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为学生的想象打造一片自由的天空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就把更多、更大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多梦、富于想象的的年龄,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能真正实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哪些环节上去让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呢?根据笔者多年语文教学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设疑,在疑问中给学生留下想象的自由天空
  学生只要产生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解决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及动手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的品质。
  但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早就精心设计好了问题,早就制定了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往老师设计好的“套子”里钻,一步一步往老师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长此以往。学生最后成了“木偶”,失去了自己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见解。
  课改的今天,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回答大胆一些,想象更丰富一些,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在理,精彩,只要能合理想象,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课堂上曾经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冰雪融化后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回答是水,有的回答是河流,有的回答是肥沃的土地,有一个同学回答得非常精彩,他答道:“冰雪融化后是春天。”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美妙的答案,只有学生的想象空间打开了,课堂才能活跃,效率才能提高。
  二、利用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留下想象的自由天空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它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综合性学习在编排上充分体现了以前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为一体,还穿插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物理、政治、科学等,并在学习中留给了学生想象的自由蓝天。
  我在讲初一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时,就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以便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1、收集月球的有关成语和神话故事。2、收集月亮的物理知识和人类探求月亮的历史。3、想象未来的月球会是怎样的。4、发挥想象,续写“嫦娥奔月”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月球了解更多了,知识更丰富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三、作文课上给学生留下想象的自由天空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课时,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但我们教师要抓住他们爱想象这一年龄特点,合理引导,就能让他们做到“言无不尽”。我接初一时,长期由我写第一段话,让他们发挥想象续写,他们很感兴趣,尤其是对故事,想象也很合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再也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这时候再进行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乃至话题作文,他们都能得心应手,让作文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根,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就能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一片自由的天空,让语文课真正“活”起来。
其他文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在平时以情感召学生,以理折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最终学生一定会逐渐变化和成长的。  在工作中我始终把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把与学生有关的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一直注重培养班干部,共同管理班级,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面向全体学生,以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学生,使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全面
期刊
史料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原始的史料,一种是后人记载、加工而产生的史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本文试图通过《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浅析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运用  一、运用于新课导入之时  讲授新课导入时,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史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地进入到新课,学生注意力也
期刊
2013年6月9日《家庭教育》杂志创刊30周年暨家庭教育30周年研讨会在杭召开。会议共同探讨30年来素质教育、学生学习和家庭教育工作宣传、普及情况。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一是父母的教育学习。二是30年来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探索,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人才观、成才观。结合研讨会的召开,笔者觉
期刊
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
期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每一位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鉴于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通过多种形式,以经典诵
期刊
初中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有时取决于老师的态度。教师亲和学生,可以让孩子们很快融入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习的实践者。一堂课,往往由教师一时的灵感或者随机应变而显得不同寻常。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令学生力所能及,继而拥有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的欲望。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课堂教学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一、营造氛围,因和促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
期刊
现在学生的作文次数比以前增加了,每周一次大作文和一篇周记。全班一周近100篇作文,若全批全改,按通常的评改速度——15分钟一篇,每天得花4~5小时在评改上。繁重的批改,使教师整天埋于作文堆中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教师备课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间。在此情况下,有的教师只好敷衍塞责,把作文的次数当作完成任务,因而收效甚微。据笔者调查,即使教师精批细改了,作文发下去后,很少有学生看教师的批改,更很少有学生去
期刊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阅读文字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最重要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应该怎样培养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调动学生的阅读意愿,让学生热爱读书。  孙中山先生也说过;“一天不读书就不能生存。”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种本能,是生活的必需。读书无时无刻不贯穿于我们的生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期刊
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在让学生遵循随笔写作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放写作内容和形式,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一、遵循随笔写作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首先要鼓励学生“以我手写我心”,写真事,绘真人,说真理,抒真情。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独特性的,具有不可重复性,都有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他人了解的地方。随笔写作就是要挖掘写作者最真实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去重复那些假
期刊
阅读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是中考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主要是由认读能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快速读能力等能力构成的。其中,阅读的基本功则是理解和速度,在构成阅读能力的诸多能力中,又以理解能力为核心。 因此教师的作用很重要,要加强指导,提出建议,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一、养成阅读习惯是关键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这是说习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