生的平等权益,使其免受不良业主和职业中介的侵害。
  二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政府要改善经济运行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建立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机构,准确预测不同区域经济运行状况下的就业岗位数量及结构;政府要以自身的行为引导企业更新用人观念、育人观念;要引导企业在税收之外,在智力、文化上对社会和民众进行回报与反哺;要建立更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流动机制,让人才与企业在社会发展的平台上共同进步,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维护非“正规”就业者的权益,规范“就业”的法律内涵,消除政府自身在就业统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对欠发达区域高等教育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保护他们的权益。要扩大就业渠道,允许非正规就业。
  四是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来规范政府自身行为,以维护就业市场的秩序和公正。在现阶段,要加强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让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再是一种上级压下级、下级压百姓的自上而下压任务的工作,要让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像下岗再就业群体那样受到重视,把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列入各级政府职责之中。从法制建设的角度而言,完善劳动法制和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第一要务。从 2005年开始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办法可以说是开了社会保障制度惠及高等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区域毕业生的先例。此类制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工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历史上,中华民族具有辉煌的文明与领先的国际地位。明中叶以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在此秩序下毫无尊严和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改变了这一局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即将实现。在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过程中,实现国家统一,发挥中国在东亚地区的主导性地位,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力,致力于良好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重要的诉求。  关键词 国际秩序 国际诉求 中华
【作者简介】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导,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主迷局与发展悖论——冷战后国际‘民主化’的经验与教训”负责人。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政治发展与民主、民主化问题研究等。  主要著作:《私有化:是福?是祸?——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等。  摘要 近百年来,“民主”被认为是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政治构架。凭借对“民主概念”的垄断,西方国家占据了国际政治制高
【摘要】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自主创业成为部分大学生毕业时的选择之一。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在对上海市高校工商管理类学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资本的相关理论,了解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分析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以及社会资本对创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资本 大学生创业 认知研究    201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比2009年增加52万,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
【摘要】巴黎初建于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治下,以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为中心向两岸拓展开来。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时期,巴黎的工商金融业发展迅速。政府除扩建新街区外还将近郊市镇并入,并在拆除古城墙后开辟多条林荫大道;兴修居民取水用的自流井和喷水池;引入煤气灯用于街道及民居照明;把市内的垃圾场迁移至远郊;鼓励私人公交公司的组建和竞争,以改善市内交通;修建大型纪念性建筑物,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并凝聚向心力。首都周边
历史的转折与社会转型并非完全由动荡、对抗和混乱所构成,虽然不可能一切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它还是有自己特有的顺序或次序,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趋势,使社会的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能够比较正常地生活,而且有所担当,知所趋赴。  动物的生存习性在数千年甚至上万年间几乎看不到什么变化,大自然运行的秩序也是周而复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社会一直处于各种微观和宏观的变化之中。特别是文明时代以降,一方面,人们的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组织全覆盖的任务,佳木斯市采取措施,在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机制进行了三项大胆探索和创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且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非公党建,取得了可喜成绩,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的一些难题。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 隶属关系 破解难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为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佳木斯市委党校组
摘要 中澳建交40多年来,两国经济关系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双边贸易连创新高,相互投资不断增长,其他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富有成效。中澳经贸合作有很大的互补性,加上两国政府重视,未来两国经济关系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合作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但从中澳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来看,总量水平仍然不高,与两国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并不对称。两国政府应坚持开放、非歧视的政策,共同为双方企业创造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  王明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欧洲一体化、政党政治、中国对外关系。  主要著作:《联合背景下的跨国政党》、《大国安全观比较》、《国际战略学》、《政党政治视角下的欧洲一体化》、《政党与政党体制》(译著)等。  摘要 现代国际体系源于西欧,建立在民族国家基础之上,其根基是西方的历史文化。西方历史文化中特有的个人主
【摘要】韩国作为一个中等强国,在美、中、日、俄等大国博弈中寻求艰难的平衡,最大限度地谋取国家利益。为适应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国际秩序变化,综合考虑统一、安保、经济、国际地位等国家利益,韩国同时强化与周边四大国之间的关系,推进“协调外交”“并行发展外交”。韩国的基本策略是:在安全上,以韩美同盟为基础,确保国家安全和对朝鲜的战略威慑,同时强化与中国的安全合作关系;在外交上,强化与四大国的关系, 寻求各国在
【摘要】对长沙地区女性旅游偏好的实证研究发现:长沙女性旅游者以20岁~40岁为主;大专学历为主;以中等收入者为主;偏好个人组织旅行;偏好自驾游、背包游;偏好纪念品、特产、衣服鞋帽;偏好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文物古迹、休闲度假、现代游乐;偏好经济型酒店和度假村。  【关键词】女性旅游者 旅游偏好 实证调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女性已逐渐从家务中脱离出来,拥有了更多的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