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m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事业,家庭和对死亡的态度三方面来全面深入的剖析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第三代继承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的必然性和对社会的启示。
  关键词:弗洛伊德分析理论;人格扭曲成因;悲剧;启示
  作者简介:易东静,女,1992年出生,就读于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学,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
  托马斯·曼是德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一九一零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布登勃洛克一家》,其副标题为:“一个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全书的主要内容。这个位于吕贝克的名门望族,在短短的四十年内,从繁荣走向没落。其中第三代继承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是这个家族走向衰败的起点,他内心世界的坍塌是他带领家族走向毁灭的重要原因。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可以通过描写人物行为和语言中存在的各种“症状”,来分析人物无意识与有意识动机。本文根据托马斯·曼对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的内心多角度深入描写,直击其精神世界,以此探究出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人格扭曲以及布登勃洛克家族毁灭的原因。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以无意识为主的无意识、意识二部分结构,他又在无意识的基础上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依照“快乐原则”而活动;自我是本我通过知觉-意识的媒介已被外部世界的直接影响所改变的那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的一部分,是道德约束的代表,按照“道德原则”行事。
  1.“超我”在工作中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是布登勃洛克家族第三代继承人。在父亲约翰·布登勃洛克死后,托马斯继承了布登勃洛克粮食公司的全部业务,刚开始他尝试创新来增加公司收入,但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很快就被對手哈根施特罗姆家族超越,并且在几次投资失败,特别是勃彭烈德粮食收购那笔投机买卖失败之后,他想恢复家族往昔辉煌岁月的动力完全丧失。从那之后,他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他的穿着打扮上,以掩盖他的无事可做和空虚的内心。托马斯·布登勃洛克是俄狄浦斯情结解体之后诞生出的超我的代表者,他压抑着自己的内心欲望,他的父亲让他谨遵家族告诫之词:“我的儿子,百日精心于事物,但勿作有愧于良心之事,夜间能安然就寝”。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超我”就是被我们称作为良心的东西,而托马斯在生命的最后做的勃彭烈德粮食收购那笔投机买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因此超我随之而来产生的道德内疚感使得他的自我受到惩罚。
  2.“超我”在家庭中
  为了能给家族带来财富,托马斯·布登勃洛克放弃了他爱的女人,选择了一段看起来双赢的婚姻,娶了盖尔达这个能给家族带来三十万马克嫁妆的女人 “他们俩的结合根本就是建立在体谅,容忍,缄默的基础上”,在盖尔达生下儿子汉诺·布登勃洛克之后,再也无子。从性格上看托马斯与盖尔达截然相反,托马斯由于要发展家族企业一直都在追求权力和金钱,而盖尔达从始至终爱的都是音樂,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在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少尉先生的关系超出了一般朋友之后,“本我”促使的内心的愤怒,他想与盖尔达对峙,但他“超我”的人格阻止了他,他害怕这个污点毁掉他“辉煌”的一生。托马斯·布登勃洛克与他唯一的儿子汉诺的关系也十分冷淡。自打汉诺一出生,托马斯就想让他子承父业,所以在汉诺小时候他就急切的给汉诺灌输关于商业的知识,但是汉诺对于经商毫无兴趣,而且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汉诺对音乐表现出异常的喜爱,这一点却是托马斯害怕和痛恨,精神世界的追求与“超我”所代表的“现实世界”是相反的。
  3.“超我”在死亡中
  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后三代布登布洛克家的继承人,都呈现出多病的状态,而且一代比一代早逝。在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生命的最后,他偶然发现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的想象与之世界》。从中他得到了“从未尝到过的感激和满足”,他第一次正视自己痛苦的内心。从这一刻起他内心的声音告诉他自己“我要活下去”,之前禁锢他的死亡,现在他看来是一种自由和解脱,他怀着甜蜜的心情安然睡下,并发誓“他决不放过无可比拟的幸福,他要振奋起来,学习、阅读和研究,牢牢实实地掌握引起他这种精神状态的全部哲学”,但是第二天醒来,当他回归于商业活动和市政活动,他便对自己之前对死亡的态度产生怀疑,他彻底对生活失去信心。在与处理与死亡的关系上,存在过短暂的“本我”人格,认为死亡就是自由与解脱,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而活动,所谓“快乐原则”包含有任何一种解脱的快感,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弛,或个人无意识紧张的减除等。但“超我”最终还是将他召回到了现实社会。
  托马斯·布登勃洛克由于家族使命,家庭关系冷漠和对死亡的畏惧,“本我”人格长期受到“超我”人格的抑制,必然导致人格扭曲和结局的悲剧性。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和超我比作三匹马拉的车,只有当这三匹马做出共同努力时方能将此车拉走。但是现实生活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人格总是在不断地产生矛盾以至于难以达到平衡,所以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机制能力,协调好本我与超我的关系,能根据现实条件做出合乎道德和伦理的判断;让超我监督和警醒自我,从而使人格得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惟慈.布登勃洛克一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李昌珂.“我这个时代”的德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M].郭本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4]Arne Klawitter, Micheal Ostheimer. Einführung in die Literaturtheorie[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阳光轻轻碰了一下  冬天的心就开始暖了  雪地像欢快的羊群  在腳步旁四散奔跑  阳光围住的雪  开始层层绽放晶莹如玉  像佛前静静的莲  如禅语般在清净的空气里飞天  无根而生  无形而谢  那是一窗风景  是一场不期而遇的缘分  还是一生一世的故事  其实  我就是一片温暖了的雪花
在人工智能已经深入生活的今天,社会上不乏“人工智能威胁论”,担忧机器人会“反噬”人类。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日前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观点”(Opinion)栏目发表专栏文章《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The Real Threa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解讀了上述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李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1  电影《1942》将宏观的国家命运与现实的民众灾难结合在一起讲述,不但有国家层面的各级领导人的出现,而且以范东家为主的灾民群体为刻画对象。在此,影片能将十八个主角和众多人物融合到一起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并且极具整体感,其关键在于两个人:一个是美国记者白修德;一个是河南省主席李培基。白修德的出现,将
摘 要:文艺学方法论应该是多样而统一的,多样,因为文艺学研究对象众多,范围广阔;统一,因为各对象之间彼此密切联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文艺学这门学科。这就决定了文艺学的方法论必须是一个多样而统一的方法体系。  关键词:文艺学;方法论;多样与统一  作者简介:缴盛楠,天津师范大学2016级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白雪乌鸦》以百年前哈尔滨大鼠疫为题材,通过对死亡的书写,描绘人间百态。迟子建聚焦大历史时代下的民间底层小人物,以其在鼠疫中的存在境遇为描写对象,折射出灾难下普通人物的人性,完成了对大历史的重新建构与解读。她直面死亡,以温情书写的姿态,铭记历史纵深处被忘却的生命,抵抗生之艰辛与死之绝望,彰显了悲天悯人的生命情怀。不过温情书写削弱了题材内在的独特性,消解了灾难主题的悲剧性,弱化了作品的深度和
爱走远  两个躯体手牵手在秋风中取暖  没有爱  拉在一起的双手只能让彼此的心更寒  爱走远  照片上僵硬的笑容摆在冷漠的眉间  心明了  笑得再甜也只是强装欢颜  爱,是一个房子  初恋时  像冬天有壁炉的小小房间  喜欢赖在里面寻求温暖  爱蔓延  逐渐扩大成了城堡  它困住了两人的手脚  让我们想要挣脱想要逃  为了呆在这个城堡  彼此把枷锁环绕  你我都变成了画师  每天拿着画笔粉饰面具 
摘 要:本文以《红楼梦》为语料,查找出62例单音节动词“教”,对其进行语法和语义分析,根据“教”的语义类型,分别对其进行语法研究,探讨不同义项下“教”的语法特征。  关键词:《红楼梦》;教;语义;语法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02  不同的动词带相同种类的宾语,相同的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却可以进入不同的句型句式,甚至同
摘 要:无论是村上春树还是王小波,二人都在追求生活本真的状态,二人都在追求生活中的真实的自己,作品中他们找寻着生活中的幽默,在生活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幽默,因此生活中的幽默是村上春树与王小波作品中的思想特征,本文将从他们生活中的幽默这一特征出发,找出他们“相近质地的灵魂”[1]。  关键词:村上春树;王小波;生活;幽默;自然  作者简介:王超:山西阳泉人,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
摘 要:家庭妇女,顾名思义是已婚后全职服务于家庭,不外出工作,一心照顾家庭的妇女。在文学作品中,家庭妇女形象在刻画的女性形象中也占了很大比例,属于传统的女性形象之一,也是比较经典的女性形象。而朝鲜族作家林元春 的《亲戚之间》 与回族女作家霍达 的《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亲戚之间》中作者以朴实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言语不多,但富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朝鲜族家庭妇女形象——铜佛寺嫂子
一朵  又一朵的云  好似一辆辆 空中客车  把雨 从一处  运往另一处  它们一样 会拥堵  會追尾  会在彼此擦肩时  摆动闪电的刮雨器  按响 雷的喇叭  我趴在床上  一边看一本现代诗歌  一边看云  就如李白  目注着 敬亭山  窗的格子  准确地记录了  每一朵云的位置  犹如 一个坐标系  绑架了 一个个图形  风  水一样渗透进来  试图淹没我  这条干渴已久的鱼  在一个夏天的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