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只猛虎迎面扑来,离我不到30厘米,虎的气息可闻,它喷出的唾沫溅在我的脸上,透出一股腥臊味。
这不是梦境,也不是“周老虎”,而是货真价实的大活虎。人都畏虎,可我这会儿却毫无惧色,因为身在罩有大铁笼的汽车内。
前两天,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拍虎照,热情的园主人特地准备了一小桶鲜肉,安排我随笼车进入虎园,近距离拍摄虎园内的六只成年东北虎。
我们把一部分鲜肉挂在铁丝网外的铁钩上,一只两米长的虎立即起身迎了上来,只见它直起身子,将两条粗壮的前腿搭在车上,巨颅伸到我的面前,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四颗尖利的门牙,鲜红的巨舌一卷,大半块鲜肉已被叼走。我立即按下快门,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拍到了活虎进食的照片。
司机驱车前进后退,左拐右转,让我能从不同角度拍照。又一只大虎激起了食欲,趋前趴在笼车上,唬唬几声把肉咬走。另四只虎却漠然视之,或闭目养神,或伸伸懒腰,或入池洗浴。一只虎似乎有意显示它那壮硕的身躯,一跃跳上一块大石上摆好姿势,任我尽情留影。陪同的姜师傅说:前段时间,我们牵来活牛,让虎扑杀,这才激起它们的部分野性。要是那时来拍照,肯定可出精彩镜头。
其实,我对虎并不陌生。上世纪50年代初,我的故乡江西赣南尚存许多野生华南虎。有一次,同族的两个孩子在晒场上玩耍,林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稍大的孩子见虎过来,拼命用两只小手把小沙坑里的沙子泼洒过去。老虎不想伤了眼睛,转身一口咬住另一呆立孩子的脖子,往背上一甩,驮着潜入森林。闻讯赶来的族人举着锄斧一路追喊,只是寻到几处血迹。
除非特别饥饿,老虎一般不会主动袭击人类。就在那年,村里一名男子与虎狭路相逢,在一条小路上碰见一只大虎迎面而来。男子有粗浅的防身知识:假如转身逃跑,老虎定会误认为要被袭击,进而发起攻击。尽管心惊肉跳,两腿发软,他还是硬着头皮前行,目光不与虎对视,终于平安与虎擦身而过。
1958年,我上中学时到一个叫大山脑的原始森林伐木烧炭炼钢铁,与两个班的同学每天一早磨刀霍霍,伐木整整两个月。一天夜里,班主任廖老师带领同学检查炭窑火候,突然与虎遭遇,吓得一个个面如土色。还好,老虎掉头走了。
也就在那段时间,山下一位老太太一早出门捡狗屎肥田,见一头黄色动物卧在甘蔗田边,双目矇眬的老太太叫一声“谁家的牛”,随手用粪勺轻轻敲了一下背部,不料竟是一头吊睛白额猛虎。受了惊扰的老虎起身只一口,就断送了老人的性命。很奇怪,老虎并不吃她,也不离开,被随后赶来的武装人员乱枪击毙。
那时,我每星期六回家,星期日返校,都要只身走过没有人烟的5公里丛林,父母很是提心吊胆,我也每次毛骨悚然。有一次看到远处一只状似虎的背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上世纪50年代,江西有20多个县发现华南虎,仅1955年、1956年就捕虎171只。1958年大炼钢铁,千山万岭的林木遭毁损。随着森林资源的破坏,食物链的断档,野生虎数量骤减。1970年前后,江西年猎虎量已少于10只。1975年以后,全省再也没有捕到过华南虎。
史料记载:诗人陆游曾在四川仗剑杀虎,努尔哈赤曾在关外射杀猛虎。而杭州的一家报纸直到1979年还宣扬了一个“打虎世家”,祖孙三代共打死老虎70多只。
尽管1973年老虎作为“人民公敌”的身份得以平反,1995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禁止犀牛与虎骨贸易的通知》,可是野生虎锐减的颓势无法扭转。1956年,全国共收购虎皮1750张,而到了1979年,全国仅收购到一张虎皮。1990年至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调查后估计,湘、赣、闽交界处的华南虎尚存20~30只,而2001年的调查表明,野生华南虎种群已不复存在。国家林业局档案记录的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是1986年11月湖南安仁县一只24公斤重的幼虎,被诱捕野猪的夹子捕获,重伤致死。所以当2007年轰动全国的“周老虎”事件发生后,包括马建章院士在内的有良知的动物学家们据此立即指出:这肯定是一起假虎骗局。
虎是亚洲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八个亚种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了四个:里海虎(新疆虎)、巴里虎、爪哇虎、华南虎(根据国际上规定,某种动物50年不见,才能正式宣布灭绝,而华南虎只有20多年不见野生活体)。另四个亚种孟加拉虎、印度虎、苏门答腊虎、东北虎(西北利亚虎)的数量也在锐减中。
1991年1月16日至3月22日,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等四家单位联合调查发现,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已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400多只骤减为5~7只。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明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略有回升,在黑龙江老爷岭、完达山一带有10~14只,在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内有3~5只。研究人员通过红外线摄影装置数十次监测到野生东北虎进食和活动的影像。老虎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
虎是“独行侠”,总是昼伏夜行,独来独往,除了在繁殖期雌雄短暂相处和雌虎与幼仔共栖外,一般都独身活动。小说中描写的“黑旋风连杀四虎”、四虎同穴的情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朝鲜1911年曾捕获一只长3.5米、重254公斤的东北虎。前苏联科学院著名虎类学家亚历克斯1959年曾亲手测量过一只384公斤重的西伯利亚虎。而吉尼斯大全中记录的一只西伯利亚雄虎是462公斤。野生虎的存在是生态环境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象征,理应受到全人类的保护。
谈到如何保护野生东北虎种群永续存世的的问题,张明海所长说: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森林,让野生虎有良好的隐蔽条件和食物来源。森林茂密了,野猪、马鹿、狍子就会增多,老虎有了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才能得到繁衍。同时,要严格禁止盗猎,定期清除盗猎的套子、铁夹,引导当地民众增强保护意识。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虎20世纪初有1000只左右,后来由于盗猎猖獗,锐减至150只;而当严禁贸易虎的骨骼、器官之后,数量又迅速回升,目前已增至500只左右。这说明,有了好的保护措施,必定能见成效。
张明海教授呼吁:保护野生东北虎,已经刻不容缓。如果不赶快采取强而有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东北虎有可能重蹈野生华南虎消失的覆辙,我们也将愧对子孙后代。
这不是梦境,也不是“周老虎”,而是货真价实的大活虎。人都畏虎,可我这会儿却毫无惧色,因为身在罩有大铁笼的汽车内。
前两天,去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拍虎照,热情的园主人特地准备了一小桶鲜肉,安排我随笼车进入虎园,近距离拍摄虎园内的六只成年东北虎。
我们把一部分鲜肉挂在铁丝网外的铁钩上,一只两米长的虎立即起身迎了上来,只见它直起身子,将两条粗壮的前腿搭在车上,巨颅伸到我的面前,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四颗尖利的门牙,鲜红的巨舌一卷,大半块鲜肉已被叼走。我立即按下快门,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拍到了活虎进食的照片。
司机驱车前进后退,左拐右转,让我能从不同角度拍照。又一只大虎激起了食欲,趋前趴在笼车上,唬唬几声把肉咬走。另四只虎却漠然视之,或闭目养神,或伸伸懒腰,或入池洗浴。一只虎似乎有意显示它那壮硕的身躯,一跃跳上一块大石上摆好姿势,任我尽情留影。陪同的姜师傅说:前段时间,我们牵来活牛,让虎扑杀,这才激起它们的部分野性。要是那时来拍照,肯定可出精彩镜头。
其实,我对虎并不陌生。上世纪50年代初,我的故乡江西赣南尚存许多野生华南虎。有一次,同族的两个孩子在晒场上玩耍,林中突然窜出一只猛虎,稍大的孩子见虎过来,拼命用两只小手把小沙坑里的沙子泼洒过去。老虎不想伤了眼睛,转身一口咬住另一呆立孩子的脖子,往背上一甩,驮着潜入森林。闻讯赶来的族人举着锄斧一路追喊,只是寻到几处血迹。
除非特别饥饿,老虎一般不会主动袭击人类。就在那年,村里一名男子与虎狭路相逢,在一条小路上碰见一只大虎迎面而来。男子有粗浅的防身知识:假如转身逃跑,老虎定会误认为要被袭击,进而发起攻击。尽管心惊肉跳,两腿发软,他还是硬着头皮前行,目光不与虎对视,终于平安与虎擦身而过。
1958年,我上中学时到一个叫大山脑的原始森林伐木烧炭炼钢铁,与两个班的同学每天一早磨刀霍霍,伐木整整两个月。一天夜里,班主任廖老师带领同学检查炭窑火候,突然与虎遭遇,吓得一个个面如土色。还好,老虎掉头走了。
也就在那段时间,山下一位老太太一早出门捡狗屎肥田,见一头黄色动物卧在甘蔗田边,双目矇眬的老太太叫一声“谁家的牛”,随手用粪勺轻轻敲了一下背部,不料竟是一头吊睛白额猛虎。受了惊扰的老虎起身只一口,就断送了老人的性命。很奇怪,老虎并不吃她,也不离开,被随后赶来的武装人员乱枪击毙。
那时,我每星期六回家,星期日返校,都要只身走过没有人烟的5公里丛林,父母很是提心吊胆,我也每次毛骨悚然。有一次看到远处一只状似虎的背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上世纪50年代,江西有20多个县发现华南虎,仅1955年、1956年就捕虎171只。1958年大炼钢铁,千山万岭的林木遭毁损。随着森林资源的破坏,食物链的断档,野生虎数量骤减。1970年前后,江西年猎虎量已少于10只。1975年以后,全省再也没有捕到过华南虎。
史料记载:诗人陆游曾在四川仗剑杀虎,努尔哈赤曾在关外射杀猛虎。而杭州的一家报纸直到1979年还宣扬了一个“打虎世家”,祖孙三代共打死老虎70多只。
尽管1973年老虎作为“人民公敌”的身份得以平反,1995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禁止犀牛与虎骨贸易的通知》,可是野生虎锐减的颓势无法扭转。1956年,全国共收购虎皮1750张,而到了1979年,全国仅收购到一张虎皮。1990年至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调查后估计,湘、赣、闽交界处的华南虎尚存20~30只,而2001年的调查表明,野生华南虎种群已不复存在。国家林业局档案记录的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是1986年11月湖南安仁县一只24公斤重的幼虎,被诱捕野猪的夹子捕获,重伤致死。所以当2007年轰动全国的“周老虎”事件发生后,包括马建章院士在内的有良知的动物学家们据此立即指出:这肯定是一起假虎骗局。
虎是亚洲独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其八个亚种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了四个:里海虎(新疆虎)、巴里虎、爪哇虎、华南虎(根据国际上规定,某种动物50年不见,才能正式宣布灭绝,而华南虎只有20多年不见野生活体)。另四个亚种孟加拉虎、印度虎、苏门答腊虎、东北虎(西北利亚虎)的数量也在锐减中。
1991年1月16日至3月22日,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等四家单位联合调查发现,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已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400多只骤减为5~7只。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研究所所长张明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目前野生东北虎的数量略有回升,在黑龙江老爷岭、完达山一带有10~14只,在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内有3~5只。研究人员通过红外线摄影装置数十次监测到野生东北虎进食和活动的影像。老虎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
虎是“独行侠”,总是昼伏夜行,独来独往,除了在繁殖期雌雄短暂相处和雌虎与幼仔共栖外,一般都独身活动。小说中描写的“黑旋风连杀四虎”、四虎同穴的情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东北虎是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朝鲜1911年曾捕获一只长3.5米、重254公斤的东北虎。前苏联科学院著名虎类学家亚历克斯1959年曾亲手测量过一只384公斤重的西伯利亚虎。而吉尼斯大全中记录的一只西伯利亚雄虎是462公斤。野生虎的存在是生态环境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象征,理应受到全人类的保护。
谈到如何保护野生东北虎种群永续存世的的问题,张明海所长说: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森林,让野生虎有良好的隐蔽条件和食物来源。森林茂密了,野猪、马鹿、狍子就会增多,老虎有了好的栖息地和充足的食物,才能得到繁衍。同时,要严格禁止盗猎,定期清除盗猎的套子、铁夹,引导当地民众增强保护意识。俄罗斯境内的西伯利亚虎20世纪初有1000只左右,后来由于盗猎猖獗,锐减至150只;而当严禁贸易虎的骨骼、器官之后,数量又迅速回升,目前已增至500只左右。这说明,有了好的保护措施,必定能见成效。
张明海教授呼吁:保护野生东北虎,已经刻不容缓。如果不赶快采取强而有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东北虎有可能重蹈野生华南虎消失的覆辙,我们也将愧对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