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在阐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时,在多处提及、阐述并强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如对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理解”等词的阐述“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在学习内容中对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推理能力等的阐述“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要达到上述目的与要求,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议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训练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的两种训练方式:
  一、模仿训练法
  模仿训练法即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儿童模仿着口述,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任何创造都离不开 “原型启发”。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课堂用语应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特别是教师对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1.仿照教材规范的数学语言“说”。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教材上的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有典型的教学例子。在阅读中我们就会学到很多规范的数学术语,且在语言表达时要用到,如“不大于、有且只有”等等,在教材中都有确切的说明。因此,数学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工具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口答和习题解答给予适当地指导,要求他们尽量仿照教科书进行陈述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2.教师示范,学生学着“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还有一定的困难,低年级往往从模仿别人讲话开始学习表达的。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想象,促进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力求用正确、清晰、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数学概念、计算方法等。教师示范着讲,学生模仿着学,通过模仿的媒介而接受这些信号进行内化,逐渐成为自己的语言表达。
  案例3:“口述40+20的算理”
  教师在学生理解了“40+20”的算理后,示范口述:“40是4个10,20是2个10, 4个10加2个10等于6个10,也就是60,所以40+20=60。”同时边说边用计算器演示。学生然后照着样子说,在领会的前提下模仿表达出来,从而掌握口述算理的方法。
  像这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规范语言,适时为其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有利于他们掌握精炼的数学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操作训练法
  操作训练法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口述,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口述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渡过这个阶段。通过训练学生操作的有序性,从而提高表达的逻辑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程序混乱,学生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案例4:《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摆: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成不同的长方体。
  看:观察(1)沿着长每排有几个小方块?(2)沿着宽共有几排?(3)沿着高共有几层?(4)这个长方体一共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
  想:(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2)根据长、宽、高的厘米数,可以知道什么?(3)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怎样算出来的?
  推:(1)长方体长、宽、高的厘米数与摆小方块时的“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之间的关系;(2)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说: “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怎样的?”“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应具备哪些条件?”“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高各表示什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计算正方体的体积为什么要‘棱长×棱长×棱长’?”
  这样,通过一系列有序的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公式的来源及对公式运用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
  此法多用于计算课的算理口述以及空间与图形的公式推导教学。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还有很多,如按训练策略分有“填空式训练法”“补白式训练法”“表演式训练法”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各种训练方法并不是单一使用的,而常常综合在一起运用。教师要在数学课上抓住一切机会,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潜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高等院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目前还存在着年级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学生党员集中在高年级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学生毕业一离校,学生党员数量骤减,低年级学生党员呈现空白。因此,加强
学位
学位
对中国青铜器的关注,通论类书籍通常将其放在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在礼乐制度下的“明上下,区尊卑”的等级象征意义上。而自宋代兴起延续至今的金石学学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