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碑铭赞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勒石记碑是敦煌人的传统,要不然,不会留下浩如烟海的碑铭赞。在敦煌文书中,仅碑铭赞文书就有47卷、135篇。敦煌碑铭赞文书,上起唐初的《常何墓碑》写本,下迄宋太平兴国五年(980)的《李存惠墓志铭并序》,前后约360年的历史。当时敦煌地区在人死了以后到埋葬前的七天之内,必须请人写一篇邈真赞和一篇墓志铭,两篇文章连抄在一起,邈真赞在前,墓志铭在后。邈真赞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如写真赞、图真赞、真仪赞、邈影赞、彩真赞等等,简称赞。从敦煌文书上看,“邈”有写、图的意思,“真”则是容貌。敦煌的风俗习惯为,凡请人画像,必请人写题赞。所谓的“邈真赞”即是某户人家有人去世,请人画出此人的音容笑貌,并题写此人的功劳业绩、品德操守,以示纪念。也有的人年事已高或者疾病缠身,为妥善准备后事,先请人画像写赞,这是生前写赞的特殊情况。有专家推测,邈真赞很可能就是在送葬时用以招亡人之灵的随葬品,是安葬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的不断扩展,与世族大户和商贾信众有密切的关系,是他们出钱捐粮,请人开凿洞窟、供养佛像,按照当时敦煌的风俗,每建一窟,都要竖碑记事,颂扬功德。比如耸立于莫高窟第148窟的《大唐陇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记》碑,以极为豪华的文字描写了敦煌三危山一带的壮观气象,介绍了李氏家族的流传渊源,记述了供养塑像的基本情况。不妨摘录几段:“敦煌之东南,有山曰三危。结积阴之气,坤为德;成凝质之形,艮为象。”“凿为灵龛,上下云矗。构以飞阁,南北霞连。”“时有住信士朝散大夫郑王府咨议参军陇西李大宾,其先指树命氏,紫气度流沙之西;刺山腾芳,鸿名感悬泉之下。”
  敦煌碑铭赞虽然本身就是地方的风俗之一,但它的一些内容,也记载了古代敦煌地区的社会风尚和风俗习惯。像敦煌文书P3730《社条》中说:“敦煌胜境,地杰人奇,每习儒风,皆存礼教,谈量幸解,言语美辞,自不能□,须凭众赖,所以共诸英流,结为壹会。先且钦崇礼典,后乃逐吉追凶。”S6537《社条》上说:“敦煌胜境,凭三宝以为基,风化人伦,藉明贤而共佐。君臣道洽,四海来宾,五谷丰登,坚牢之本,人民安泰,恩义大行,家家不失于尊卑,坊巷礼传于孝。”P3720《悟真告身》上说:“切以河西风俗,人皆敬空王,僧徒累阡,大行经教。”还有“气俗自异,累产名僧”、“人驯俭约,风俗儒流……耽修十善,笃信三乘”、“乡闾只务于谦恭,士戍各怀于佛道”等等……当时的敦煌地区佛教十分流行,因而碑铭赞的广泛出现也就不足为奇。
  敦煌文书中的碑铭赞仅仅是敦煌地区一段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作品,是作为当时敦煌人写碑铭赞的范文流传下来的。受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制约,民间的习俗似乎又简单一些,或者只有碑,写上“某某某之墓,某某某立”等,而没有铭和赞,但大户人家引领的这种风俗一直保持着。
其他文献
古有吴王因西施而亡国,今有鄢颇因李小冉而遭砍伤。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也有男人喜欢把罪过归结到女人身上的习惯,红颜祸水应该就是出自有这种心态的男人之口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凝重的故事。暑往寒来已过数载,可这久久未能打开的心结,至今仍让我难以释怀!  那是一个仲夏的清晨,风和日丽,杨柳轻拂。甘肃省博物馆展览大厅,迎来了第一批宾客,这是两个来自宝岛台湾的旅游观光团。他们一行50余人,参观完一楼展览,由讲解员带领上二楼继续参观。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与往日并无异样。  然而,此团上楼不久,一位女士便匆匆跑下楼来,径直奔向一楼的外宾服务部。外宾服务部
期刊
布朗山寨位于海拔1500-2300米的云南临沧地区双江县。这里气候暖和,四季无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11月15日,6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周其凤就任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04年7月出任吉林大学校长。此前,他曾经担仟过北大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所长、北大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6月15日上午9时,“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在青海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青海省热心唐卡艺术的各界人士近千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先生指出,珍视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重视当代的文化艺术创造并且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保持特色,共同发展,应该是我们不可忘记的责任,也应该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做出的努力。  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向与会的专
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中,农村负担沉重——推翻旧社会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兴起壮大,建设新中国的初始动力也由农村提供。建国60年后,农村减负,城镇化建设提速,幸福生活正在成为现实
我国西北地区内陆分布着近20万km^2的黑戈壁,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境内分布着多样的植被,蕴藏着大量特有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自然环境苛刻与交通条件不
玛曲:黄河的蓄水池    黄河九曲十八弯,甘肃南部的玛曲便是“天下黄河第一曲”。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是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之处。  黄河独爱玛曲。黄河从青藏高原东流,出青海省久治县进入甘肃,东流至玛曲县的木日河,经阿万仓、齐哈玛及采日玛乡,从曼日玛向西北方向流经县城所在地尼玛乡,又西上经欧拉乡、欧拉秀玛乡,再次进入青海境内。黄河环绕玛曲全境,流程长达433公里,流域面积9 590平方公里
去马蹄寺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人。1 600多年前的一位隐士,东晋十六国时西北赫赫有名的经学大师,马蹄寺开凿的先驱,他的名字叫郭瑀。    《晋书·隐逸》把郭瑀同陶潜等人并列为“养粹岩阿,销声林曲”君子,大赞他们乱世之中修身远操、蹈光隐晦之举。对郭瑀的概述是:“郭字元瑜,敦煌人也。少有超俗之操,东游张掖,师事郭荷,尽传其业。精通经义,雅辩谈论,多才艺,善属文。荷卒, 以为父生之,师成之,君爵之,而
近日,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中央电视台全程拍摄的《中国5A精品景区》摄制组将全面进驻崆峒山景区,进行为期10天的拍摄。这标志着崆峒山景区将通过央视频道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崆峒山