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裕仁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ku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11月10日,日本京都紫宸殿,年仅27岁的裕仁天皇缓步踏上面南而设的御座。在2236名王公贵族、观礼使节的鞠躬中,他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宣读起了即位敕语:“……朕赖祖宗之威灵,敬承大统、恭奉神器,兹行即位之礼,昭告尔有众……”
  作为第124代天皇,此时,裕仁已接掌皇位近两年。然而,按照皇室的千年惯例,即位典礼分作“践祚仪式”和“登基仪式”。为昭显日本国运、皇室威仪,一年多以前,内阁就决定操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登基旷典。因此,这个典礼过程之漫长、手笔之浩大,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几乎是“昭和”年号刚刚颁布,以天皇的弟弟载仁亲王为总裁、以“五摄家”之首近卫文麿公爵为长官的“大礼使”官衙就宣告成立了。大约六百名官员被抽调到这里工作,分管包括典仪、营造、调度以及车马、铁道、会计在内的工作。1928年1月17日,天皇和皇后先后祭拜了神殿和贤所,“奉告列祖列宗”,揭开历时十个月、席卷大多数日本臣民的典礼序幕。到当年深秋,仅天皇与皇后亲自参加的礼仪活动,就高达44次之多。
  11月6日,大典的第一个高潮出现了。这一天清晨,裕仁与皇后久迩良子分坐六驾与四驾马车前往东京站,他们的随行队伍浩浩荡荡,长达594米;从二重桥到银座大街,沿途的几十万臣民不断欢呼,不断发出“万岁”的呼喊。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荣耀:仅仅两代人的时间,这个蕞尔小国已经代表亚洲,晋身为世界“五强”之一;而裕仁的年轻、神秘与尊贵,也似乎象征了日本的未来。
  
  没有人觉察到,天皇年轻、矜持的笑容深处,依旧闪烁着一种近乎先天的阴郁。
  无论在哪个意义上,裕仁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之骄子:作为四代单传的皇室长孙,出生前夕,千万日本家庭就为之焚香祈祷;作为天生残疾、绰号“白痴”的皇太子之子,几乎还在蹒跚学步时,从明治大帝到芸芸众生,几千万国民无不对他寄予厚望。他接受了名目繁多、涉及几十个门类的专门教育,他在生物学方面的天赋,甚至让“最后一位元老”西园寺公望惊喜交加、夸赞不已……
  他的选妃惊动了整个国家,以至于《皇室画报》畅销一时;他年仅21岁就出任“摄政”,事实上担负起了国家的重任。然而,就是他被尊称为“摄政宫”前后,这个国家清新、蓬勃的气象,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了。它的暗流汹涌、动荡复杂,让年轻的裕仁不断感受着如同海风的腥咸味道。
  摄政之初,他为西伯利亚派遣军的惨败痛心疾首;而次年,“关东大地震”不仅夺去了十四万臣民的生命,东京也沦为一片废墟。此后,“大逆案”、金融危机、政党丑闻、皇姑屯事件……一时之间,这个“其兴也勃”的国家似乎暮霭沉沉、悲风骤起。如果说,西伯利亚失利是日本新式陆军的首次战败,而关东大地震是一场空前浩劫的话,那么,“大逆案”则使他为自己的角色悲伤不已。终其一生,裕仁始终清楚地记得,当那个出身望族、名为难波大助的青年朝他开枪射击时,他的表情是何等仇恨。他忘记了裕仁与他同龄,与他一样干净、清白;他更忘记了,在过去的三千年里,裕仁的家族始终代表着这个在樱花树下踏歌饮酒的民族。
  一波又一波的危机,恍若大海的波涛的话,更可怕的则是底层的暗流。明治大帝留下了一份伟大的家业,然而,尊王还是攘夷?复古还是维新?保存国粹还是文明开化?……对这些命运性的话题,他似乎没有过多回答。甚至,他还留下了这么一个历史悖论:一个世袭的、君主大权独揽的“宪政”国家。
  这貌似是一个文化的、“价值观”的问题,但它正是解读近代日本的关键钥匙:它的主要企业是官商色彩浓重的“财阀”;它的现代政党迅速沦落为弊案丛生的“党官僚”;它的兵工厂来自西方,而它的军人却近似古代武士;它的城市是西洋式的,但它的乡村依然停留在幕府时代……它是一个奇特的、对立分裂的混合体,以东方的心嫁接着西方的脑。而这一切,正是他执政以来所有烦恼和忧愁的根源。
  换而言之,它并没有解决“国是”问题。而在此之后,由于大正天皇的残疾、弱智,曾经高高在上的君权,又一次微妙地、病变式地蜕化了。长达十余年的“六大元老”辅政,原本是从权之举,却埋伏下了裕仁无所适从的病根:他该效仿祖父的亲历亲为呢,还是父亲的无为而治?
  不得不说,在这个问题上,他的天性决定了此后日本的命运:他以“贤明君主”的姿态,事事倚赖重臣,处处置身事外;即使在最重大的、需要他“圣裁”的问题上,他也不断窥视着、权衡着,力求迎合大多数人,力求博取最好的名声。他的这个特点如此明显,以至于众多历史学家认为他不应承担战争责任;而他的宠臣木户幸一后来也谈到,他一生只做过两个决定,一是镇压“二二六兵变”,另一则是投降。
  他似乎忽略了,日本的贫富分化已如此严重,西式政党已如此败坏,而陆军的“复古”潮流已如此汹涌。他的理智上支持前者、而情感上倾向后者,只能导致一轮又一轮的暗杀、政变与盲目侵略。而这正是此后十余年的日本主题。
  他本身就是混沌、分裂的日本的产物。因此,他注定不能领悟:在他祖父的时代,以日本之心、兴西方之器,可以兼得二者之优,这正是日本崛起的关键;而到了他的时代,“非此即彼”开始成为历史的需要,继续混合日本之心与西方之器,只能兼得二者之劣。所谓“时者,势也”,正是对历史之“无常有续”的一句精辟感叹。这才是历史。这才是政治。
  他的政治,仅限于先高后低、抑扬顿挫的声调。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紫宸殿,他正是以这样的声调,宣读着他的即位敕语;而十七年以后,同样的声调让七千万日本人刻骨铭心:他宣读起了《停战诏书》。
  
  ■ 12月16日
   1770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出生。
  ■ 12月1日
   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童话书。■ 12月2日
   1982年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心脏移植成功。61岁的美国人巴尼·克拉克博士成为第一位永久性人工心脏移植的心脏病患者。
  ■ 12月3日
   1833年 俄亥俄州的Oberlin学院成立。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真正实现了男女同校的高等学府。
  ■ 12月4日
   1918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坐船到法国去参加凡尔赛和平会议。他是美国第一个在任期间出访欧洲的高级官员。
  ■ 12月5日
   1908年 在匹兹堡大学,大学生球员第一次穿上了阿拉伯数字编号的球衣。
  ■ 12月6日
   1877年 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在测试效果时,他自己唱了一段《玛丽有一只小羊》。
  ■ 12月7日
   1907年 在伦敦国家体育俱乐部,Eugene Corri成为第一个在拳台内行使职权的裁判。
  ■ 12月8日
   1980年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摇滚乐队之一“甲壳虫”的核心成员约翰·列侬遇刺身亡。约翰·列侬之死标志着一个摇滚时代结束。
  ■ 12月9日
   1948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公约共19条,1951年1月12日生效。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惩治战时或平时所犯的灭绝种族罪行。
  ■ 12月10日
   1906年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获奖理由是调停日俄战争。
  ■ 12月11日
   1844年 Horace Wells博士成为在麻醉后拔牙的“失牙第一人”。麻醉剂是一氧化二氮,也就是俗称的“笑气”。
  ■ 12月12日
   1971年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启用。它是由大连造船厂研制的。
  ■ 12月13日
   1809年 在丹维尔,Jane Todd Crawford接受了第一例腹部外科手术。这次手术没有进行任何麻醉。
  ■ 12月14日
   1911年 挪威探险家Roald Amundsen成为第一个达到南极的人。比起Robert F. Scott,他足足提前了35天抵达。
  ■ 12月15日
   1854年 在费城,第一台街道清洗机器开始工作。
  ■ 12月17日
   1997年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无电子盗窃法。从网上下载文件、电影、音乐、游戏等而侵犯版权的人,即便没有获得直接利益,将不再受到法律的保护。
  ■ 12月18日
   1862年 第一所整形医院在纽约开张。
  ■ 12月19日
   1972年 在完成了系列登月计划中历时最长的一次使命后,“阿波罗17号”飞船溅落太平洋,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全部结束。“阿波罗”计划耗资250亿美元,共进行了16次载人飞往月球的飞行。
  ■ 12月20日
   1880年 纽约百老汇第一次亮灯,从此成为众所周知的“星光大道。
  ■ 12月21日
   1937年 迪斯尼在好莱坞推出了第一个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 12月22日
   1983年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 12月23日
   1620年 北美普利茅斯殖民地开始兴建住宅。
  ■ 12月24日
   2002年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幅标示法定省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出版发行。这是中国自秦设郡县以来,首次全国勘定省界的成果,可称其是“千年第一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长1640毫米、宽1184毫米,由民政部、国家测绘局编制发布,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
  ■ 12月25日
   1991年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 12月26日
   2004年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里氏8.7级,美国地震监测网测定为里氏9级),并引发海啸,造成超过28万人失踪和死亡,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 12月28日
   1895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公开放映影片。
  ■ 12月29日
   1848 年 美国总统James Polk点亮了白宫的第一盏煤油灯。
  ■ 12月30日
   1887年 上百万女性联名请求维多利亚女皇在星期天关闭酒吧。
其他文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活动有着自身的规律,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会学”才能“学会”.“会学”就是学会学习,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持久的学习积极
当15世纪法国开始流行纸牌游戏时,许多人就喜欢用宫廷里的人物作为纸牌上的人像原型,以此取乐。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王大卫,他善用竖琴演奏,并在圣经上写了许多赞美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口素质、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了显著提升。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中提出以河南为主体,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第三节提到探
“何大学问”是初三(31)班的一名女生王苓吏(化名)学了《蒲柳人家》后给自己取的网名。听说班上的另一女生谢卓耘(化名)的网名是“一丈青”。这些90后,有的时候真的弄不懂在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数学学习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构建充满生命和活力的数学课堂。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teachi
期刊
摘要:施工技术的管理,贯穿于施工前、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是实现土建项目目的的重要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分析改进,加强建设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过程中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机制、技术档案管理、施工技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竞争呈白热化趋势,建筑工程资金投入大,如不能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会对企业运营造成很大的影响。文章对建筑全过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文章对建筑成本控制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建筑全过程成本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
摘要:在隧道结构可靠度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抓住隧道结构生命全过程三个阶段的特征进行风险分析,针对现有隧道结构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风险和全寿命的理念引入隧道结构中,应用风险评估理论对现有设计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风险的隧道结构全寿命风险分析模型。论文根据隧道结构的特点讨论了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给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隧道结构全寿命风险分析模型,并探讨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李庭康医生虽然已逝世20多年,但是长乐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他的事迹,特别是受这位名医治疗过的人,至今还深切怀念着他,称赞他。1908年10月,李庭康出生于长乐古槐镇屿头村,其父李
“东西”最早指方位,即指东方和西方.但在现代汉语中,“西”字逐渐轻声化,用来泛指任何事物,作指称用.探究“东西”的演变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