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雾色离开

来源 :博南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两个月前去文山普者黑的。
  不经常出门的人,偶尔的出行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会记得路边的一个大广告牌的字词和色彩,记得路边一家小餐馆面条的咸淡。他发现在别处看见的山和水跟经验里的山水在形状、色泽或者气势上有极大的不同,他发现别处的人跟自己说的话在声调、语速或者语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他甚至发现别处的天空蓝得有些特别,云也长得不一样。新鲜感和好奇不断地被一座奇形怪状的山或一湾蓝得不同的水加剧,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想,我多么幸运啊,要是不曾来到这个地方,我怎么可能见到这样的山,见到这样的水。不知不觉中,他就被自己放大,恍惚中成了这块景区甚至万物的主宰,蔑视天下的情绪不知不觉就滋长了。关于这一点,就连杜甫都没有逃脱桎梏,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里,后人看见他从唐代开始就一直站在泰山顶上,身影巨大,长袖飘飘。后来的人竟学了不少,并加以模仿,所到之处,题字留名,但更多的是诸如“某某到此一游”等。
  但这两个月来,我却一直小心翼翼地照看着刚刚融入我脑海的一些经验,怕它一不小心就骄傲起来,然后大声宣布,它去过高原水乡普者黑,它见过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它见过像桂林山水一样的美景;怕它从此以为自己站在最高峰,俯瞰着周围不值一提的土堆,也吟出什么“一览众山小”的句子来。在这两个月里,我一直坚持用往常一样的步子,在博南山脚下默默地走着。在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时候,在霞光万道或阴雨连绵的时候,我看着不远处的博南山,有时,它在雾气和霞光中渐渐明亮起来,树影清晰,雾气缭绕,有时,它把自己藏在雨雾深处,几天,十几天都没露面,我一直在担心它的呼吸,怕它被闷坏,或者担心它中了云雾的魔咒,变了形,让我再看到它的时候,认不出它来,然而,雨天过后,它还是老样子,在它身上,我不仅没有看到一丝病态,而且,看上去,它更精神了,更伟岸了,更俊秀了。其实,我不时地抬头看它,潜意识里,是希望看到它变形的,是希望看到它能动一动,哪怕只是轻微地抖动一下。似乎只要看见它抖动了,我就能顺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就能经历沧海桑田,就能了解它那些刀刃一样的山脊是如何一下子劈向天空,凝固成现在的样子,就能了解那些山脊周围的土壤是如何被洪荒时代的大水冲刷,就能了解那些土壤被冲到哪里去了,就能了解它那些展开的折扇一样的山谷是如何在亿万年里被风吹皱,就能了解那些尘土飞扬到哪里去了,从而也就了解普者黑的那些山是如何把自己长成一桩桩竹笋了。
  从普者黑回来后,我喜欢上了走路,而且,有意无意间,我对脚下的土地十分地关注起来。在走过一段土路时,我会去看路面的坑坑洼洼,想着每一个脚印烙上去的时候,给这条路造成的微不足道的改变;我会去注意那些土的颜色,看那些埋在土里的石头,关注它们的形状、色泽,甚至想一些有哲学意味的问题:这些土何以是灰黄色而不像滇东那种被血染过一样褚红色,这些石头何以被埋在这里而不是别处,比如,埋在普者黑或者非洲,而普者黑的那些石头为什么会堆在普者黑,而不是埋在博南山下,不能被我轻易地看到、踩到,要让我乘坐十多个小时的车才能看到。当我从一段土路跨到一段柏油路,我又看见了那些被沥青包裹着的石子,排列得很紧密,一颗挨着一颗,一直排到我看不见的地方,甚至,我相信它们一定连着普者黑的山和水,连着北京,连着更远的别处,它们之间一定有着某种联系,一种我无法说清的联系。我的思绪可以在永平与丘北之间几百公里的距离中轻快地游走,但我的目光跨越起来却显得吃力多了,这些石头在意识里不断地调换位置更是让我头疼欲裂。我实在不知道这些石子被固定在这条路上之前,曾经历过多少机缘巧合,经历过多少辗转腾挪才来到我面前,然后,抓住我的目光,引起我的一阵胡思乱想。
  在我走路的时候,我还看见了我生活的小城,看见了小城周围的乡村,看见了许多人像我一样,在默默地走路。他们跟散落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人们一样,在长长短短的路上默默地走着。有人来不及关心距离,来不及关心时间,就从东乡走到了西村,从南寨走到了北铺,从河东到了河西,从主街进入了小巷,走完了想要走的全程,找到了想找的人,说了该说的话,做成了想做的事。还有人,坐在太阳下,一动不动地晒着四季的太阳,像塑像,任凭影子被拉长缩短,终老一生。又看见有人看着从远处归来的车与行人,在轻叹,在感慨,抚摸着自己日渐苍老的容颜和日益萎缩的筋骨,游历天下、自由奔跑的想法还在萌动,终于有一天,他跨上远行的车,绝尘而去,消失在我的眼睛里,在另一个地方出现,脸上有着幸福满意的表情,眼睛里装满了新奇的东西,他说,这一生,值了。我在普者黑的时候,就听到过这样的话语。普者黑的人也听见了,但我没有看见他们有太多的反应,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默默地走着普者黑的路,晒着普者黑的太阳,守着一方山水,划着小船,打着水战,照顾着游客,唱彝族民歌给游客听,然后偶尔也想到别处看一看,想把自己的脚印播撒得更远一些,涉足的范围更远一些,活动的半径拉长一些。证据是,在去普者黑的路上,我也看到了很多来来去去的人,他们像我一样,乘着豪华大巴,带着憧憬与向往,向着他们想去的目的地进发。
  我不得不承认,在这两个月里,我自己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我走过博南路的那些步子里,有一种经历过的笃定,在我看着博南山的定定地目光里,有一种擦拭过的豁亮,在我飘来飘去的思绪里,有一种扎根了的敬畏,有一道被折服过的痕迹。到今天,我相信我的思绪仍在那一片与经验里的山水不一样的山水之间游走,虽然在我和那片山水中间,隔着山山水水,隔着无数被沥青包裹着的小石子,我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普者黑真的让我生生记住了它,我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受到了冲击,我的老经验已被那些山和水修改,虽然,我也多次地告诫自己,我如同敬畏普者黑的山一般敬畏博南山,如同喜爱普者黑的水一般喜爱银江河的水,博南山与普者黑的山都是山,银江河的水和普者黑的水都是水,但时隔多日,它的样子还是从我嘴里溜出来,朋友们都从我这儿听到了一些关于普者黑的夸赞之辞,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普者黑的人情风物。
  到达普者黑,是晚上八点多了,十六的月亮正从东边那些“竹笋”间冒出来,在异域的陌生感加上视觉的经验被修改,那种朦胧的情景让我怀疑自己在做梦。在后来的几天里,当我明白普者黑就是一个醒着的梦的时候,我才惊讶于冥冥中安排我到达普者黑的时间,选择得是如此地精当,普者黑拒绝有人打扰它的梦乡,拒绝有人高声喧哗,拒绝赤裸裸的闯入。还好,我们的车静静地划开朦胧,滑向普者黑,我的鲁莽和直接,幸运地被夜色掩盖了,不然,我将打扰一个做了亿万年的醒着的梦。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沉沉地睡在这个醒着的梦里。直到日子流到日程表的最后一格,那张日程表在我手中忽然间就有了极重 的分量。回头想一想,在这梦幻般的几天里,挤满了奇形怪状的山,流淌着碧绿得让人心碎的水,还有普者黑水战、枯荷、溶洞、高山草甸、杨雄山、彝家妹子原生态的歌声,我就有一阵子发抖。我记得每到一处,在每一个环节,我几乎都是屏住了呼吸,虔诚地看着,虔诚地微笑着,虔诚地想着,虔诚地感受着。感受着自然的神奇带来的震撼,享受着一场场视觉盛宴,倾听天籁人籁的合奏。站在普者黑的山水面前,人再也不敢妄自尊大,再也不敢肆意标榜,再也不敢昂着头走路。
  最后一天,我们去看草甸、爬杨雄山。听说杨雄山是丘北最高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往上爬。我没有上去,我不愿爬上去,就站在草甸边上,看南盘江大峡谷,江对岸是红河州,隔江相望的,也是极高的山,极阔大的背景,再往东是曲靖地界了。山项的风不是很大,杨雄山很安静,像一个年纪极长的老者一样沉默着,它把爬山者的喧闹都突出出来了。它似乎在用自己的沉默告诉爬山的人,你站得再高,脚下仍然是厚不可测的大地,你走得再远,脚下仍是广袤无边的大地,你周围仍是跟你一样独特而又平常的草木和山石。我躺在草甸上,想及这些,突然萌生了把自己变成一株小草的想法,然后藏在这草甸的随便一个角落里,静静地晒着太阳,静静地吹着山风,静静地淋着雨,不去想自己的生与死,来和去。
  离开的那天早晨,起了一阵大雾,直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普者黑还在浓雾中酣睡着。心里猛然一阵窃喜——我可以乘着雾色悄悄离开了。普者黑不喜欢谁轰轰烈烈地到来,想必也不愿意谁轰轰烈烈地离开。不管谁来过,不管谁曾停留,在我们走后,那个嗓音质朴的本土导游,还是每天坐在某一条小船的船头,唱着几种版本的《刘三姐》,一遍一遍讲着那些故事逗游客发笑,耍着小计谋鼓动游客们把别的小船上的游客的衣服浇湿,普者黑的彝家人还是唱着渔歌,在“盛满鱼虾的湖”里打捞着静静的日子,普者黑的山仍是静静地在那儿站立着,普者黑的水仍静静地流淌在那儿,普者黑仍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批游客的到来。
  走的时候,我把在昆明买的那张地图扔在了一个垃圾桶里。我仔细看过,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云南地图里,永平到丘北的距离只比我手掌宽一点儿,在中国地图里,这个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了,在地球仪上就更不用说了。我忽然懂得,在让人类产生敬畏的地方,在让人类折服的地方,我只能选择静静离开。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要求,从数学方面分析了不分道跑竞赛项目弯道弧形起跑线。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几种画法:“插针法”,“点连法”与《田径竞赛规则》不符合的情况,重新提出1981年西安体院《体育资料》第一期中的画法——椭圆式画法。  关键词:圆的渐开线;正多边形渐开线;焦点;焦距;定长;椭圆式画法;弧形起跑线  中图分类号:G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
期刊
曾听人说过:“人生有两个最大的不幸,一是生活没有目标,二是目标实现后生活归于平寂。”细细品味,才发觉人是一种永远需要希望、需要梦想的动物。人生不能定格,哪怕最幸福的时刻,如果定格了,那幸福也将变得乏味。所以,从小我就喜欢想象陌生村落中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喜欢站在蜿蜒的小路旁眺望,希望在路的尽头意外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宫殿、王子……然而,随着一次又一次角色身份的转变,不知不觉中,我的意趣也随着自我遗失到了
期刊
高原冬韵    高原的冬天是个迷人的世界。  造物主似乎特别垂青彩云之南这块美丽的高原,它将被西伯利亚寒流驱散了的春色慷慨地洒进千山万水,于是高原的冬天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走进高原,即便是北方正处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寒时节,呈现在眼前的仍是一片青山叠翠,流水潺潺,花香鸟语的明媚春光。头顶着湛蓝的天空,身披着灿烂的云霞,足踏着有阿诗玛、五朵金花等故事传说的大地,一路看去,这时,你才知道什么是四
期刊
摘 要:田径项目以其奖牌多,竞争激烈,影响大的特点,在任何大赛中都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参赛各国都通过田径来显示本国的体育实力和综合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田径成绩发展较为平稳,起伏较小,大部分项目没有固定周期性变化现象,即使在奥运会年其成绩与相邻年份的成绩相比,其变化也很小,而中国田径大部分项目的成绩发展不稳定,起伏很大。全运会周期现象非常明显,全运会年和相邻年份的成绩比较差距较大。从总体
期刊
普渡村位于永平县龙街镇,占地面积59.49平方公里,全村有25个村民小组,这里多为山地,地广人稀。村民主要以彝族为主,这里的彝族属于“腊罗”支系,自称“土家人”,他称“土族人”,祖先为哀牢部落的九隆氏族。  普渡的“土家人”在旧社会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富户或有权势的家庭,也有一夫多妻的情况。儿女的婚姻,大部分由父母包办。过去,“土家人”的婚姻很讲究“门当户对”,有钱人家很少与穷人家对亲,穷人也不向富
期刊
把微笑送给自己    愁苦时,不必吟唱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给自己一个微笑,心情会无比欢乐;凄怨时,无须低吟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给自己一个微笑,心灵将不再徘徊。给自己一个微笑,吟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其实,自己也俊俏无比;给自己一个微笑,吟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其实自己也洒脱大方,豪气干云。  一位学生叹息说:“因为压力大,我才高考落榜。”诚然
期刊
故土情深    在我心底,始终埋藏着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那就是我的故乡。每当皎洁的明月像一个银盘高悬在深邃澄澈的夜空,心中就会浮起一缕缕绵长的思绪,飞过千山万壑,在不知不觉中已进入故乡那遥远的版图。  每每此时,那条横贯村庄伴我渡过愉快童年的小河,那回荡在山林间清脆古朴的一串串牛铃,那苍老蓊郁遮蔽着炎炎烈日的大榕树,那走在乡间蜿蜒小路上额头冒着滚烫汗珠的打柴汉子,以及从田垄上、庄稼地里传来的沉甸甸
期刊
伙伴    在12岁时的那个路口等我吧  让我们沿着教室、回家的小路、小树林、过山桥还有金色的麦田  找寻那6只小脚丫撒下的串串脚印  让我们手牵着手  顽皮地拍打倒流河一路的水花  让我们肩并着肩  淘气地跟刻着我们名字的小树一比高低  让我们把4只小手搭起的轿子放矮一些  给乘在上面的猪八戒的新娘再臭美一次  不知不觉中  我们明白了玻璃球和钻石的区别  两个男孩一个女孩  渐渐知道了  三个
期刊
度过了的时光又一次轮回时,那些拥有过的现在,已变成曾经。  那个操场,那棵柳树,还有树下那只秋千,载着我的梦想,曾荡得好高好高。我喜欢独自坐在秋千上,体验着清风、阳光,当我荡起高高的秋千时,也放飞了心中那个最初的梦想。听着风声,乘着阳光,在温暖的春日里让妈妈一推,“悠”地一声,带着自己的梦想,冲出了妈妈的怀抱……  那风声,那阳光,那梦想,还有那只秋千——依旧,我都拥有过,只不过,被时光尘封,成了
期刊
故乡的树很多,有松树、柳树、梨树、桃树等等。  但在村子周围,最多的还是核桃树和柿子树。这两种树都是树冠巨大,枝干繁密。每年春天,圆形的树冠散布在田间、山脚和沟边,远远望去,像一顶顶的绿蘑菇,与圆形的小山极其协调。  “七月七,灌香油。”每到农历七月前后,青皮的核桃壳里慢慢有了白色的仁儿,并且一天比一天胖,一天比一天香。只见那一树树长得又圆又大的累累果实,一团团、一串串地挂满枝头,再粗实的枝干,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