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训练(三)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98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3.前两句采用 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要到边塞,山高路远,觉得自己好像是“ ”又似“ ”一般,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了幽微难言的愁苦之情。
  2.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
  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3.结合诗句,谈一谈王维“诗中有画”在本诗中的体现。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
  ,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和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 美、 美、 美、
  美。
  3.从文中找出几组近义词写在下面。
  4.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5.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四、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4.为什么说这首诗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
  5.这首诗具有怎样的风格?
  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生活。“真意”是指 。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的特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和“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3.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不少于40字)
  4.有评论者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富有“几何美”:烟直(竖线)、长河(横线)、日(圆),本诗中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写的是 。诗的前四句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到 。
  2.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
  含义:
  3.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八、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诗中写作者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的句子是什么?
  2.请你赏析颔联中“遍”字的表达效果。
  3.王维的诗歌称“诗中有画”,请你结合本诗谈谈此特点。
  九、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沈之福之江东
  □王 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罟(gǔ)师:渔人。临圻(qí):近岸之地,这里指江东。
  1.诗歌写了哪些意象?呈现出的作者情感基调有什么变化呢?
  2.“惟有相思似春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其他文献
备考指津  1.找排列规律。  语段内部句子的排列次序是指将几个句子的顺序根据语义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必然性。句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其中逻辑顺序又包含两种:(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等;(2)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顺序,如由原因到结果,由轻到重,由主到次,由总到分等。
期刊
我总是掩藏着,把喜悦或感伤、祝福或爱意、无畏或怯懦,都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心里。我总在错过,一次次地错过说出口的机会。  那时候年纪尚小,不懂退让,不懂将心比心。于是,争吵不妥协,恶语相加丝毫不忍让。我总是大发雷霆,对我的母亲说了许多没有轻重的话。其实让我发怒的都是些芝麻小事,现在看来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在那时我却十分看重,但也往往事后内疚,独自反省。我总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羞于启齿,难以开口,以至于
期刊
我始终无法绕过父亲,绕过父亲手上的那些老茧。  在我有限的记忆里,父亲那厚实的大手始终是和那些茧子连在一起的。粗糙并且坚硬,是我对父亲的大手的唯一印象,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不愿意靠近父亲,更不愿意他那粗糙的双手在我脸上摸来摸去。父亲有时候会伤心,但更多的时候,他眼中所流露出来的,是谅解。  作为农民的儿子,下地劳作是我无法选择的命运。那时我还很小,被父亲硬“押”着来到菜地里种萝卜。那是我第一次下
期刊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呢?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们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文中,不论是写母爱的细腻,还是写父爱的厚重,多数都写得比较平淡、肤浅,细腻不足,厚重不够。不少作文只写了母爱和父爱的共性,对个性缺少刻画,有的则停留在亲情呵护和关爱的表层,对于真爱的内涵挖掘不深,因此写出的作文力度
期刊
【中考真题】  题目:春嫩不惧寒  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2015年吉林卷)  【失误作文】  春嫩不惧寒  吉林一考生  忙忙碌碌,追赶时间的脚步;跌跌撞撞,已走过十五个春秋,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天……  我望向窗外微微绿意,点点嫩芽,万千思绪被
期刊
【方法总结】  排序题是每年中考的一类热考题型,那么,面对排序题,我们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解答呢?通过研究大量的中考排序题,笔者从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一、词为信号,据词推断  一般而言,拥有同样词语的句子往往是相连接的,很多句子会出现同一个词语,这就是句子连接的信号,根据这个词语信号,我们就可以快速判断出句子的连接顺序。例如:  (2015·浙江绍兴卷)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
期刊
【模拟文题】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美食文化风靡全国:广州的竹升面、宁波的年糕、陕西的臊子面……有太多的美味供你选择、品尝。只是,相信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味道令你念念不忘,它暖暖的、香香的、淡淡的却又深深地刻在你的记忆里,它的味道,无可替代。  请以“记忆中的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审题时要注意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内容。“味道”这个话题很广,但“美食”则指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一般都有语言鉴赏这个考点,一般从三个角度设题:关键字词、炼字、语言风格。本文针对古诗词语言鉴赏的出题点和解题方式给考生以指导,帮助大家轻松应对中考。  一、关键字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常见题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
期刊
【开篇导语】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首诗歌有哪些意象?”“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样提问,考查的是意象、意境。在古诗词阅读题中,对于意象、意境的考查是备受出题老师青睐的一个考点,并且此考点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此
期刊
【技法】  写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写出人物的个性。人与人是千差万别的,百人百面孔,千人千性格。千人一面是人物描写中的败笔。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不善于观察的缘故,不善于发现和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实际上人在外貌、语言、动作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差异都源于性格的不同。因此,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不同,才能发现同中的“异”,才能确定写这个人的什么语言、动作,从而刻画出活生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