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设计例谈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教学实践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在此举例谈一下情境创设的经验,与大家商榷。
  1 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1.1 计算教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研究计算,能够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气盎然。实践证明,赋予计算教学内容更多生活气息,使计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沟通,与学生的经验沟通,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就会使抽象的算理易于理解,繁琐的方法便于掌握。
  1.2 应用题教学: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并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悟数学。例如在一次周六的数学兴趣课中,教师发现班内学生缺了好多,在了解情况后,顺势推舟让学生根据“全班56人,参加校运动会的有7人,参加奥数提高班的有8人”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很快提出很多问题:1、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3、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比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多百分之几?4、参加校运动会的人数比参加奥数提高班的人数少几分之几?5、还剩几分之几?……课堂引用的素材鲜活亲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兴趣盎然,气氛热烈。
  1.3 图形认识与计算教学:在图形认识中,我们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等。在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一样可以从生活原型入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青菜,公鸡要吃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2 依据教学过程进行情境创设
  教学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决定了教学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基本途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准备——新授——练习——应用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根据不同的环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创设和变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九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环节分别创设了以下一些情境:在新课一开始从篮球明星姚明引入,出示正在进行的校五年级篮球比赛周一到周四的投篮情况,让学生预测周五投篮的累积次数会怎样,以此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这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3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情境创设
  3.1 情境内容的真实性。教学情境应该是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我在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时,曾想引用“六一”期间加兴特价书店来校售书这一活动,以此引出整数加整数、整数加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加一位小数、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计算练习。但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实际现象中书的标价都是整元或是几元几角,没有几元几角几分的(即不可能出现一个两位小数),因此在让学生根据信息自编例题时也就不可能出现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计算题目。为此,我考虑是不是选择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书籍进行标价的改动,以此出现两位小数?但这不符合生活实际,而且这种不真实性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因此这一情境的设计最终被删除了。
  3.2 情境内容的价值性。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跟价值有关的问题,即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活动,以更有效地促进未来一代的发展。同样是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曾有一位教师利用学生体检这一事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某个学生的身高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1回答:××同学这学期比三年级上学期长高了多少?(师根据问题和学生共同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师接着问: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2回答:××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不是这堂课要探讨的问题,但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只好和学生就这个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同时认为借机也可穿插小数加法计算方法的交流)。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生1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但学生2提出的问题:“××同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这个问题有价值吗?显然,问题的意义并不大。教师为了让学生编出一道小数加法的式题,追问了学生一句:“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导致出现了一个自己事先所没有想到的问题。笔者事后认为,教师可以综合数学信息,先把两个或更多学生的身高同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求两人身高之差或两人身高之和;或把学生体检中的身高和体重信息综合起来,让学生提出求两人体重之和等问题,以此展开小数加法的教学。这样或许既可体现出教学内容的价值性,又能较好地做到习题类型的全面性。
  弗赖登塔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数学教师不要做演说家,而要做煽动家,要能够煽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行情境交融的教学,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富于情感,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本文探究了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的几种主要方法,还简单概括了设计导入方法时的原则。借此希望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新课导入的艺术性,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更具有魅力。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导入   A good
期刊
高中文言文所选用的都是名篇佳作,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了很多颇见性情的篇章。然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多采用灌输式或讲析式的教学模式,他们单纯以讲、记、背、默、译为线,没有互动,没有激情。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的,也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的。  1 文言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首
期刊
初中历史教学要依据历史学科特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搞好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注重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  1 重视学法指导  1.1 明确培养目标,传授历史学法。“凡事欲则立”,“得法则事半功倍”,为此我十分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课本插图的方法,分析历史人物的方法,材料分析题
期刊
我从事毕业班工作二十五年,连续担任毕业班数学科的教学工作,研究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小组议论法,开展小组议论的主要结构是学生的自学和议论,议论的目的是磨炼学生的探索和思维,内容是完成一个个的概念、法则、公式、定律、性质等任务;形式是前后课桌学生间的交谈、争辨、结论,标准是学生进行思考活动。议论促进自学,自学推动议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理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教育评价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作业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改善自己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课后作为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情交流的有效方法。我认为,好的作业批语应该具有一种积极的情感魅力,适量赞美的批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有着不可低估的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期刊
【摘 要】 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与喜爱,合唱的训练方也自成体系。从呼吸、发声、音色、共鸣、音准、节奏、均衡等等方面,合唱界均已作了充分的论证与艺术实践。作为业余合唱团队,合唱音乐训练在内容和深度上与专业团队有很大的差异,总是难于面面俱到,合唱指挥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完成业余演唱者的训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合唱团,学生合唱基础技能薄弱,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侧重地通过行之有
期刊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启发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可谓一语中的。是被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方法和一般方法。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以及思维点拨与方法指导,揭示矛盾,诱发深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1 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收集、加工、处理的过程。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
期刊
“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上,我们作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1 注重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指向语文,保证在语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体会。我们在教学中,注重了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学科,体现语文的实践过程,考查学生语文知识
期刊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或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仍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老师为了教好作文想方设法却收效甚微;学生为了写好作文,绞尽脑汁却苦于无门。特别是农村学生,提到写作文时头脑一片空白,没什么可写,或者觉得写出来没什么意思,不值得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